APP下载

从四大“关键词”看民生温度

2015-04-08陈琳

四川劳动保障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关键词异地民生

文/陈琳

从四大“”看民生温度

文/陈琳

家里收入增加了,人们看病越来越方便了,小区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美了……近年来,四川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一点一滴的民生细节背后,是我省民生财政强有力的支撑,是各项民生工程的有力实施。

2015年,四川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突出办好20件民生大事。各级财政安排1402亿元,比2014年增长13%。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提升着四川人民的“幸福指数”。

绝大多数人看来,幸福不外乎事有所成、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他们对幸福指数提升的最直观感受。

业有所就,乃民生之本。四川实施就业促进工程,积极落实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推动统筹城乡就业创业,促进大学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同时,通过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加强创业培训等方式,全力扶持返乡农民工等各类群体自主创业,实现了原有就业稳定、新增就业不减、自主创业增加。1至11月,我省共有4.2万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共创办企业1.6万个,吸纳就业21.3万人,实现产值93.4亿元。解决好就业,让百姓找到一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就是解决了最大的民生问题。

老有所养,乃民生之依。2014年、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和民生大事加以推进。两年来,全省各级共投入资金42.6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18.6亿元,下达8176.73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计划。截至目前,已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182个,全省有养老机构3505家,床位46.3万张。已建成农村幸福院5070个,在全国率先开展依托乡镇中心敬老院建立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工作,100个试点单位省级补助每个50万元。四川省一直在统筹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人们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多元化选择。

病有所医,乃民生之需。医疗卫生关乎百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开通,我省分别与重庆、新疆签署了跨省异地就医合作协议,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截至今年10月底,各地接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的医院共192家,其中省内有167家,重庆和新疆分别有10家和15家。同时,随着我省新农合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这项农村居民健康保障举措正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群众,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群众增收,乃民生之源。为了让贫困的群众致富,让广大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十八大以来,四川吹响扶贫攻坚号角,把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作为主战场,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抓好“五大扶贫工程”,坚持区域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努力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近五年,四川省连续集中攻克贫困这个“老大难”问题,投入3600多亿元用于扶贫开发,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1356.76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380万人左右,交出五年间已累计助力脱贫近1000万人的漂亮答卷。2015年,更是以减贫109万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寻求猛药良方。

一组组数据,一件件民生实事,绘就了一幅幅温暖民生图景,让事有所成、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变得触手可及,让百姓感受到了更高的“民生温度”。

猜你喜欢

关键词异地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关键词”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