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辅助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8例

2015-04-08马东弟杨振建宋锦旭高志峰孙立恒潘学文

河北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融合术退行性椎间

马东弟 杨振建 宋锦旭 高志峰 孙立恒 潘学文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骨科,河北 丰南 063300)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椎滑落[1],该病使患者腰椎退变,进而引发椎弓完整的腰椎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移位,以腰痛、下肢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椎间融合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可有效减轻腰痛,缓解神经压迫,但临床效果不显著。中药外敷联合椎间融合术则可有效接骨强筋,活血止痛,减轻患者临床症状[2]。2011—2013年,我们采用中药外敷辅助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8例,并与单纯椎间融合术治疗5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Willis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同时伴有腰痛、痠胀、下坠感及下肢疼痛等症状[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伤科学》[4]腰部伤筋诊断标准,证见腰痛,重着无力,遇劳更甚,不能直立,活动欠利,舌质淡,苔白滑,脉濡细等。

1.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治疗过程进行全面跟踪;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2个月前接受对本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治疗者;存在对本研究结果有影响的病理特征,如严重腰椎创伤史、先天性脊椎病变造成的滑脱、结核等腰椎骨质破坏者;不能按时随访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16例均为我院骨科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31~53岁,平均(31±14)岁;病程 1~7年,平均(4.3±2.1)年;椎关节增生25例,侧隐窝狭窄33例。对照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32~55岁,平均(32±12)岁;病程1~8年,平均(4.9 ±1.6)年;椎关节增生30例,侧隐窝狭窄2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采取俯卧位。实施横突定位法,将直径为1.5 mm的克氏针置入横突中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相交处,将针尖部位向椎体内推进。在C臂的辅助下确定好穿刺位置,置入合适的椎弓根螺钉。按照椎管中线将硬膜囊与神经根进行分离,露出椎间隙后,切开后纵韧带,清理椎间盘与增生的骨赘,并松解椎体附近的组织。复位滑落的椎体后,将术中所切除的棘突、椎板进行植骨融合术,置入相适宜的椎间融合器。C臂确定椎体复位及螺钉位置后,再放入引流管,缝合伤口。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外敷。药物组成:补骨脂、阿胶各20 g,黄芪、大枣各15 g,鸡血藤、党参各10 g,茯苓、熟地黄各8 g,桂枝、炙甘草、木香各5 g。研磨制成糊状,置入纱布上,敷在患处。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腰痛程度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该评分范围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2 腰椎评分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6]推荐使用的 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包括自觉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及膀胱功能,得分越高,恢复效果越好。

1.5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7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50% ~7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疗效指数25% ~4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疗效指数<25%[7]。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分,±s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58)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8)治疗前 治疗后VAS评分 4.21 ±1.42 1.01 ±0.73*△ 4.08 ±1.39 2.37 ±1.05*JOA 评分 11.61±0.61 15.68±0.54*△ 11.52±0.56 12.01 ±0.42*

由表2可见,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因腰椎退变而引发的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滑动,且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疾病。正常情况下,腰椎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相互交锁,防止了椎体向前滑动。由于先天性、创伤性或退行性变等因素,关节突关节失去交锁作用,就会形成腰椎滑脱。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发病率约为4% ~5%[8]。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实施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压、固定、融合及稳固脊柱。其中椎间融合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纠正脊柱矢状位对线,降低对神经的压迫,提高椎间植骨融合效果。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属中医学腰痛、伤筋、骨痹范畴,多由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或肝经湿热,侵及带脉,经行之际,阳虚气弱,以致带脉气结不通而出现疼痛。久病使关节损坏,气滞血瘀,脉络受阻,缠绵难愈。治宜补肝肾,壮筋骨。《备急千金要方》载:“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暨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是以腰痛。”由此可知,其病理变化是以肾虚为本,感受风寒或坠堕为标。本研究所用中药外敷方以补骨脂、桂枝补肾温阳以治本,为君药;黄芪、党参、熟地黄、茯苓、阿胶补气养血,培补后天,使气旺血行,为臣药;鸡血藤、木香通络止痛,调和肝脾,共为佐药;炙甘草、大枣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9],桂枝中含有的桂皮醛具有镇痛作用;大枣具有增强肌力的作用;黄芪可以消除神经根水肿;甘草可解肌肉痉挛。由此可见,中药外敷可以通过药物的温热刺激作用,发挥疏通经脉、温阳通络的作用,进而滋补肾阳,标本兼治,从而提高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肢体调节功能,改善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曾顺福,王建,陆炎,等.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5):399-403.

[2] Yu CH,Lee JE,Yang JJ,et al.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Single-Level PLIF:Comparison between Spondylolytic Spondylolisthesis,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nd Spinal Stenosis[J].Asian Spine J,2011,5(2):82-90.

[3]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08.

[4] 岑泽波.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17-220.

[5] 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31-336.

[6] 井上俊一.腰痛治疗成绩判定基准[J].日本整形外科学会杂志,1986,60:391-394.

[7] Robert H,Fitzgerald,Jr.M.D,et al.骨科学[M].邱贵兴,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2-1129.

[8] Fehlings MG,Rabin D.Surgical complications in adult spondylolisthesis[J].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2010,12(5):587-588.

[9]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41,320,324,326.

猜你喜欢

融合术退行性椎间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