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马铃薯主栽品种特性简介

2015-04-03沈学善屈会娟王晓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5年2期
关键词:鲜薯芽眼结薯

沈学善屈会娟王晓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马铃薯主栽品种特性简介

沈学善1屈会娟2王晓黎3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马铃薯是四川省最具增产潜力、增收潜力、加工增值潜力的一大优势作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1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我国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在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引种调种情况较为常态,因地制宜地正确选好品种,调种得当,增产增效显著。本文主要介绍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中的部分主要品种,供各地生产者参考。

1 四川省农业厅发布的主导品种(2009年~2015年)

1)川芋10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2006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中早熟,生育期81.6 d,株高60.8 cm,块茎椭圆形,薯皮浅红杂色,薯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少,呈红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4个,大中薯率80.0%,休眠期中等,贮藏性好。鲜薯块茎淀粉含量高达19.80%,维生素C每100 g鲜薯含量10.8 mg,还原糖含量低,仅0.019%。晚疫病为高抗,抗病毒PVY、PLRV。该品种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加工、鲜食俱佳。省区试平均鲜薯产量24 441 kg/hm2,较对照川芋56增产35.06%,达极显著水平。适应四川马铃薯主产区净作、间套和复种等种植。

2)川凉薯5号

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育成,201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生育期83 d左右;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数量中、深度浅,耐贮藏;单株结薯13个,大中薯比例75.4%;贮藏性与对照米拉相当;干物质19.7%、淀粉14.21%、还原糖0.085%、维生素C含量28.2 mg/100 g鲜薯、粗蛋白2.01%;高抗卷叶病毒病,抗晚疫病、癌肿病、轻花叶病毒病。省区试平均鲜薯产量24 036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14.7%。适应川西南山区,盆周山区,盆地丘陵区,川西平原区种植。

3)达薯1号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1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生育期77 d左右。株高60 cm,主茎数3.8个,黄皮,黄肉,薯块扁圆型,芽眼少、浅,大中薯率80%左右。省区试平均鲜薯产量19 560 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14%。适应四川省平坝、中高山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4)川芋早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199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早熟,生育期70 d,株高58 cm;抗PVY、PLRV,较耐旱。薯形椭圆,薯皮薯肉均为浅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大中薯率85%以上。块茎休眠期短,淀粉含量14.19%,维生素C含量9.77 mg/100 g鲜薯,还原糖0.4%。四川省区试平均鲜薯产量21 112 kg/hm2,较对照疫不加增产24.4%。适合我国西南及南方低山平丘区陵的二季作地区净作及间套复种。

5)川凉薯2号

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育成,2009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生育期88天左右;株高55~65㎝,主茎数3~4个;薯块大、整齐,薯块长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数量少、深度浅,休眠期较长、耐贮藏;单株结薯8.0个左右,单株重418.49 g,大中薯比例77.78%以上;干物质21.9%、淀粉16.05%、还原糖0.079%、维生素C含量达19.6 mg/100 g鲜薯、粗蛋白1.97%。抗晚疫病,高抗轻花叶和卷叶病,感青枯病。省区试平均产量24 908 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23.13%。四川省适宜区域种植。

6)川芋117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201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中早熟型,生育期83 d。块茎圆型,黄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植株生长势强,大中薯率达73.6%。平均株高54.3 cm,茎绿色,叶绿色,花白色。抗晚疫病,高抗轻花叶和卷叶病毒病。食味好,耐贮藏。省区试鲜薯平均产量23 070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5%。重点在四川省中、低海拔地区的中浅山及平丘陵区排透水性好的地方种植。

7)川凉薯1号

凉山州西昌农科所育成,200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中晚熟,生育期119 d。株高60~70 cm,主茎4~5个。薯形椭圆,黄皮白肉,芽眼浅,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10.3个,大中薯率74.60%。休眠期中等,耐贮藏。抗卷叶病毒和晚疫病,感轻花叶病毒。薯块干物质含量23.2%、粗蛋白2.01%,淀粉含量17.67%,还原糖含量0.1%,维生素C含量14.9 mg/100 g鲜薯。省区试鲜薯平均产量35 208 kg/hm2,比对照增产15.9%。凉山州为适宜种植区。

8)川芋5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育成,1987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生育期105 d,休眠期短,株高50 cm,宜间套作。薯型大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抗晚疫病和癌肿病。省区试鲜薯平均产量17 715 kg/hm2。适宜四川省山区及半山区种植。

9)凉薯8号

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育成,2006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生育期78~100 d,株高50~80 cm,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中等,较耐贮藏,高抗晚疫病,抗PVY、PVX病毒病,抗癌肿病。薯块干物质含量23.51%、淀粉含量17.8%、还原糖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11.91 mg/100 g鲜薯。省区试鲜薯单产量24 630 kg/hm2,较对照增产8.0%。适宜四川省凉山州二半山、山区及盆周山区种植。23%,淀粉含量14.31%,还原糖含量0.07%,蛋白质含量3.14%。省区试鲜薯平均产量22 245 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4.13%。在四川省适宜地区种植。

2生产种常用的其它马铃薯品种

1)费乌瑞它

1998年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从天津市农科院植物研究所引进,经试种而成。2007年通过青海省品种审定。早熟,生育期80 d。株高43 cm。生长势强。薯块长椭圆,表皮光滑,薯皮色浅黄。薯肉黄色,致密度紧,无空心,芽眼浅。单株结薯数5个,结薯集中,薯块整齐,耐贮藏,休眠期80±10 d。较抗旱、耐寒,耐贮藏。抗坏腐病、较抗晚疫病、黑胫病。块茎淀粉含量16.58%,维生素C含量25.18 mg/100 g鲜薯,粗蛋白含量2.12%,干物质含量20.41%,还原糖含量0.246%。鲜薯产量22 500~28 500 kg/hm2。在四川省适宜地区种植。

2)秦芋30

陕西省安康市农科所育成,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生育期95 d。株高55 cm,薯块长扁形,表皮光滑、浅黄色,薯肉淡黄色,芽眼浅。结薯较集中,较抗晚疫病、卷叶病毒病,耐贮藏;块茎淀粉含量15.4%,还原糖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15.67 mg/100 g鲜薯。国家区试鲜薯平均产量25 890 kg/hm2,比对照品种米拉增产35.1%。适宜在西南马铃薯产区海拔2 200 m以下地区种植。

3)中薯5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育成。2001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早熟,生育期60 d。株高55 cm。块茎略扁圆型,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大而整齐,春季大中薯率可达97.6%,芽眼极浅,结薯集中。炒食品质优,炸片色泽浅。较抗晚疫病、PVX、PVY和PLRV花叶和卷叶病毒病,生长后期轻感卷叶病毒病,不抗疮痂病。干物质含量18.5%,还原糖含量0.51%,粗蛋白含量1.85%,维生素C含量29.1 mg/100 g鲜薯。平均产量30 000 kg/hm2。在四川省适宜地区种植。

4)中薯2号

中国农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1989年通过北京市审定。早熟,出苗后50 d可收获商品薯,商品薯率90%以上。单株结薯集中,4~6块,块茎大而整齐,薯块圆形,皮光滑,芽眼中深,白皮白肉,高产、稳产、抗花叶和卷叶病毒。块茎休眠期短,适合二季作栽培,秋播易于催芽。缺点是高温缺水时易产生次生块茎。产量在37 500 kg/hm2以上。在四川省适宜地区种植。

5)抗青9-1

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育成,2008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中熟品种,全生育期88.7 d,株高73.6 cm。薯块扁圆形,芽眼浅,芽眼数中等,表皮光滑,黄皮黄肉,薯块大小中等,薯块整齐度中等,大中薯率75.0%。干物质含量

6)坝薯10号

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选育。迟熟品种,冬种生长期102 d左右(出苗后到成熟)。株高30 cm,单株结薯6个,大、中薯率70%;薯块长扁圆型,较光滑,芽眼较浅,薯皮淡黄色,薯肉淡黄色,干物质含量18.7%,商品性较好,现场田间观察晚疫病、花叶病毒病发病较轻,未卷叶病毒病。种薯休眠期较长,生产栽培上应注意促进早出苗。福建省区试平均鲜薯产量20 730 kg/hm2,比对照种克新3号增产13.37%。在四川省适宜地区种植。

3四川审定的紫色与彩色马铃薯品种

1)蓉紫芋5号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单位选育。201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早熟紫色鲜食品种。生育期64 d左右。株高47 cm。薯块长椭圆形,紫皮、深紫肉,表皮光滑,芽眼少,深度浅;结薯较集中,平均单株结薯6~8个左右,平均单株薯块重288 g,大中薯率61.4%;休眠期短,出苗率93%以上;淀粉含量12.5%、还原糖含量0.20%,维生素C含量22.6 mg/100 g鲜薯,花青素含量43.90 mg/kg鲜薯;耐贮藏,感晚疫病,中抗病毒病。省区试平均鲜薯产量为12 424 kg/h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6.2%。适宜四川省中低海拔早熟马铃薯种植区。

2)川芋彩1号

审定编号为川审薯2013001,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201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早熟,生育期71 d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出苗率92%左右,平均株高54 cm。块茎长圆型,皮红色,肉黄色带紫色环状花纹,表皮光滑,芽眼浅。大中薯率61.1%,淀粉含量16.8%。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省区试鲜薯平均产量18 465 kg/hm2。适宜四川低山区及平丘陵区排透水性好的壤土种植。

猜你喜欢

鲜薯芽眼结薯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鲜薯储藏技术
马铃薯芽眼图像的分割与定位方法
发芽土豆带着毒
贵州:马铃薯大省地位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