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5-04-07曹扬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实践体会课堂活力教学活动

曹扬

摘要:传统教育,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园丁”和“花朵”,“工程师”和“产品”,把学生主体的成长过程等同于“园丁”培育“花朵”,“工程师”设计“产品”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要有生命的意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童真、童心、童趣,强调教学过程是给生命注入知识,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历程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课堂活力 教学活动 实践体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要有生命的意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无疑给曾经以“我是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自豪、骄傲的教师们敲起了警钟,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巧妙地运用课堂教学艺术,真正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从引导学生的情感、思维、动作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等方面,谈几点课改实践体会。

一、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调整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权利。”作为数学教师,当务之急的是思想上进行教育观念转变,探索开辟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新路,从而能大胆地减少无效的作业,减少练习资料,从根本上卸掉学生身上的包袱。于是,笔者试着在不违反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学生喜欢怎样学就引导他们怎样学,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多给做什么的机会,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听不思维、不动口,教师动口讲、不启发的局面。

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本人问了一个“你知道你所在的组有几个人”这样的问题,在等待学生的答案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学生东张西望地数,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站起来数。看他数得那么开心,我还让他数班上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我还特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数一数校园里有几盆花,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校园里还有哪些物体,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时时处处用得上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领会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学生学得兴奋、轻松又投人,既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又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

二、提供尝试机会,培养学生参与探索意识

传统教学都是由教师精心设计出一系列逻辑严密的问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牵着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走,其结果只能是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即学生虽然获取了知识而没有形成能力。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过程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果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操作,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他们也能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

如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本人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准备几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并量出它们的底和高后,再提出一系列“把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所分出来的分别是什么图形?试比较所分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和平行四边形有怎么样的关系呢?你能求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吗?”“要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你行吗”这样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在比较中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激活了思维,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反而不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意识的培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它能把一个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情境,通过艺术教学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四、创造想象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如本人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问“谁能求出苹果的体积”,学生们起初愣住了,都说没办法计算出苹果的体积。于是,我及时引导说:“只要把苹果的形状变成长方体,不就能求出来了吗。”同学们忽受启发,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把它压成长方体,再求出苹果的体积;有的说,拿一把刀子来削,再割补成一个长方体,就能求出苹果的体积;有的说把苹果塞进一个长方体里,再求出苹果的体积……我顺势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敢说敢想,并将讨论作为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终于有一个学生说:“把苹果放在装满了水的长方体杯子里后,再拿出来,杯子里少掉的水就是苹果的体积,这时,全班同学情不自禁都站来为他鼓掌。由此可见,教师创造一定的想象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能使學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总之,学生只有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

猜你喜欢

实践体会课堂活力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幼儿园小班粘贴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和体会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实践体会
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实践与体会
浅谈怎样营造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