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观察及护理

2015-04-0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李美琼丁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颅压平卧脑脊液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李美琼 丁婵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又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指原因不明的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70 mm H2O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位性头痛,体位性头痛的定义为患者在立位后15分钟之内出现头痛或者是加重,在卧位之后30分钟症状消失或者是减轻,一般为全脑性疼痛,也会出现枕部以及额部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颈僵和视物模糊等,其病因不清,劳累过度、脱水、精神刺激等是诱因,其机制可能是上述因素作用于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及大脑-交感神经-儿茶酚胺系统,通过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使脉络丛血管痉挛而致,其预后良好[1]。本科近年收治该病患者4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28~65岁,其中因过度劳累起病20例,感冒打喷嚏4例,无明显诱因16例,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表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坐位或站立位时疼痛加剧,平卧位减轻;头痛位于枕部28例;伴有眩晕,视物模糊12例。

1.3 腰穿与脑脊液检查 侧卧腰穿,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mmHg,其中脑脊液压力30~59mmHg37例,测不出脑脊液压力3例。脑脊液红细胞增多24例、白细胞例增多22例,蛋白质高15例,糖和氯化物均显示正常。

1.4 治疗 采取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卧床休息;大量静脉补液2000~3000mL/d(以生理盐水为主);短程应用激素及血管扩张剂,或腰椎穿刺从蛛网膜下隙注人体生理盐水15~20ml,对症给予止痛、镇静等治疗。

1.5 结果 40例患者经8~15天治疗,好转8例,痊愈32例,均予出院。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1.1 观察头痛的部位、性质、加剧的时期及头痛的频率轻重,直立时加重,平卧位缓解,多在体位改变后15分钟内出现。

2.1.2 观察恶心、呕吐情况,注意呕吐量、颜色及性质,呕吐剧烈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2.1.3 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尿量及意识变化。大量液体的输入可影响循环血量,对心脏前负荷产生明显影响,甚至引起脑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2.2 体位和饮食 给予头低脚高体位,早期每天至少18 h,以后可逐渐改为去枕平卧位以利于颅压恢复;饮食上以高盐高热量为主,鼓励和帮助患者多饮水,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以调整输液量和饮水量;由于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多盐饮食有时较难实现,所以要增加饮食品种,使之色、香、味多样化,不厌其烦的教育和鼓励患者正确饮食。

2.3 头痛护理 该病以头痛为最突出症状,在护理中首先要注意观察患者头痛的部位、性质、头痛加剧的时间、诱因、头痛的频率等。要尽量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减少声、光对患者的不良刺激。缓和头痛症状可以冷敷患者的头部,使用冰袋或冰帽;另外,给患者取最适的体位,指导并协助采用头低脚高位,并鼓励多饮晶体液体;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做深呼吸、听音乐、看书、看电视、与他人聊天,鼓励家属陪伴,减少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药。

2.4 心理护理 由于疼痛的折磨,使患者心情急躁、性格改变,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极易产生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消极、有害的心理因素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与病理过程,降低治疗效果。故护士要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支持;对于失眠患者,可适当给予安眠药协助睡眠;由于输液量大、时间长,建议选择留置静脉针,保护穿刺部位和血管,以有利肢体活动和防止渗出为原则,稍微轻轻地活动等,临床上某些营养脑血管及神经的药物可扩张血管,加剧患者的头痛,对此应与颅内压变化引起的头痛相鉴别,并做好解释工作,注意调整药物滴速[2]。

2.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为了培养患者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行为及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生活习惯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护士要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使家属能够积极协助护士,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出院指导 因病变剧烈疼痛,患者多害怕病情再次复发。因此,指导患者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剧烈活动。饮食清谈,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使用通便药物,避免服用可能诱发头痛的食品(如红酒、香烟、巧克力、高脂食物等)。

3 小结

原发性低颅压指的是不明原因的立位头痛加重,卧位减轻或者消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患者一般伴随呕吐、恶心、听力下降、头晕以及视力障碍等,在临床中一般比较少见,低颅压综合征会出现于患者髓腔过度引流、脊髓神经根撕裂、头部外伤以及腰穿、颅脑手术之后、中毒、尿毒症、脱水、慢性巴比妥中毒、过度换气、胰岛功能亢进以及全身感染等。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30~40岁,男∶女比例为1∶3[3],本组40例中,女性30例,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病多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体位性头痛为其特征性表现,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引起的直立性头痛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①脉络丛脑脊液生成减少或吸收过慢;②脉络丛血管病变;③神经根解剖异常;④下丘脑功能紊乱。体位改变头痛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在颅内低压时,脑脊液的正常“水垫”作用减弱或消失,坐位时因重力作用,脑结构往颅腔底部下沉,压迫或牵拉颅内痛觉敏感结构所致[4][5]。原发性低颅压的预后一般比较好,但是仍旧需要严格观察,防止出现硬膜下血肿,为患者实施头颅CT检查,需要将该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区分,尤其是腰椎穿刺压力显示为0的时候,容易误诊为穿刺没有成功。

猜你喜欢

颅压平卧脑脊液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记性越来越差就是老年痴呆吗
脑积水这种失智可治疗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
益气聪明汤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