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5-04-0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言技能思辨能力研究性学习

王 雪 玉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王 雪 玉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通226019)

摘要:结合英语专业现行课程设置情况和学生“思辨缺席”现状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特征,阐释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详述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三种主要形式,探讨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机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在英语专业推行研究性学习是全面发展学生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思辨能力; 语言技能

一、 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主动探索未知事物进行研究和学习,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教学改革均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视为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模式得到推广。在我国,研究性学习也广受关注。在“中国知网”搜索页面,输入主题“研究性学习”,仅2013年便可检索到期刊论文497篇,内容涉及研究性学习的理据、课堂和网络研究性学习实践等。可见,在中国的教育领域,研究性学习概念几乎已深入人心。

然而,就现有研究看,国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却相对少见。究其原因,这可能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重心相关。一直以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侧重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训练与运用,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一方面,大量的英语语言技能训练让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机械,学生学习缺少兴趣,英语语言技能难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较之其他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发展明显不足[1]352。

笔者认为,应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以及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其语言技能、有效培养其思辩能力。

二、 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000年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需要开设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音、语法以及基础英语等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英语技能型课程占到基础阶段总课时的92%以上,强调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种“技能本位”的课程设置固然会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基本交际能力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却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大量英语技能训练让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机械,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得相对死板、被动,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其次,“技能本位”的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导致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缺席”。黄源深教授在十多年前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外语系的学生遇到论争需要说理的时候,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候,听讲座需要发问的时候,常常会脑子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思辩的缺席’。”[2]19

文秋芳等[1]355也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黄源深教授的上述论述,提出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总体上低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并认为这与英语专业的技能训练不无关系。无论基础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强调“打好英语基本功”,但这种技能性训练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并无帮助。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世界知名大学的“共同使命”。就前者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优秀的思辨能力正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后者来说,无论是剑桥大学还是哈佛大学,都重视对学生“怀疑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乐于发现与思辨”。在外语教学领域,亦有学者明确提出,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能切实解决学生思辨能力缺席现状,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以及思辨能力[3-4]。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类探究性、思索性学习方式,主动地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5]5。研究性学习模式强调自主探究、面向实际、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这些特征使其成为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各种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对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等多种能力大有裨益。换言之,英语专业需要以研究性学习模式改变其“思维缺席”的现状。

三、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张文忠将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界定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并应用英语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创新能力的学习活动”[6]81。笔者以为,这一界定不够全面,其在一定的程度上将英语专业的研究性学习局限于单一的表现形式,即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事实上,正如林健[5]7所指出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体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按照学习内容和方式,可分为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以及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三种主要形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选择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下文结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对这三种形式进行探讨。

1.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各类问题为取向,在理解、探讨、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有关学习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5]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各类问题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检索文献、分组探讨等方式,获取问题的答案,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说来,该学习模式大致包括布置问题、学生分组、组内分工、文献检索、自主学习、初步探究、小组讨论、深入探究、小组集中、课堂交流、教师点评等步骤。教师一般在上课之前发布预先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文献,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分工协作方式获取问题的答案。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可广泛运用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泛读等课程教学。以英语泛读课程为例,传统的英语泛读教学往往以教师课堂讲授阅读课文、学生完成阅读练习为主要教学模式,但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所读内容有限、阅读能力难以有明显提高。泛读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若仅限于课文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方面可以有所帮助。教师可以基于阅读单元的内容,设置系列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查找文献后进行大量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写作小论文。以《阅读教程》(蒋静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二册Unit 7 Culture and Customs的教学为例,该单元主要涉及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对人们的饮食、生活、信念和观点的影响。在引导学生完成四篇课文的学习外,教师可以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主要做法如下:第一、教师设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评估标准;第二、基于单元教学内容进一步将“中西文化差异”分解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时间观差异”“中西婚姻观差异”“中西家庭结构差异”“中西委婉语使用差异”“中西交际原则差异”等具体问题,并列出参考文献和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渠道;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其基于兴趣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探究;第四、引导每个小组对所选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并进行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与组内其他同学的合作关系;第五、要求学生进行课外的文献查找、整合和阅读任务,自主探究,归纳观点;第六、课堂集中,汇报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所阅读的文献内容、所总结提炼出的观点等;第七、教师对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第八、学生提交探究论文,作为探究式学习的最终成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能够大量阅读相关英语文献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收获到关于中西文化的相关知识,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多种能力。

2.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

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对教师设置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决策,并进行交流、讨论和评价[5]8。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模式涉及描述案例、学生分组、文献检索、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交流、教师点评等过程。教师课前需要精心设计案例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获得新知识和新思路,学习处理各类案例的方法和技能。

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写作、翻译等课程教学中,同样可以尝试以此方法进行教学。以写作教学为例,与其大费精力地向学生灌输某类体裁文章的写作规约,不如通过提供多类范文作为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和归纳,获取有关写作规约的知识。譬如,在讲授《写作教程》(邹申,上海外语出版社)第一册Unit 8 关于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框架时,可尝试使用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模式,设置如下教学步骤:第一、教师课前选择一定长度的英语议论文2~3篇,作为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后分析其基本结构和语言特征;第二、学生自由分组,通过自主阅读、组内讨论等形式总结归纳典型英语议论文的基本框架以及语言使用特征;第三、在教师的主持下,各组选出代表将本组的发现在课堂进行交流、研讨;第四、教师对各组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第五、教师提供更多文献来源,各组可在课后进行进一步查阅,夯实关于英语议论文写作规约的知识;第六、要求学生基于所总结出来的写作规约,尝试基于某一给定题目进行英语议论文写作练习。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前四步可运用于一节课时的英语写作课堂,后两步可作为课后探究任务布置给学生。通过这样基于英语议论文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议论文写作模式、语言风格等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掌握上述知识的运用,有效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思维能力。

3.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

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被认为是有效培养工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学习方式之一。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学生以项目研究为学习对象,通过参与各类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巩固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5]9。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内容包括介绍项目、学生分组、文献检索、自主学习、初步研究、小组讨论、继续研究、课堂研讨、改进完善、教师评价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可以随时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项目进行研究,而不是由教师指派任务。相比较前两类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加强调教师的协助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就英语专业而言,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并应用英语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创新能力的学习活动[6]82。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以语言技能课程为主,因此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可能并不适用于某一具体的课程教学。尽管如此,教师却可以在课堂的语言技能学习之外,开展基于具体项目的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譬如,对于已经接受了一学年语言技能训练、适应了大学学习模式的大二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课外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有效运用所学语言技能知识、全面发展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可设置如下:第一,制定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大纲,内容涉及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学习者特征和需求分析,参与式学习时间、地点、人员的落实以及评估方式等。第二,设计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讲授学习方法和要求;②制定研究项目(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征和需求确定), 内容涉及文化、文学、翻译、语言学等各个方向,引导学生按兴趣选择项目进行研究;③按项目的方向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④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项目研究,并要求其定期发布反思性学习日志;⑤在网站发布项目研究成果,供教师评估和同伴互评。第三,通过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等多种方式评估学习成效。总之,通过实施课外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在信息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研究、思辨能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甚至将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视为“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6]81。

四、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机理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的运用

1.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机理

全面推进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能力、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等,已经成为当前外语界的共识。在英语专业推行研究性学习是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具体说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让学生基于兴趣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弥补了传统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只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忽视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并应用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既能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其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3) 加强学生的社会能力。无论是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还是基于案例的分析式学习,或是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都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这需要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团队合作,因此能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各种社会能力。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教学组织更好更直接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更能目睹教师对教学、研究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受教师对学生宽容、无私的帮助。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具有宽容精神、如何培养健全人格”[5]9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综合素质。

2.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鉴于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提供的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可以认为,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资源,有效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1) 充分运用网络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在开展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构建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利用该平台发布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任务、学习过程中所要探究的问题、分析的案例、参与的项目等相关信息,引导研究性教学的有序开展。

(2) 运用在线交流软件进行师生互动、同伴互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分组学习、自主探究的形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师生互动、同伴互动是其获取帮助、共商对策的主要形式。借助诸如QQ、微信、飞信等在线交流软件,这些互动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既能大大减轻师生在面对面辅导、交流中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效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效率,又能充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完全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新模式。

(3) 运用各类电子资源查找学习文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学习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讲义等印刷材料,更可通过google、百度、CNKI等网上资源库检索、查阅国内外信息资料。信息的获取、知识的更新,这些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更是需要学生具备这一能力。因此,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多样的学习资源、更新知识结构体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成果进行评估。有效的学习评估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等多种方式。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效如何不能仅看最后的问题答案或是研究成果,更应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技能、思辨能力、认知能力、学习策略等的发展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撰写网络反思性研究日志和发布研究成果,构建学生的电子学档,对学生的各类能力发展进行动态评估,以此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教师的指导、师生的互动、学习成效的评估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五、 结语

周光礼、姜嘉乐[7]强调,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教学观,研究性学习应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导模式,这在长期处于“思辨缺席”状况的英语专业更是如此。英语专业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必须强调对其思辨能力、研究能力、知识获取、更新和创造能力、社会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基础阶段各类技能性课程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以及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有利因素,有效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效率,充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5):352-355.

[2]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7):19.

[3]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 2010(1):11-16.

[4]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 2011(3):49-58.

[5]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6).

[6] 张文忠.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10):81-84.

[7] 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9(20):40-41.

【责任编辑李美丽】

Inquiry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angXueyu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Abstract:The curriculum setting for English majors and their lack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re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inquiry learning for English majors is illustrated.The three major forms of inquiry learning for English majors are elaborated on; the functions of inquiry lear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in it are explored.Carrying out inquiry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English majors’ language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Key words:inquiry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language skills

作者简介:王上(1976-),女,辽宁沈阳人,上海海洋大学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

收稿日期:2014-12-05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2-0234-05

猜你喜欢

语言技能思辨能力研究性学习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