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变动因素测度分析
——基于FTAAP下的战略选择

2015-04-0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进口出口

庞 磊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 天津 300071)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变动因素测度分析
——基于FTAAP下的战略选择

庞 磊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 天津 300071)

从分析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总量特征、结构特征等现状入手,选取2003—2013年中国和日本农产品的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从农产品贸易总额和分类农产品贸易额两个层面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动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深受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规模的影响,中国出口农产品与日本农产品市场结构匹配性不足,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并根据结果提出在“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加强双边谈判,就主要需求的农产品贸易签订双边协议并设立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

农产品;CMS模型;进口需求因素;出口竞争力因素

引言

2014年APEC会议就TPP与RCEP——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及未来亚太经济一体化有四种方式,即“自由贸易协定网络”(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它们之间具有整合、趋同、互补和竞争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路径[1]。在此背景下,为了中国与日本农产品有序、稳定的发展,本文拟结合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来分析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变动因素,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CMS),将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从2008—2013年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主要用来分析出口竞争力,比如李显戈(2011)基于CMS模型对浙江省出口贸易波动进行实证分析,从市场结构与商品结构入手,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增长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2]。CMS是一个用来反映影响一国或地区出口增长各因素作用方向与作用程度的模型,本文将恒定市场份额扩展二阶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增长展开实证研究,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贸易的变化分解成“进口需求因素”、“出口竞争力因素”与“结构交叉因素”。关于出口总额变化的计算公式为:

ΔQ=∑ri(0)Δqi+∑Δriqi(0)+∑ΔriΔqi

(1)

式(1)中ΔQ表示t时期出口国(或地区)对进口国(或地区)出口总额的变化;qi(0)为0时期进口国(或地区)关于i类产品的进口总额;Δqi表示在t时期进口国(或地区)关于i类产品进口总额的变化;ri(0)为0期在进口国(或地区)i类产品的进口总额中其出口国(或地区)所占的份额;Δri表示t时期在进口国(或地区)i类产品的进口总额中其出口国(或地区)所占份额的变化,以期更全面地分析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变动的各种因素[3]。

一、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结构特征

在中日贸易中,农产品贸易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往来现状(包括贸易总量和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总量、HS章、分类、HS四位目等层面,对2003—2013年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比较系统地总结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总量和结构特征。

(一)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通过对2003—2013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两国所有产品贸易总额、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及各自对应的逆顺差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进程呈现阶段性。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3年),《中国农产品月度统计报告》(2003—2013年)。

通过表1分析发现中国对日农产品贸易具体呈现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中-日进出口贸易经历了时间较长的增长,总体贸易除了2003年中国为顺差外,至今一直为逆差状态;而农产品的出口一直为顺差,从日本进口较少。2003年以来,两国贸易显著增长,从2003年的877.6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 162.7亿美元,且两国贸易以中国进口为主。此外,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占两国贸易比例的60%以上,中国对日本产品的出口由2003年的449.6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 304.5亿美元,而进口则由428.0亿美元增加到1 858.2亿美元。

第二,自2003年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日农产品贸易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增长,而且两国农产品贸易以中国向日本出口为主要内容。2003—2008年中日农产品贸易经历了一个相当强劲的增长过程,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3年的59.1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06.9亿美元。中国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是两岸农产品贸易的主旋律。2003—2008年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由57.2亿美元增加到87.92亿美元;随后两国农产品贸易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增长放缓,中国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有所下降,出口额由2008年的87.92亿美元下降到2007年的85.12亿美元;由2010年的76.02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75.05亿美元。与中国对日本的出口相比,中国进口日本农产品的变化趋势显得比较平稳。

第三,与两国总体贸易格局不同,中国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中持续顺差。从整体上讲,2003年以来中国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持续顺差,并呈现出增加的趋势。2003年中国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中产生顺差54.65亿美元,而2013年又进一步增加到9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和近年来中国在两国贸易中长期保持大幅逆差的情形恰好相反,中国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中一直是顺差,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中国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中的顺差局面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

遵照商品名编码协调制度,本文将农产品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活动物及动物产品(HS第01—05章);第二类,植物产品(HS第06—14章);第三类,动植物油脂(HS第15章);第四类,调制食品、饮料及烟酒制品(HS第16—24章);其他类(HS 24章以后的部分章节产品,包括生皮产品和纺织原料产品)。接下来利用这种分类对2008—2013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年)。

基于中、日两国分类农产品进、出口的分析,得出按类划分两国农产品贸易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中国对日本出口金额最大的一类产品是第四类(水产品制品、谷物制品、蔬菜水果调制食品、饮料及烟酒制品等),年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也是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最主要产品,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例超过55%。两国第三类(即动植物油脂)产品在两国贸易额种占比最低,这是因为两国在此类商品的生产上均缺乏比较优势,更多的是依赖进口。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中,额度最大的为鱼、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产品(HS第03章),年均额度为8000万美元;其次为动植物油类(HS第15章)、杂项食品(HS第21章)、动物饲料(HS第23章),其他产品的额度都不大。

第二,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其他主要农产品集中在第一、二类(即活动物、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和其他动物产品等)。2011年出口金额分别为12.38亿美元和18.34亿美元,其中以HS第02、03、04、07、10章产品比例最大,分别为肉类、水产品、畜产品、蔬菜类产品和谷物,出口额在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超过四成,构成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农产品。相比之下,其他类别产品的出口额较小,部分章节的占比还不到1%。

第三,优势产品增长。从两国进行贸易的农产品品种来看,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已经从单纯的自然资源占优势的产品结构发展到初步形成以皮及皮制品、水果及其制品、花卉及种苗以及种植用种子、胞芽及果实等为主,兼有农产品及种植用油籽和油籽果实等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品种的分析还发现: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尤其是在01、03、05、21章商品上贸易互补性呈较高水平。日本地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如水产品、油类、动物饲料等向中国出口增长较快。根据海关HS对农产品的分类,农产品涵盖了224个HS四位目,而两国农产品贸易虽然占了213个,但贸易主要集中于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

通过对中、日两国HS四位目下农产品贸易的统计可以看出:两国农产品贸易中,中国主要出口日本的农产品依次为第四类调制食品、饮料及烟酒制品,第二类植物产品和第一类的活动物及动物产品。日本出口中国的主要产品为第一类的活动物及动物产品和第四类的调制食品、饮料及烟酒制品。

二、CMS模型下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变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与选择

该文采用2008—2013年数据,以反映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为了使模型能反映中国近年来农产品出口呈现的最新变化趋势,研究区间选择为2008—2010年,同时还选择了2011—2013年的数据进行对比。

(二)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基于公式ΔQ=∑ri(0)Δqi+∑Δriqi(0)+∑ΔriΔqi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2008—2013年)、商务部等网站公布的相关数据,遵循中国海关“HS 1996”分类法,把中-日贸易的农产品分为四类,从农产品贸易总金额与分类农产品贸易金额这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为探索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变化状况,本文将2008—2010年(第一期)与2011—2013年(第二期)处理为两个不同的分析时间段。

1.进口需求因素

∑ri(0)Δqi表示“进口需求因素”,是指由于进口国产品进口规模与结构变化而造成出口国的出口变化。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中,ri(0)代表中国出口农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qi代表2008—2013年日本农产品每年进口总额;Δqi代表2008—2010年和2011—2013年日本农产品的进口总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年)和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

按照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总额变动情况的分析可知,顺差额有浮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总金额达到102.9亿美元,从日本进口的农产品总金额为4亿美元,两国农产品贸易差额为98.9亿美元。2013年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是2008年的1.17倍。2008—2010年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进口需求因素对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减少起到很重要的阻碍作用,其引起的19.426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减少额解释了-11.9亿美元总出口减少额的-163.2%。在2006—2008年间,增长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容量对于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增加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表3可知:2011—2013年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进口需求成为影响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需求所导致的30.660 8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增加额仅解释了27.85亿美元总出口增加额的110.09%。通过对两段时期的分析可知:2008—2010年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实际额为减少,表明这一时期日本进口需求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这也表明日本市场需求的扩大是阻碍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减少的最主要因素,而日本的进口需求一直是增长趋势,并不是造成贸易减少的原因。2011—2013年日本市场进口需求的变化是导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时期进口需求因素贡献率达110.0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年)和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

按照中国对日本分类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分析(表4)可知,中国对日本出口的第一类产品(活动物、动物产品)在2008—2010年,日本进口需求因素对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贸易的逆差没有起到过多的阻碍作用。2011—2013年日本的进口需求因素对中国此类产品对日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降为97.99%。第二类产品(植物产品)在2008—2010年,在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进口需求因素对中国此类产品对日出口贸易减少阻碍率为-631%。2011—2013年,进口需求因素对出口增长有阻碍影响,但是不明显。第三类产品(动植物油脂)在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中的比重最小。2008—2010年,在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进口需求因素对出口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2011—2013年,中国此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继续降低推动了其对日出口额的减少,进口需求因素对出口增长的影响作用在2008—2010年正好相反。第四类产品(调制食品、饮料及烟酒制品)在2008—2010年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影响程度为-71.27%,进口需求对此类产品的出口减低起到了阻碍作用。2011—2013年此类产品的影响程度高达127.67%。2011—2013年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2008—2010年,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对此类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其他类产品(生皮产品和纺织原料产品)在2008—2010年在中国此类产品的出口中,进口需求因素对其出口额的减少起到了促进作用。而2011—2013年中国对日本此类商品的出口明显回升,并且受进口需求因素的影响而增长。

2.出口竞争力因素

∑Δriqi(0)称为“出口竞争力因素”,出口结构变化而导致的出口变化,该值大于零则表示出口国产品竞争力在出口市场上提高了。按照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增长分析表明,在2008—2013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出口竞争力因素造成出口波动的影响金额为-23.943 1亿美元,其影响程度为201.2%,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引起了出口额的下降;在2011—2013年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大大下降,对中国向日本的出口增长发挥了抑制作用,它造成的-1.101 6亿美元农产品的出口减少额无法解释27.85亿美元的总出口增加额。通过对两段时期的分析可知2008—2010年产品出口竞争力因素对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减少具有促进作用;2011—2013年出口竞争力因素尚未成为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中的竞争力虽然有所提升但还是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年)和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

按照中国对日本分类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分析(表5)可知,第一类产品(活动物、动物产品)在2008—2010年期间,出口竞争力因素对该类产品的出口减少起了主要作用,它导致的-6.33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增加额可以解释-4.39亿美元的总出口增加额的144.19%。出口竞争力因素对这类产品出口减少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011—2013年,中国对这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没有显著的提高,对出口额的增长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类产品(植物产品):出口竞争力因素出口变动的影响作用与第一类产品基本相似。2008—2010年,出口竞争力因素对该类产品的出口减少起到主要作用,其所导致的-8.849 8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增加额解释了-1.91亿美元的总出口增加额的463.34%。2011—2013年,中国该类产品出口额明显回升,但出口竞争力并没有提升。第三类产品(动植物油脂)在中国出口至日本的农产品中的占比最低。2008—2010年,在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当中,这类产品出口金额增长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2011—2013年,中国此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遏制了其对日出口额的降低。第四类产品(调制食品、饮料及烟酒制品)在2011—2013年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2008—2010年,其所导致的1.137 1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增加额只解释了15.04亿美元的总出口增加额的7.56%,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该类产品出口竞争力出现了大幅下降。其它类产品(生皮产品和纺织原料产品)在这两个阶段的情况与第四类产品基本相似。

3.结构交叉因素

∑ΔriΔqi为“结构交叉因素”,表示出口国出口结构与进口国进口结构之间的交互变化而造成出口国的出口变化。按照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增长分析得出,在2008—2010年结构交叉因素对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减少具有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其导致的-7.006 5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减少额只解释了-11.9亿美元的总出口增加额的58.88%。在2011—2013年期间,结构交叉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小,它引起的-0.100 4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减少额相比27.85亿美元总出口增加额而已可以说微不足道。这两段时期相比表明,2011—2013年中国大陆农产品的出口结构比2008—2010年更符合日本市场的需求,结构交叉因素对中国向日本的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逐渐减轻。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年)与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

按照中国对日本分类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分析(表6)可知,中国第一类到第五类产品的出口结构不能很好地与日本进口需求结构的变化相适应,从而成为出口增长的阻碍力量。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文CMS模型的分析结果发现:2008—2010年中国出口至日本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低下是造成对日本出口下降的关键因素,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的结构变化并没有很明显的影响中国农产品对日的出口。2011—2013年日本从中国进口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增长构成推动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效应的抑制作用均有明显下降,但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从不同类别农产品的角度来看,促进两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在“亚太自贸区”(FTAAP) 中国对日农产品贸易以亲诚惠容为原则,设立非歧视原则以及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二是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鼓励组建行业协会,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整体能力[4]。中国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空间,尽可能地给予农业以更多的扶持,逐渐促进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三是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弥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主动适应日本市场变化,加强双边的谈判,签订协议,保证双边贸易的顺利进,按照主要需求的农产品贸易签订双边协议,并以此来引导各自的农业生产,尽量降低双方农业生产方面的盲目性。

[1]盛斌,果婷.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博弈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0):4-21.

[2]李显戈.浙江省出口贸易波动的实证分析——基于CMS模型[J].中外企业家,2011(11):48-51.

[3]JEPMA C J.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possibilities of the constant market shares analysis:the cas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orts[M].Groningen:University Press Groningen,1986.

[4]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J].管理世界,2003(1):97-103.

[5]阳晓伟.公共产权资源治理理论的演进与进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1):112-121.

[6]OMOREGIE E M,THOMSON K J.Measuring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oilseeds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 Nigeria:a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ling approach[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26(3):281-294.

[7]COSTANZA R,VOINOV A,BOUMANS R,et al.Integrated ecological economic modeling of the Patuxent River Watershed,Maryland[J].Ecological Monographs,2002,72(2):203-231.

[8]HALME M,LAURILA J.Philanthropy,integration or innovation?Exploring the financial and societal outcom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84(3):325-339.

[9]BRISKE D D,FUHLENDORF S D,SMEINS F E.A unified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thresholds[J].Rangeland Ecology & Management,2006,59(3):225-236.

[10] ERICKSON J D.Endangering the economics of extinction[J].Wildlife Society Bulletin,2000,28(1):34-41.

(责任编辑:蒋 琰)

The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Variable Factor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to Japan:the Strategic Choice Based on FTAAP

PANG L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

Start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otal amount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features of Sino-Japan’s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2003 to 2013,the paper made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asons of the changing of the two countries’ agricultural trade from the aspects of total and classification data by utilizing the CMS model.It shows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o Japan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Japan’s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demand,as well as the insufficient match between China’s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Japan’s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structure makes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in Japan.Finally,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port 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o improve the added value of export products,and should also reinforce the bilateral negotiation in the frame of FTAAP.

agricultural product;CMS model;import demand factors;export competitiveness

2014-12-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企业境外并购问题研究”(14JJD790029)

庞磊(1987—),男,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F741

A

1008-2700(2015)04-0046-08

猜你喜欢

竞争力进口出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