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河治理改造的做法与成效
2015-04-05许英
许英
(平原县水务局,山东 平原 253100)
平武河治理改造的做法与成效
许英
(平原县水务局,山东 平原 253100)
【摘要】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结合水利工作实际,科学探讨河道管理的新方法,新路子,已成为一项新的课题。多年以来,平原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县内平武河这条未确权河道的全面综合治理改造,成功实施了“协议管理”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对未确权河道进行有效管理的新路子。
【关键词】平武河;治理改造;协议管理
平武河又称旧城河,是一条跨越平原、武城两县的市属国有河道,西起武城县的吕洼闸,东至平原县小王庄进入马颊河。该河道平原县境内长度9.7km,河口宽40m,流经13个行政村,其河道主要功能为引黄调水和汛期排涝。由于河道权属不清晰等历史原因,自1992年以来,该河道管理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属管理盲区。沿河两岸部分村民为利益所驱动,矛盾频发,纷争不断,致使乱挖、乱挡、乱排、乱修、乱建、乱穿、乱架、乱栽、乱种、乱管现象严重,期间,虽然也曾采取过一些管理措施,但由于治标不治本,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2008年,平原县对平武河进行彻底综合治理改造,创新地实施了“协议管理”模式,使这条未确权河道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1 河道治理的主要做法
1.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为确保平武河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平原县水利局高度重视,抽调10多名由业务骨干及水政执法、河道管理、乡镇水利站人员组成“平武河清淤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强化责任,明确分工,齐抓共管。按照河道治理一条,完善一条的原则,针对平武河权属不清晰等历史原因造成的日趋严峻的管理形势,对平武河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就如何治理好、管好、用好、发挥好平武河这条国有河道的综合效益和功能进行全面分析和积极探索,反复研究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1.2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工程顺利拆迁
迁占工作是工程施工中的重头戏,也是关系到沿河村民切身利益的敏感性问题。为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一是争取主动,对迁占工作早计划、早安排、早发动、早落实。及时组织迁占队伍,提前深入沿河村庄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深入宣传,广泛发动,争取迁占工作的主动权。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满足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迁占范围、减少工程开支、减少群众损失;二是认真调查,在迁占调查登记工作中,力求做到调查了解要细、登记造册要实、尺度把握要准,进村入户,登记造册,双方签字,相互认可,达到核实无误,准确有效;三是以人为本,在工程迁占工作中,始终把服务农村改革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成果为目的,将工程迁占同构建和谐水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做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形成共识,真正实现了和谐迁占“无震荡”。
1.3严格要求,打造精品工程
针对平武河治理工程困难多、敏感问题多、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的现实问题,局领导亲自挂帅,积极推行“一线”作法,深入基层工地靠前指挥,现场办公。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坚守岗位,各负其责,结合平武河土质复杂,淤积严重的工程现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推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综合机械施工法,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干方作业和湿方作业,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在管理上采取倒排工期和每天调度的方法,加快了工程进度;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工程“四制”管理制度,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1.4宣传发动,营造管理氛围
在平武河治理前后和施工过程中,组织水政执法人员、段所管理人员和乡镇水利站长组成宣传队伍,通过广播宣传、现场讲解、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律、法规,大力宣扬水文化、生态文化。同时,从同层面上与乡镇村庄和村民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宣传讲解河道国有土地的性质、属性、属权以及工程治理和规范管理带来的效益,提高沿河乡镇村民法律、法规意识,增强对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国有河道的理解与支持,为实施平武河规范化管理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1.5实行“抵顶模式”,创新管理机制
为解决工程施工迁占费兑付的难题,平原县创新地提出“抵顶模式”。“抵顶模式”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把河道国有土地承包与水利工程迁占有机结合的一种创新思维。其主要内容是:“河道管理单位在与沿河村庄、村民签订的国有土地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今后的水利工程迁占费与当年的土地承包费相互抵顶”。此模式的推出,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同样受到了沿河村民承包户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
1.6实施“协议管理”,创新工作路子
河道治理改造工作,关键在管理,难点也在管理。为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河道管理难题,平原县探索性地实施了河道 “协议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2009-03,平原县马颊河管理段与平武河沿岸13个村委会签订了堤顶国有土地管理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顶土地两岸18m统一栽种防护林,并实行统一购苗、统一标准、统一验收,马颊河管理段每年收取种植户少量的管理费用于堤顶土地统一管理。”同时协议规定:严禁在河道、坡地乱栽乱种,并实行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承包管理。协议条款得到了沿河村庄干部群众的认可,协议的签订使平武河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为依法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取得的成效
2.1开创了未确权河道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
平武河的清淤治理为推出“协议管理”带来了契机,“协议管理”的实施也为平武河实现依法规范治理带来了生机。随着河道管理工作的深入,将工作重点由堤顶管理逐渐向河坡和河道滩地管理转移,依照有关水法律、法规,对河槽内土地实行承包管理,全面推行“抵顶模式”,使平武河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实现了“依法治水、和谐兴水”的目标。
2.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平武河治理改造后,运行畅通,旱能浇、涝能排,水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改善了生态环境,使河道功能得到正常发挥。通过实施“协议管理”,平武河国有土地全面按“抵顶模式”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抵顶模式”的实行,解决了多年来河道土地承包管理与工程施工迁占费兑付的难题,不仅为国家节约了资金,调动了土地承包户的积极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把河道管理工作和水利工程施工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依法治水、和谐兴水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语
平武河的治理改造和规范管理,充分体现了水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坚持搞好服务为前提,充分发挥水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和技术、设备、人才优势,努力做好河道管理与提供技术服务、河道管理与抗旱调水、河道管理与防汛排涝、河道管理与风沙治理、河道管理与绿化造林“五个结合”,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与民共建和谐水利,与民共享改革成果。
(责任编辑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2-0047-02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许英(1968—),女,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