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3例临床观察

2015-04-08刘宏祥乔建锋郝建勋

河北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补阳基底节丁苯

刘宏祥 刘 涓 王 涛 乔建锋 郝建勋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脑梗死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高发病。最新统计,我国脑梗死的年发病率高达250/10万,约占全部卒中的60% ~80%,而在脑梗死的治疗方面,除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外,其他治疗方法一直饱受诟病[1]。2010-10—2013-02,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3例,并与仅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分别联合补阳还五汤、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各4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72例均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丁苯酞组、补阳还五汤组及联合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6±7.8)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20例,放射冠区脑梗死11例,小脑梗死6例,脑干梗死3例,丘脑梗死2例,顶叶梗死1例。丁苯酞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6±8.6)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18例,放射冠区脑梗死12例,小脑梗死6例,脑干梗死4例,丘脑梗死2例,枕叶梗死1例。补阳还五汤组男22岁,女21例;平均年龄(58.8±7.4)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20例,放射冠区脑梗死11例,小脑梗死7例,脑干梗死3例,丘脑梗死2例。联合组男21岁,女22例,平均年龄(59.3±7.8)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 18例,放射冠区脑梗死10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3例,丘脑梗死2例,颞叶梗死1例。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选择发病36 h以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不需机械通气;首次发病或既往虽有卒中史但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入组前未经抗凝、溶栓等治疗;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均给予常规活血、抗凝、营养脑神经及对症治疗,并配合心理指导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

1.3.2 丁苯酞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3 补阳还五汤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药物组成:生黄芪120 g,当归尾6 g,赤芍药 4.5 g,桃仁 3 g,红花3 g,川芎 3 g,地龙3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4 联合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方法同前。

1.3.5 疗程 4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方法 观察比较4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2],并进行疗效统计。

1.5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 ~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5% ~39%;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 15%以上,或死亡[2]。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4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4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表1 4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丁苯酞组、补阳还五汤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43 21.26 ±7.09 14.57 ±3.98*丁苯酞组 43 20.78 ±7.54 10.89 ±4.87*△补阳还五汤组 43 19.67 ±8.31 11.23 ±5.15*△联合组 43 22.05 ±8.34 7.46 ±2.51*△#

由表1可见,4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明显降低,且丁苯酞组、补阳还五汤组及联合组较常规组降低更明显(P<0.05),联合组较丁苯酞组及补阳还五汤组降低更明显(P<0.05)。

2.2 4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4组临床疗效相比 例

由表2可见,丁苯酞组、补阳还五汤组及联合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与丁苯酞组及补阳还五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最高。

3 讨论

丁苯酞是近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Ⅰ类新药,也是国际上首个作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多个病理环节的创新药物,其主要作用为保护线粒体功能[3],同时可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自由基释放和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改善全脑缺血后脑的能量代谢,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4],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通评虚实论》记载:“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王清任于《医林改错》记载:“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方中生黄芪为君药,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为臣药,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为佐药,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为使药,通经活络。因中风本虚标实的病理机制,故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方面疗效显著。但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辨证仍是关键,不是所有脑中风均适用补阳还五汤,必须在气虚血瘀基本病理的基础上掌握3点:①脉微弱而非洪实;②面色淡白而非绯红;③使用黄芪根据病情逐渐加量较为稳妥。如属阴虚阳亢、风火上扰、痰浊蒙蔽者,均不宜用补阳还五汤[5]。

观察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治疗,两者联合应用可以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提供了有效方法。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1):93-97.

[4] 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5] 郭长河.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体会[J].河南中医,2006,26(4):62-64.

猜你喜欢

补阳基底节丁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