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在线学习与高校公共课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

2015-04-02闫欢欢刘延华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安徽师范大学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

闫欢欢,刘延华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移动在线学习与高校公共课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

闫欢欢,刘延华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公共课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大班教学,在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的提升上成效不高。探究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移动学习APP客户端的课堂教与学模式,通过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实践,探究高校公共课改革的方向,灵活高校公共课的教学,旨在突破高校公共课教学的瓶颈。

混合学习;翻转课堂;高校公共课;课程改革

一、现状分析

高校公共课,基本上都是以大班上课的形式,一位老师对一百多名学生进行授课,师生比达到1:100,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往往听课不认真,玩手机或者看其他方面的书籍;教师也总是选择填鸭式教学,流畅连贯的讲演知识点,无法顾及全部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固化教学,高校公共课的教与学逐步走上僵化,教师的知识讲演无法完全传达给学生,学生的知识素养也无法得到提升。

这种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急需新鲜的教学理念的输入,急需寻找一种师生互动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模式。高校公共课改革势在必行。

二、混合学习

1.混合学习的含义

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的核心思想是把传统的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学习(E-learning)有机整合以便提高教学的成效,是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是人们发现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在线学习也并不如预料中那样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进行反思后做出的一种“回归”理念,这种新理念将传统课堂的教师主导和在线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混合在一起,把各种适合的学习资源作有机组合,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学习产值的学习方式[1]。

2.混合学习的优势

混合学习能够很好地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使二者的优势合二为一,混合学习的特点既能够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够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同时,混合学习还能够充分挖掘网络在线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混合学习理论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扮演角色也都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不单是形式的改变,而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2]。 简而言之,混合学习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在今天的学校教学领域里,也就是通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的优势,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3]。

三、移动在线学习与高校公共课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已开发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学习平台,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移动学习手机客户端软件,安徽师范大学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在线学习与面对面课堂交流相结合,实现课前微课学习与课堂师生交流相结合,以APP移动学习客户端为桥梁,构架课前课后学习的纽带,构架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的平台,达到了1+1>2的效果。

1.混合学习模式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移动学习APP客户端,教师上传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教师补充知识点,实现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有机结合,是混合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

(1) 课前:教师上传微课,学生探究学习

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预先将课堂主体知识与知识设问录制成微课,上传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学习客户端,学生在课前通过手机登陆端口观看微课,掌握主体知识,并且探究作业,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通过手机客户端与同学或者老师在线交流。

(2) 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交流讨论

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课堂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观看微课后所掌握的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其次,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放到课堂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鼓励学生发言,最后解答学生的疑问;然后,教师对微课的知识进行补充与拓展,对主体知识的外架进行延伸讲解,形成章节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对知识点彻底明晰;最后,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布置任务作业,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内化知识。

(3) 课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监督修改

课后,学生通过对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内化吸收,通过作业的形式巩固提高。在知识的拓展上,学生在手机移动学习APP客户端上的其他模块,如“学习资源”模块、“热点”模块、“知识库”模块、“最新动态”模块等,对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上进行完善。教师通过后台的点击率的统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与评测。

2.混合学习模式的成效

在新教学模式下,混合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探索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成为知识的分享者。教师的角色转换为课堂活动的引领者、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新知探求的共同学习者。

在混合学习模式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移动学习平台,原本死气沉沉的大班授课变得有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探究中来,学生积极转动思维,对于学习有兴趣有动力。在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主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知识不断内化、凝练,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成效远远高于仅仅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四、结语

混合学习方兴未艾,混合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近年来虽然对混合学习的探索很多,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混合学习模式却不是很多,混合学习的理念虽然能够传递到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中,但是混合学习的实践在很多学校还是被束之高阁,所以,混合学习的实践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成不变、僵化保守的教学风格已不适应新时代的步伐,混合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教师学生创新实践的学习模式。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和教学发展趋势,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不容小觑,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混合学习模式,创新教学应用。探究更多的适合于高校公共课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最优化高校公共课的教学,实现新课程的素质拓展。

[1]罗滨.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设计研究[J].科教纵横,2012,(2).

[2]罗滨.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37-238.

[3]杨青.混合学习教学模式下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

2015-03-18

项目资助: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公共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闫欢欢(1992- ),女,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资源系统开发。 刘延华(1970- ),男,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学资源系统开发;脑潜力开发及思维拓展训练研究。

G43

A

1008—3340(2015)04—0036—02

猜你喜欢

安徽师范大学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7卷总目次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Hemingway’s Marriage in Cat in the Rain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年总目次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元阳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