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清河沿线湿地存在问题及展望

2015-04-05张海坤

山东水利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清河湿地生态修复

王 敏,张海坤

(山东省小清河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014)

小清河沿线湿地存在问题及展望

王敏,张海坤

(山东省小清河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分析了小清河沿线8个湿地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在湿地水循环过程、生态需水、水文——生态过程耦合关系、生态修复、流域污染治理、湿地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规划,为管理决策者保护和管理小清河沿线湿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清河;湿地;生态需水;生态修复

小清河位于鲁北平原南部,东临弥河,西靠玉符河,南依泰沂山脉,北以黄河、支脉河为界,小清河沿线的湿地主要有白云湖湿地、华山洼湿地、青纱湖湿地、锦秋湖湿地、马踏湖湿地,芽庄湖湿地、浒山泺湿地、巨淀湖湿地。

1 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盲目无序地开发各类项目

目前,小清河流域各蓄滞洪区尚未被各级政府确认,滞洪区滞洪作用和作为湿地所特有的生态环境效益未被充分认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类开发建设项目被广泛建设,既没有科学规划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开发项目主要有房地产项目、旅游度假区、农业开发区等,这类项目占用大量土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1.2湿地污染严重

小清河两岸分布着大量的工厂、农田和居民生活区,因此污染严重。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至2010年底,小清河流域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8年削减了11.11%,排放量为29349.2t;氨氮排放量比2008年削减了11.11%,排放量为4339.9t,2010年,化学需氧量入河比例为47.48%,氨氮入河比例为46.63%,水质受到污染,导致湿地污染严重。

1.3水源保障能力不足,生态用水匮乏

小清河沿线大部分湿地滞洪区生态用水严重不足,很多湿地常年没有蓄水情况。以马踏湖湿地为例,马踏湖湿地的水源主要是孝妇河、郑源沟、涝淄河、乌河、潴龙河等来水,由于以上河流断流缺水,致使水源严重匮乏。小清河沿线各湿地大多是在汛期作为泄洪之用,当有洪峰经过时,湿地才有来水补给,其余时间基本无来水,造成湿地内水量严重不足,水面面积严重减少。例如济南的洋涓洼湿地由于无来水补给,该湿地现已基本消失。

1.4湿地淤积严重

湿地内外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放弃了捻湖泥积肥方式,个别湿地内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湿地内河道及洼地严重淤积,影响了湿地的生态健康发展。

2 研究展望

2.1湿地水循环过程的研究

湿地水循环过程是指湿地上游来水、人工补水、降雨、蒸发、地表径流下渗、下游出水等的循环过程,直接影响湿地类型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化、维持和消亡。湿地水循环过程与湿地土壤密切相关,影响湿地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项特征,从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过程和功能;湿地水循环过程还是研究地下水下渗、气候调节、水资源调度等的基础。

2.2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

湿地生态过程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以更好地认知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在所有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中,元素循环也是极其重要的,是将生态系统多个功能连接在一起的过程,元素循环包括碳循环、氨氮循环等,对研究湿地生态污染机理,如何治理和改善湿地污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3湿地水循环——生态过程耦合研究

湿地水循环过程调节湿地水元素循环,影响湿地植被、营养物质循环和碳元素循环,进而影响湿地的发育和演化,影响并改变湿地下垫面特性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响应。湿地生态植被对于水循环过程的地表径流、下渗、蒸发等都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湿地整个流域的产汇流过程。因此,研究小清河沿线湿地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耦合机制对于正确修复与保护湿地、实现湿地可持续发展将是非常重要的。

2.4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湿地生态需水分为广义的湿地生态需水和狭义的湿地生态需水。广义的湿地生态需水是指湿地为了维持自身健康发展和保持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狭义的湿地生态需水是指湿地用于生态消耗而需要补充的水量。小清河沿线湿地大多为湖泊型湿地,湖泊生态需水量是指保证特定发展阶段的湖泊生态系统结构而需要的水量,可基于湿地水循环过程对湿地生态需水进一步研究,而小清河沿线湿地生态需水是研究小清河流域生态需水的重要内容。

2.53S技术与湿地研究的结合

“3S”技术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管理、传播、应用于一体,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地球、勘测资源、地质测绘、市政规划、交通调度等多个领域。“3S”技术能够实时准确获取区域覆盖面的影响资料,进而可解析出生态植被的覆盖状况与分布信息,将多年的影像资料对比,就可得出区域演变情况。近年来,很多学者已将“3S”技术应用到湿地研究领域,记录湿地发展情况、生态植被覆盖情况、水面变化情况,并已取得丰硕成果。

2.6加强小清河流域污染的治理

1)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小清河沿线工业污水排放的管理,如对济南明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山东新华制药城东园等工业的污水治理。2)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统一处理系统,强化污泥安全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3)加强农业污染的治理。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调整与优化种植结构,削减面源污染。

2.7加强小清河流域生态修复

1)加强湿地重要入口的污染监测和控制。河流水质情况直接关系湿地污染与否。在湿地重要入口处应设置监控断面,随时监测入湿地水质,严禁超标废水排入湿地。2)全面开展湿地生态修复。针对不同的湿地,可以采取生态补水、生物水质净化、生态自然修复等措施,逐步恢复湿地功能;选择城市近郊及有条件的河段,在满足防洪除涝要求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河道建设。3)增加湿地来水量。以马踏湖湿地为例,现有道旭引黄过清倒虹吸,入湖流量可达10m3/s,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河从小清河分洪道东行,可在与道旭干渠相交处建设提水设施,提水入马踏湖湿地,使马踏湖湿地有可靠的水源保障。4)“退耕还湿”构筑湿地生态屏障。小清河沿线个别湿地常年种植农作物,不但其蓄滞水功能受到影响,湿地巨大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功能更得不到发挥。因此为了保护湿地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减灾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退耕还湿”、“退渔还湖”成为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湿地的重要手段。

2.8形成小清河沿线湿地研究系列成果

湿地演变形成过程可从自然演变为主阶段、围垦阶段(人为干扰阶段)、流域治理影响阶段、水环境特征的演变等方面阐述;湿地演变的影响驱动因子可从围垦、流域治理、防潮堤等水利工程建设、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气候变化、河流径流量减小和断流等方面研究;湿地对周边社会的影响可从对周边社会文化、经济、生态、旅游、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湿地生态治理模式可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修复等方面研究。通过以上系统研究,形成小清河湿地研究系列成果。

(责任编辑 崔春梅)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2-0010-02

收稿日期:2014-11-07

作者简介:王敏(1988—),女,副主任科员

猜你喜欢

小清河湿地生态修复
董东管道穿越小清河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
让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美丽起来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山东小清河流域黄土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山东小清河分洪道治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