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聊城运河未来发展的思考
2015-04-05武长征
武长征
(聊城运河管理处,山东 聊城 252000)
对聊城运河未来发展的思考
武长征
(聊城运河管理处,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阐述了聊城运河治理的主要成效,并对聊城运河未来如何充分发掘运河蕴涵的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在航运、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聊城运河;航运;旅游;开发保护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全长约1764km,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和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大运河不只是流淌财富的“黄金水道”,还是传承文化的“精神血脉”。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越发显出他不可低估的社会、经济价值。过去运河的繁荣带动了聊城的繁荣,现在聊城的发展也离不开运河的发展。
1 聊城运河治理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关注运河的治理与开发,运河的功能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的聊城段古运河采用“截污、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的改造和保护手段,强化了防洪、排涝、灌溉、生态、居住、文化、旅游等功能。
1.1发挥了防洪、排涝、灌溉功能
聊城以农业为主,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近年来,政府积极疏浚运河河床、改变航道、兴修水利,现在,阳谷段运河改为排水河道、东昌府区段改为引黄灌区二干渠等等,引黄灌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舟楫之便、灌溉之利、鱼虾之裕;除此之外,综合整治恢复、提高了河道送水和沿线挡洪能力,还是城区防洪、排涝的便利通道,使得运河的水利功能得到了更大更好的发挥。
1.2改善了聊城市的生态环境
由于运河多处与东昌湖、铃铛湖相连,城区北端与周公河交汇,城区南段与徒骇河交汇于四河头,水网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系,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功能、环境景观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等生态环境功能。随着聊城市委、市政府的保护运河自然环境和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实施,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是聊城确立发展目标,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再现成了运河生态环境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同时优美的环境,彰显了人文生态的城市个性,宜居休闲的特色日益凸显。
1.3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休闲功能
随着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的世界知名度大幅提升,将出现观光旅游热潮,沿河的城市、居民也有望利益共沾。聊城是一个靠运河而兴的城市,其文化、文物古迹大都与运河有关,这是运河自身的文化价值所决定的,大运河的入遗对聊城而言自然是重大机遇,完全可以通过大运河的复兴带动聊城旅游、经济的发展,重现历史辉煌。
2 聊城运河未来发展的思路
保护好运河、利用好运河是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代人神圣的历史责任。当前,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和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实施,沉寂多年的运河将迎来重现昔日繁荣的机遇和希望。在当前情况下,聊城将以此为契机,找准自身定位,做足做活运河水文章,除要大力宣传“运河古都”品牌,让外界了解、喜欢来聊城外,还需加大运河知识普及,了解城市深厚运河文化底蕴,进而参与到运河保护、宣传、开发中来,收集更多文献资料、继承更多民间文化遗产,将运河与经济发展、生态平衡、旅游振兴等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全民运动与长期的事业。
2.1完善航运体系,拓宽经营范围
南水北调首先解决了运河通航的水源问题,但南水北调的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引水期是每年的1~4月和11~12月非汛期,聊城能够通航的只有3、4月份。所以为了保证非调水期的通航,需要考虑开源节流,综合利用,做到拦蓄雨水、处理沉沙利用好黄河水以及切实搞好金堤河治污,为南水北调注入活力。
通航后,京杭大运河可以成为聊城的“水上高速”。南来北往的船只会停留补充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将带动聊城的餐饮业、宾馆服务业、金融业、商贸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会逐步增加生活、休闲、娱乐的需求,沿河船舶运输、船舶修造、港口装卸发展,带动航运业、制造业发展,必将促进建筑产业、建材产业和农林渔业的发展,给沿河区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大幅提高人均收入,给聊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运河通航要与现代化接轨,运河沿线船闸要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推广应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设施,争取在通迅、监控、导航、收费等方面的智能化、现代化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和拉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大动脉。
2.2借助大运河的申遗成功,搞好旅游开发
聊城作为大运河沿线18城市之一,其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沿河留有众多文物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下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光岳楼、山陕会馆、阳谷景阳冈、东阿曹植墓、钞关、鳌头矶、舍利塔、清真寺、凤凰岭等,但多以点状分布,不具备长期、大规模、大流量旅游价值,无论是土桥、戴湾等闸座,还是码头,都缺乏相互贯通的联系与交流,不能给游客留下一个总体印象,也没有与运河有机联系起来。需沿河城镇相结合,进行统一的综合整治,全线可以以运河文化为主线,形成一条观光旅游文化带,比较全面地反映运河城市风貌,携手打响聊城“江北水城”、临清“运河名城”等城市品牌,促进各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赢。近几年,聊城市委、市政府运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充分挖掘、保护运河文化资源,将运河整治如新,并且这些遗迹能够作到集观赏性、教育性于一身,为进一步彰显水城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制定了依托东昌湖、古运河夜游水城项目,开发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做到以运河为纽带把沿运河人文自然景点串联起来,并将湖河联系起来,如孔繁森故居、运河博物馆、光岳楼等,形成集中的运河文化游览区。制定整体开发规划,整合开发若干条湖河游览线路,并加以精心包装,在一些重要节点打造精品景观,适当加入文艺表演等内容,让游客充分领略水城魅力。
结合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保护、发掘可利用的民俗文化。做好沿线名胜、古迹、遗址、文物、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的挖掘、整理、保护及包装工作,推出旅游产品,保护好传统产业和土特产品。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应看到大运河有其特殊性,一是不适易照搬其他文化遗产的市场经验,“圈地买票”这种常规手段在无遮无拦的大运河沿线不适用,所以不能只想着门票、船票。让各个行业得到 “活水”。二是聊城经济并不发达,在旅游开发资金上可能面临很多困难,所以需突出特色,体现地域优势,找到与其他运河城市的不同之处,做到吸引人、留住人,让城市魅力不断展现,让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真正发挥出其价值。
2.3运河开发保护并重,重现运河神韵
自大运河申遗工程启动以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文物保护维修、河道整治、周边环境、交通设置等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一是在运河的开发和保护上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原则,做到保护与开发的统一、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传承与更新的统一、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统一;二是在文物的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完成了沿岸船闸、码头、古桥梁、古街区、古建筑等的遗产本体保护,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将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三是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两大产业,同时建筑小品要和运河两岸整体风貌和文化内涵相匹配,景点景观、立体绿化、路标、路灯、路凳、废物箱、船闸、码头建设等都要景观化,形式上与所处环境和谐一致,实现运河古迹、自然风光和非物质遗产三位一体,既要保留原有的特色,又要能反映出城市独特的魅力和气质,使新时代运河古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相结合。
3 结语
目前运河沿岸阳谷、茌平等地村镇,很多河道已湮没无闻,有的已被耕种,完全被破坏殆尽。一些经过综合整治的河段,因地理状况差异,加上运河属于地上河,易淤垫河道,所以其水利设施修建、人工管理、日常维护也是一个较大问题。要重新恢复河淌鱼游、两岸花香、农田灌溉的状态,真正盘活与搞活运河,将聊城运河沿线诸多城镇用水联系起来,就必须对古运河进行保护与整修,在开挖淤塞河道基础上,从徒骇河、马颊河等水源相对丰富的河道取水,引入运河,同时在运河沿岸修建大型水库,夏秋季节将多余水蓄存起来,春冬水少时用于济运与灌溉,这样无论是对于发展运河旅游,还是对于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2-0039-02
收稿日期:2014-12-20
作者简介:武长征(1964—),男,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