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粘贴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和体会
2017-01-12李隽
【摘 要】粘贴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粘贴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智力水平。
【关键词】幼儿美术;小班粘贴;教学活动;实践体会
粘贴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可以促进幼儿脑、眼、手的协调,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粘贴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有不同的活动要求,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幼儿力所能及。难度太大,幼儿完不成,就会影响幼儿创作的兴趣;难度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在粘贴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来决定创作的作品。另外,还要考虑到幼儿的生理发育的特点、动作的发育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下面我谈谈在组织小班粘贴制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从兴趣入手,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我们在粘贴教学中,首先注意培养幼儿对粘贴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幼儿对生活中的实物,例如小盒子、衬衣板、碎布、毛线头、落叶、桔皮、瓜子等小东西特别感兴趣。平日我们便让幼儿搜集这些物品,做出粘贴样品,归纳成各种类型,集中进行展览,组织幼儿参观。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粘贴物(画),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调动了他们做粘贴物(画)的积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有针对性的,有方法的对幼儿进行操作指导
在进行粘贴《一盘水果》活动中,我将要求交待清楚后,没有让幼儿直接的进行粘贴,更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怎么粘贴。而是先引导幼儿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用了什么材料?你觉得怎么粘等……再依据孩子不同的能力、兴趣,运用小组的方式使幼儿对此活动更进一步的了解,从个体到小组,教师有更多的时机辅导一般孩子,让能力强的孩子更进一步的观察探索,能力弱的孩子得到教师的辅导、帮助。从个体到小组,幼儿的兴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教师关心的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少数孩子对事物的感兴趣到大部分孩子对事物感兴趣,教师依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激起幼儿持续探究。当我看到他们用心的“粘贴水果”时,我真正领悟到这种收获的快乐。
这一案例中,幼儿的技能不是在老师的反复教授中掌握的,而是在一个小小的观察后,运用了简单的方法将幼儿遇到的难点解决了,因此,我觉得在粘贴教学中,特别是刚接触这一技能时,教师要设计与案例活动相适应的方法,很好地突破难点。教师不用泛泛的说教,孩子们就能很快能领会意图。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1.由浅及深组织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主要特征。其次,教师清楚地讲解示范制作的基本过程。再次,幼儿动手操作,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中,教师面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能、方法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或及时做出调整,降低对幼儿的要求,使多数幼儿能顺利完成操作。最后,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合理地评价。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即使他们的制作还不十分完美,但只要有创造性,材料运用恰当,就给予孩子表扬、肯定,同时不足的地方给孩子指出并给他们提出改正的建议。
2.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幼儿的粘贴活动是一个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幼儿的能力各不相同,粘贴水平发展也有高低之分,但是每个幼儿都是有潜在创造力的。因此我采取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在活动中细心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的能力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例如,在进行粘贴“蘑菇房”时,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但粘贴出蘑菇的轮廓,还要将蘑菇盖上的圆洞花纹并进行添画;而对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则要求他们粘贴出蘑菇的轮廓就可以了。在指导的过程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作品,尝试和其他小朋友粘贴得不一样。针对能力稍差的幼儿则通过教师指导、示范或让小朋友帮助粘贴出作品。我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并不是让能力强的幼儿代替能力弱的幼儿粘贴,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促进交往的条件和机会。针对不同能力幼儿完成的作品,都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进步。
四、运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因此,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当幼儿在粘贴完一张作品后,幼儿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这时,我就会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如:“你瞧,粘贴得真好!”、“你的小手真灵巧”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粘贴到想粘贴,从不敢给老师看到高举自己的作品。
五、多种途径,拓展能力
幼儿的能力并不单单是在某节活动中就可以达到发展或提高,还要通过各个领域的整合、区域活动的延伸来持续发展。区域活动中需要提供各种粘贴操作的材料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提升,有时一节活动不能完成的作品,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完成,而且也可以使能力弱的幼儿在能力强的幼儿的带动下,能力得到提升。区域活动中也可以提高稍有难度的操作材料来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要。
总之,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里,幼儿体验着粘贴作品带来的独特的美;在大胆的动手操作中探索着未知的艺术领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体验着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在分享平台上,幼儿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宇泽,陈丽.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17期
[2]牛鲜新.安定幼儿园学习实践活动重特色[N].定西日报,2009年
【作者简介】
李隽,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