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准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后果研究——以会计信息质量为研究视角

2015-04-0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盈余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韦 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贵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一、引言

会计准则呈全球化趋势,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却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实质性的地区差异[1]。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比较,如Holthausen从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否完全实现IFRS目标的角度进行了研究,Daske等检测了26个国家强制实施IFRS的经济后果,王立彦和张继东检验了我国2006年版会计准则在不同经济区域的实施后果,但对一个国家某一特殊区域会计准则实施后果的研究相对较少。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的限制,相对经济发达的省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①,制度环境较差。那么,一套相同的会计准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会不会呈现出某些差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内部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影响,会不会表现出某些差别?然而,这些问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选取2003~2011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整体上研究了2006年版会计准则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经济后果,另外还按所有权性质将少数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样本进一步细分,以考察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实施该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差异,研究表明:该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要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该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企业。

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可能在于两方面:(1)检验了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丰富了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理论。(2)不仅考察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影响,而且考察了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方面的研究。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高质量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宏观视角

采用诸如IAS/IFRS等高质量会计准则能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如Barth等对21个国家的研究发现,采用IAS(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低。Ismail等发现马来西亚引入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后具有类似效应。另一种观点认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不一定能衍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仅仅依靠统一的会计准则不一定能产生统一质量的财务报告[1]。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2]。原因在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包括其所处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内的整个制度环境的函数,因此在引入IFRS等高质量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质量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可能依然存在[3]。Tendeloo等发现采用IFRS并不能降低投资者权利保护薄弱的大陆法系国家——德国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Jeanjean和Stolowy发现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公司引入IFRS后,盈余管理水平并未降低,相反,法国盈余管理水平还提高了。他们据此认为,管理激励和国家的制度环境在塑造财务报告特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aske等研究了26个国家强制实施IFRS的经济后果,发现仅在那些能够提供财务报告透明激励与财务报告质量相关执法效率较高的国家,资本市场才能从引入IFRS中取得市场流动性提高、公司资本成本降低等成效。Houqe等发现在一个投资者权利得到强有力保护的国家,强制执行IFRS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姜英兵和严婷发现,在我国,法律保护越好的省份,统一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越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4]。而Matoussi和Jardak指出,法律体系、文化与政治的综合差异可以为不同国家的投资者权利保护差异提供重要解释,即使在法律体系相同的国家和地区,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造成投资者权利保护程度的差异。这是因为,投资者法律保护包括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而政治司法制度、文化以及教育等因素对法律实施具有重要影响[5]。

可见,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在研究方法上,国外文献多从国家层面的制度环境出发,研究同一会计准则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经济后果,却未从一个国家内部某一特殊区域层面的制度环境出发进行研究。姜英兵和严婷以中国为研究对象,虽然注意到省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关系[4],但并未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察。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经济体制和投资者权利保护力度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是显著的。这样的制度环境差异会不会对会计准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经济后果产生特殊影响,本文将着重进行探讨。

(二)高质量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微观视角

近期部分文献已将IAS/IFRS经济后果的研究深入到公司层面上。Christensen等发现,在引入IFRS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仅仅发生在那些具有实施IFRS激励的公司当中,他们认为,与会计准则相比,财务报告激励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更大。Daske等则将引入IAS/IFRS的公司分为对原有准则改变很少的“名义上的采用者”和将准则变化纳入到公司提高信息透明度战略框架内的“认真的采用者”,并发现“认真的采用者”在引入IAS/IFRS后,市场流动性增加,资金成本下降;而“名义上的采用者”却没有获取这些收益。Daske等的研究还表明,公司报告动机的变化或公司的战略影响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实施后果。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即便在相同的宏观制度环境下,同一会计准则在不同类型公司中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依然会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其实施后果的不一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数量不多,由于股权结构不同,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也不相同,因而会计准则在少数民族地区上市公司中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便存在差异。这样的制度环境差异会不会导致企业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激励差异,进而引发其实施后果的差异,这个问题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制度环境异质性引发制度变迁经济后果区域性差异的机理分析

制度是“游戏的规则”,是人为设计的、形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6](P3)。制度包括正式制度,正式的社会惯例、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共同秉持的对世界的信念等非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7](P18)。制度环境“是一地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因素总和”[8]。对于特定的正式制度而言,制度框架中的其他制度及其自身的实施机制就构成了其运行的制度环境。制度“嵌在”制度环境中,因而如果特定的正式制度发生了变迁,则在制度环境不同的区域,与旧制度相比,经过变迁所得到的新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及制度实施机制之间互补程度的变化幅度可能并不相同,因而制度变迁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可能就会存在区域性差异。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1.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对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影响

作为一项正式制度,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在关键环节与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9]。而与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相比,原则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对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相对模糊,从而给予了财务报告编制者更大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1]。在较好的制度环境下,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能促使企业更完整、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从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相反,在较差的制度环境下,弹性与选择权更大的会计准则反而为企业不良意图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质量恶化。而当前旧准则下影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些因素与动机依然存在[10],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较弱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11]。鉴于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与缺乏效率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相结合,可能会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交易成本,使企业原有的盈余管理动机得以更顺利地转变成现实的盈余管理行为,因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不但无助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反而可能损害会计信息质量[10]。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同处在一个基本的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但两者的制度环境却存在较大差异,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制度环境与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失配”程度可能不同于非少数民族地区。

首先,相对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的非正式制度、会计制度与2006年版准则的互补性可能更差。根据已往的研究,要使高质量会计准则得到真正实施,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具有较高会计专业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并在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等方面具有足够的恰当处理经验的财务报告编制者[12]。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会计教育水平不高,且难以吸引外来人才,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会计人才素质相对较低。如李春友等发现,2013年广西41万会计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65.9%,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9.10%,硕士以上学历仅占0.76%;只有2919人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仅占6.01%,初级职称占24.33%,近七成会计人员没有任何专业技术职称。这样,为了适应2006年版准则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就需要对会计人力资本作更多的投资。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相对较强的“政府干预”情结[13](P198),使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大[14](P42)。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层可能更热衷于通过与政府部门进行人际化交易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源及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而相对忽视日常管理。除此之外,国家在财政、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保护政策,一方面虽然显著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15](P234-237),但另一方面可能也会对其市场化进程产生阻碍作用,使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更加缺乏竞争意识,由此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低于其他地区,最终可能会使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在会计人力资本等方面的资源投入少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较低的会计人才素质初始水平与较少的会计人力资本投资,在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后,可能会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人员在“应有”素质与“现有”素质之间的原有差距进一步扩大,进而将有可能加剧这两个地区企业交易成本的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企业高质量会计制度供给不足现象恶化的程度超过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质量相对较差的企业会计制度经由素质相对较低的会计人员来执行,可能会使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成本增加的幅度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从而使其日常经营决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最终使其经营绩效的提高受到限制。在此情况下,为了应对监管和满足其他契约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可能就具有更加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其次,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相比,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机制与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匹配性相对较弱。良好的公司治理作为严格执行会计准则的内部保障机制[11][16],是使高质量会计准则得到真正实施的一个基本环境条件[12]。然而,相对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少数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承担了较多的政策性负担,同时受到政府部门的更多“庇护”[17](P304-306),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政企关系相对密切,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较多,由此导致企业董事会职能弱化,公司治理效率相对低下。这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进一步诱发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也可能会增加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便利性。同时,在这样的情形下,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层借助“命令”干扰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操纵会计盈余的机会主义行为被董事会发现或制止的概率可能小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换言之,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相对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层可能拥有更多的控制权②;反之,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人员原本的职责——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编制财务报告,可能将不得不打更多的折扣。因而,从少数民族地区公司治理相对低效的角度看,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层利用2006年版会计准则实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与便利性均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

再次,相对而言,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保障机制对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支撑作用更小。以往研究表明,严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保障机制[11],可有效抑制财务报告编制者利用原则导向操纵会计盈余的机会主义行为[1]。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较少的审计资源与其特殊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可能会增加高质量审计“产品”的形成难度。就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审计资源而言,一是高素质审计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如王丽芳发现,截至2010年12月,青海全省只有执业注册会计师226人;李春友等发现,2013年广西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不足2000人。二是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对匮乏,如在历年《会计年鉴》所公布的全国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名单中,一直没有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师事务所的踪影。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审计资源更难以支撑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就此而言,依靠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审计力量形成高质量审计“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大。就非正式制度环境而言,相对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重人情轻合同”现象更加盛行[18],而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由于处在当地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因而他们可能更难以非人际化地(铁面无私地)对当地的企业实施审计,其审计质量可能相对低下。Wang等发现,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企业更倾向于聘请当地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这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支撑力度相对要小。

最后,少数民族地区法治水平相对较低,其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在一些方面可能难以适应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分权式改革与司法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具有干预法院的经济动机和能力,从而降低投资者保护法律得到实施的可能性[5]。相对于其他省市,上市公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维护地区稳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旦发生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件,当地政府干扰法律实施的可能性会更高,因而少数民族地区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力度可能相对较弱。Leuz等指出,相对于投资者权利保护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者权利保护相对薄弱的国家和地区盈余管理水平更高[19]。

综上,在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相对较强与准则执行效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层利用2006年版会计准则所赋予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可能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后,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相比,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幅度更大。

2.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不同影响

所有权性质不同的公司所面临的不同的制度环境,将引发其实施盈余管理交易成本和收益上的差异,最终导致其实施盈余管理程度的不一致[20]。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除了受到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监管外,还受到国资委或行业主管部门等机构的严格监管,相应地,其实施盈余管理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此外,由于企业的国有性质,国有企业负责人从盈余管理中获取的信息不透明收益相对较少,但却要承担政治前途受影响等风险,因而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其会计信息质量可能更高[16][21]。

尽管如此,如果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所引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所处制度环境与会计准则匹配程度的降低幅度大于其非国有企业,则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仍然可能大于其非国有企业。众所周知,国有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占比重远远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上市公司不仅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具有稳定边疆、协调民族关系以及维护安定团结等特殊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17](P304-305)。由于协调民族关系、维护安定团结是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因此,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干预企业的惯性在少数民族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当地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行政干预更多,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绩效降低。然而,与非国有上市公司一样,国有上市公司也需要应对监管风险。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上市公司同样具有利用2006年版会计准则赋予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操纵会计盈余的激励。而从审计机制的有效性来看,Wang等发现,在欠发达地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聘请当地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但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当地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通常更低[22]。少数民族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因此本文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国有企业利用2006年版会计准则实施盈余管理应达到的约束作用与实际约束作用之间的“期望差距”可能更大。此外,我国的法院具有地方保护倾向与保护国有企业和国家利益倾向[5],因而国有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交易成本可能相对较低。本文预期,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利用2006年版会计准则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可能高于非国有企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更大幅度地下降。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部,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更大。

四、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3~2011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财务资料缺失公司与研究当年新上市公司。按照2001年版证监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细分为8个行业,其他行业则按大门类划分,总共分为19个行业(由于两个制造业小行业和文化传播产业数据过少,影响计算因变量盈余管理数据时的分行业回归结果,故予以合并)。但在对模型进行回归时,为了避免控制变量过多对模型结果潜在的不利影响,对样本中的公司根据1999年版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重新分类,共分为5个行业。最后获得的样本容量为12552家公司,其中2003年1065家,2004年1186家,2005年1270家,2006年1273家,2007年1330家,2008年1424家,2009年1469家,2010年1600家,2011年1935家。

本文所用数据大部分来源于CSMAR 数据库或对该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后获得。市场化程度数据来源于樊纲、王小鲁等编撰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23]③。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构

1.因变量(absda1)

本文采用盈余管理程度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4][19],盈余管理程度用可操纵应计利润(系根据Dechow 等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计算得来)绝对值的大小来衡量。可操纵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越大,会计信息质量越差。

2.解释变量

(1)SOE:所有权性质虚拟变量。当上市公司由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时取1,否则取0。

(2)MR:公司注册地虚拟变量。公司注册地在云南、广西、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这8个少数民族省、自治区时取1,否则取0。

(3)New:会计准则性质虚拟变量。当样本公司所处期间为2007~2011年时取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

(1)market:各地区市场化程度。本文将《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的“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总得分”作为衡量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代理变量[23](P7-8)。该指标的得分与相应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正相关:该指标得分愈高,则该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愈高。姜英兵和严婷认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减弱[4]。

(2)MR*market:MR 与market的交乘项。王立彦等认为,在缺乏有效制度的区域,制度变迁的效率更高。因此,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的边际效应可能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

(3)Size:企业规模,用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杜兴强和温日光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16]。

(4)hLeve:财务杠杆虚拟变量,年末负债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之比大于1/2分位点的取1,否则取0。姜英兵和严婷发现,财务杠杆与可操纵应计利润呈正相关关系[4]。

(5)roe1:盈利能力,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表示。薄仙慧和吴联生的研究表明,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具有较高水平的盈余管理[21]。

(6)Growth:成长能力,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表示。姜英兵和严婷等发现企业的成长能力与其盈余管理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

(7)top10:股权集中度,用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表示。杜兴强与温日光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好[16]。

(8)h:股权制衡度,用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表示。徐华新等发现,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相关。

(9)其他控制变量:以综合类为基准,设置四个行业虚拟变量。

4.模型建构

本文所采用的模型,是在对姜英兵和严婷所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得到的[4]。检验假设1和假设2的回归模型为:

五、回归结果

回归模型(1)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异方差问题,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对其进行修正后,回归结果如表1中的(1)列所示。模型的F值通过了检验,说明模型是有意义的。

由表1中(1)列可知,MR*New 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假设1得到验证。换言之,此回归结果支持了前文的逻辑推理,即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较差的法治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机制效率相对低下,执行2006年版会计准则所需非正式制度及正式制度相对缺乏,这不但会增强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层利用2006年版会计准则操纵会计盈余的动机,而且也会相应减少其实施盈余管理的交易成本,最终导致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

表1 2006年版会计准则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所有权性质SOE 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好于非国有企业。MR*New*SOE 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假设2 得到验证。即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实施造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企业。这是因为,一方面,与非国有企业一样,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也具有利用2006年版会计准则操纵会计盈余的诱因;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相对较小的约束作用以及我国法院注重保护国有企业和国家利益的传统,会相应降低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的交易成本,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利用2006年版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

各地区市场化程度(market)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MR*market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的边际效应显著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

除了成长能力(Growth)的系数在5%水平下显著之外,公司层面控制变量的系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其中,企业规模(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降低;成长能力(Growth)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成长越快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弱;财务杠杆虚拟变量(hLeve)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财务杠杆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盈利能力(roe1)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具有较高水平的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方面控制变量的系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top10)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盈余管理水平随着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提高而上升;股权制衡度(h)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另外,本文也控制了行业的影响。

六、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还根据横截面Jones模型,使用净利润计算可操纵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2,并用absda2替代模型(1)中的absda1,用hroe2(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大于1/2分位点的取1,否则取0)替代roe1,用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替代top10,用公司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s替代h,用hSize(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大于1/2分位点的取1,否则取0)替代Size,用Leve(年末负债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之比)替代hLeve,得到模型(2):

模型(2)中同样存在较严重的异方差问题,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对其进行修正后,回归结果如表1的(2)列所示。由表1可知,MR*New 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假设1得到了验证;MR*New*SOE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假设2 得到了验证。盈利能力控制变量hroe2、企业规模虚拟变量hSize以及财务杠杆Leve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与模型(1)一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的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上升;股权制衡度s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公司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差。其余公司层面和公司治理方面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且符号与模型(1)的结果一致。

七、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考察了实施2006年版会计准则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1)该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2)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部,该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幅度大于非国有企业。

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企业与其他地区企业、少数民族地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宏观制度环境相同,但微观制度环境的差异同样会造成2006年版会计准则的实施后果在上述不同区域或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之间的显著差异。这说明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只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仅仅依靠统一的会计准则不一定能产生统一质量的财务报告,Ball所得的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1][2]。

(二)政策启示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1.就会计准则制定者而言,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准则与少数民族地区制度环境的匹配性问题。作为一种制度资源,会计准则的效率与交易成本的大小④,对其质量的高低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促进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此外,作为一种产权制度,会计准则直接涉及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福利与经济的发展,因此,会计准则应当保持制度的“中性”⑤。相应地,要充分发挥会计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准则制定者在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环境与管理改善问题,进一步优化准则设计,增加其柔性,使之能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和相对较弱的准则执行机制相适应,以降低少数民族地区的会计信息成本,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的经济权益。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产权保护。与其他地区相比,非国有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平等地对待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并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不但能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降低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成本,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3.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会计教育机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与民族企业特点的专门会计准则,这是深化会计改革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要求。

注释:

①国家界定的少数民族地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宁夏8个省区。

②埃克哈特·施里特在其专著《习俗与经济》(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188页)中,将企业的控制权分为以下三种模式:交换、命令、习俗(如职责、惯例等)。他认为企业是通过这三种控制机制有机的相互作用来协调其经济活动的。

③该书披露的市场化指数时间范围为1997~2009年,但考虑到“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总得分”指数在研究时间范围内相对稳定,本文使用2009年的数据对2010年和2011年加以替代。

④阿兰·斯密德(Allan A Schmid)在《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116页)中指出,好的制度或高质量的制度由四个要素组成:效率、自由、民主与全体一致性、交易成本最小化。

⑤卢现祥和朱巧玲在《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1页)中,从制度的普适性上把制度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有益或至少不受损的“中性”制度;另一种是给社会中的部分成员带来好处并以另一部分人受损为代价的“非中性”制度。在中性制度下至少使一部分人受益,却没有人的利益受损,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而在非中性制度下,却有人获利,有人受损。

[1]Ball,R.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Pros and Cons for Investors[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2006,36(Supplement1):5—27.

[2]Ball,R.,Kothari,S.P.,Robin,A.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2000,29(2):1—52.

[3]Soderstrom,N.S.,Sun,K.J.IFRS Adoption and Accounting Quality:A Review[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7,16(4):675—702.

[4]姜英兵,严婷.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2,(4):69—95.

[5]陈信元,李莫愁,茵萌,夏立军.司法独立性与投资者保护法律实施——最高人民法院l/15通知的市场反应[J].经济学(季刊),2009,(l):1—28.

[6]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7]道格拉斯·C.诺思,约翰·约瑟夫·瓦利斯,巴里·R.温格斯特.暴力与社会秩序:诠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格致出版社,2013.

[8]卢现祥,徐俊武.制度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兼评湖北省的制度环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3):46—53.

[9]楼继伟.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可贵实践和崭新突破[J].会计研究,2006,(2):5—6.

[10]方军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来自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日市场反应的初步证据[J].中大管理研究,2009,4(3):16—40.

[11]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1,(7):16—26.

[12]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2,(10):16—23.

[13]青觉.和谐社会与民族地区政府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4]陈文烈.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政企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5]贺金瑞.中国民族发展:概念、途径和理论体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6]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1):122—133.

[17]张春敏.民族地区经济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8]岳天明.我国东西部差距的非正式制度成因考察[J].开发研究,1999,(3):28—29.

[19]Leuz,C.,Nanda,D.,Wysocki,P.D.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vestor Protection: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9(3):505—527.

[20]刘凤委,汪辉,孙铮.股权性质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基础上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6):96—106.

[21]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2009,(2):81—91.

[22]温国山.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质量与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审计市场的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1):34—45.

[23]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 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盈余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