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蝴蝶梦》的多元化研究视角探析

2015-04-02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蝴蝶梦丽贝卡麦克

闵 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蝴蝶梦》的多元化研究视角探析

闵 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随机抽取了2007年至2012年的15篇研究《蝴蝶梦》的论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研究者对该小说的研究视角呈多元化态势,可归纳为双声话语视角、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女性哥特视角、沃格勒七种角色原型理论视角等,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小说的差异化解读进行了探析。

《蝴蝶梦》;研究视角;多元化

《蝴蝶梦》(Rebecca)是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的成名作。小说通过故事叙述者“我”叙述了年轻贫穷的“我”和比“我”年长许多却非常富有的曼陀丽庄园主人麦克西姆相识、结婚,并随其回到了富丽堂皇的曼陀丽庄园,此后却生活在麦克西姆亡妻丽贝卡的阴影下,生活在女管家丹尼斯太太的刁难中,生活在丈夫麦克西姆内心隐藏的秘密外,因此饱受恐惧折磨。小说最终以麦克西姆杀妻真相大白于天下和曼陀丽庄园毁于大火为结局。

《蝴蝶梦》以其神秘莫测的悬疑手法、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丰满的人物刻画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是曾经轰动英美文坛的最畅销小说,自1938 年出版以来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众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文章基于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随机抽取的2007年至2012年间的15篇研究《蝴蝶梦》的论文,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研究者从双声话语视角、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女性哥特视角、自然主义视角、沃格勒七种角色原型理论视角等对《蝴蝶梦》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1 双声话语视角

“双声话语”是女权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指女性作家在男权文化主流社会之中所采取的隐蔽的写作策略[1]。在男权文化主流社会中,早期的女性作者由于时常感受到来自男性权威的威胁而不敢直接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她们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运用一种复杂但巧妙的表现方法,使作品既能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又能隐蔽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即用两个声音说话,因此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有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明线是小说表面上所传达的话语和内容,体现并迎合主流社会的声音,能够被主流文化所接受;暗线是在这些表面情节之下作者在更深的层次上所隐含的自己的观点。

《蝴蝶梦》中有三个主角:麦克西姆·德温特和他已经死去的妻子丽贝卡以及现在的妻子“我”。在小说的明线中,麦克西姆·德温特不仅是拥有显赫家庭背景的社会名流,而且是博爱仁慈、宽容大度的儒雅绅士;丽贝卡虽出身高贵、貌美如花、头脑聪明、能力超群,却是不守妇道、心狠手辣的魔鬼;“我”虽然出身卑微、相貌平平、怯懦胆小,却是单纯、善良、忠诚的天使。但是在双声话语视角下,研究者把小说置于男权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中,对作者的隐性话语进行了解读,并得出了完全不同于小说明线中所传达的信息。康建明认为麦克西姆是个追求虚荣的伪君子和杀人犯[2];王丹宁和康建明认为丽贝卡是位自强自立的新女性[3];韩培毅认为“我”是压抑个性、试图依赖婚姻改变命运但注定不会得到真正幸福的女子[4]。在双声话语视角下,研究者对于小说的解读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解读。

2 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

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在吸收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精华之后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它关注差异,强调多元,反对权威,大大颠覆了传统的理论思潮,获得了消解男性中心思维模式的理论武器,有助于摧毁现存的男权主义文化霸权并建构起女性自己的话语[4]。

《蝴蝶梦》中的丽贝卡是贯穿小说始末的关键人物之一,但在小说开始就已死去,从而丧失了话语权。在丈夫麦克西姆对她进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贬抑下以及身为丈夫现任妻子的故事叙述者“我”有意或无意的偏见中,她被塑造成一个放浪形骸、水性杨花、势利伪善、穷奢极侈、能言善辩、精明过度、心硬如石、享乐至上的女人。然而,如果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丽贝卡,就会发现关于她的所有故事都是由外人陈述,由外人塑造,并不足信。艾庆华认为麦克西姆是男权社会的象征,总带着男权主义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人和事,用男性的标准去要求女人,他当初娶丽贝卡只是因为她的教养和出身与曼陀丽庄园相匹配,他从未真正爱过丽贝卡,甚至对她怀有深深地恨意,没有把她当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来对待,只是视她为“花瓶”[4]。然而丽贝卡不仅出类拔萃,而且个性极强、无所畏惧,她不能容忍自己被忽略,于是大胆反叛,挑战丈夫的主体地位,从而颠覆了父权文化。而麦克西姆的现任妻子“我”却温柔、怯懦、谦卑、顺从,具备男权制确立的所有女性特征,但是她活在丽贝卡的阴影中,自卑而不能自拔。因此,读者有理由质疑由这两个人物描述的丽贝卡的形象是否真实。

3 女性哥特视角

“女性哥特”一词是由英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艾伦·莫尔斯(Ellen Moers)于1976年在其著作《文学女性:伟大的作家》中提出的,女性哥特是一种表达女性幻想、恐惧、对父权社会抗议的流派。女性哥特恐惧来自于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特有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影响到女性个体成长的各个阶段。女性哥特式小说通常描写女性人物在父权社会压迫中的女性自身的叛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叶超把《蝴蝶梦》置于女性哥特视野下进行研究,对父权制下女性多元身份的构建进行考察,指出故事叙述者身处神秘、恐怖、陌生的曼陀丽庄园中所经历的哥特式体验,不仅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由于自身身份的缺失、未知、迷失以及身份多元化构建失败容易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而且女性身份的构建受到父权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性别观、家庭观等理念的控制和束缚,同时也受到被压制的自我的诱惑和挑战。范晓航也以女性哥特视角分析了叙述者从无知、觉醒到成熟的过程,指出作者杜·穆里埃对传统父权文化中女性角色的定位所表现出的既颠覆又认同的矛盾态度体现了女作家文学创作中的身份焦虑。占晓春和王琼芳则对《蝴蝶梦》中以石南花和大海为代表的哥特式意象在渲染小说神秘、恐怖、压抑的绝望气氛中运用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4 沃格勒七种角色原型理论视角

克里斯多夫·沃格勒曾任福克斯电影公司发展主管,他把约瑟夫·坎贝尔关于以神话为基础的叙述故事的理论应用在角色塑造中。他指出一共有七种角色原型: 英雄、导师、关卡守门人、信使、变化者、影子和小丑, 并且一个角色在小说的不同阶段可以扮演不同的原型。英雄指故事的主人公, 是整个征程的发起; 导师是睿智, 经验丰富的角色,通过提供教诲或训练来帮助英雄;影子是阻碍英雄前进、给故事制造冲突的反面角色;变化者是通过伪装或谎言迷惑误导英雄;关卡守门人是在叙述的关键时刻暂时阻碍英雄前进的人;小丑通过玩笑和恶作剧给小说带来轻松调剂。

王艳和陈孜蹈以沃格勒七种角色原型理论对《蝴蝶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把《蝴蝶梦》中的重要角色进行定位。认为男主人公麦克西姆是英雄,他虽受到重大打击, 但不断成长并最终获得了幸福的婚姻和内心的平静;女主人公“我”是使者,帮助麦克西姆走出人生低谷并召唤他积聚起足够勇气去爱去生活;小说中有三位导师,第一位是女主人公“我”,她能够激励麦克西姆并帮助他克服恐惧,第二位是治安法官,他睿智、 经验丰富、 正义而又极富人性,第三位是男管家克劳利,他高尚、 睿智并忠心护主;丽贝卡是影子,她是一个死去的人,一个幽灵,是麦克西姆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和耻辱;丽贝卡同时又是变化者,在得知自己患绝症后以欺骗的方式激怒麦克西姆使其杀死她;小说中两个关卡守门人,一个是丽贝卡的表兄费弗尔,他带着自以为能置麦克西姆于死地的纸条来敲诈他,另一个是曾经照顾丽贝卡的丹尼斯太太,她企图通过陷害女主人公“我”来摧毁新婚夫妻的感情;小说中的小丑角色有两个,美国贵妇范·霍珀夫人和寄居在曼陀丽庄园的痴呆者宾,前者肥胖、势利的滑稽形象和后者精神错乱的话语都为阴郁的小说注入了一些喜剧的色彩。研究者在沃格勒七种角色原型理论的视角下把《蝴蝶梦》解读成一个英雄在追求幸福真爱的过程中克服了巨大的障碍并最终成功到达彼案的故事。

研究视角的选择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至关重要,同一个文学文本会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呈现出相似或者截然相反的解读。《蝴蝶梦》在双声话语、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解读,是把其置于女权主义视野下进行剖析,并得出完全不同于男权主义话语下对其进行的传统解读,而沃格勒七种角色原型理论下的解读都既不同于男权主义话语下的传统解读,也不同于女权主义视野下挑战传统的解读。文章的研究仅基于有限数量的论文,虽不能以偏概全,却也可见《蝴蝶梦》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态势和小说解读的差异性。

[1] 康建明.从“双声话语”视阈看《蝴蝶梦》中的麦克西姆·德温特[J].作家杂志, 2010,(11):061-062.

[2]王丹宁,康建明.“双声话语”视角下的吕贝卡[J].安徽文学,2010,(10):22.

[3]韩培毅.从双声话语视角评析《蝴蝶梦》中的新夫人—“我”[J].名作欣赏, 2011, (18): 50.

[4]艾庆华.隐形的“天使”—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赏析〈蝴蝶梦〉中的吕蓓卡[J].科技信息, 2010,(1): 881.

2015-01-30

闵玲(1974-),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中医英译。

I106.4

A

1008—3340(2015)04—0033—03

猜你喜欢

蝴蝶梦丽贝卡麦克
生活很艰难,但你被爱着
Analysis on Two Female Figures in Rebecca
2017年西麦克展览公司展览计划
换个方式守护你
换个方式守护你
论关汉卿《蝴蝶梦》中的审美想象
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