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04-02刘夙鑫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刘夙鑫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数学作为高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各高中和教育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受到普遍重视。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作为学习主体和创造者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形成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用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方式,有效地将问题予以解决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以新的方式在新的道路上找到真理。在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更需要这种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因为它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作为基础性学科的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育不应该固守于传统的模式中,而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1.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思维

要想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出来,教师就必须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圆锥曲线”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讲解有关双曲线、抛物线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既然只有双曲线有渐近线,我们又可以利用它画图,那能不能用渐近线去解决一些其他类似的问题呢?当学生就这个思路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继续进行拓展,达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教师可以这样回答学生:渐近线是两条直线,在直线中,斜率是关键。而且,在画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双曲线的开口大小是紧随着渐进线的斜率变化而跟着变化的。由此,就着斜率这个切入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可以利用渐近线的斜率来判定双曲线与直线之间的交点。通过这样的课堂实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延续,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就此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对教材里的知识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即便是对已经定型的结论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这也为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一个同学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x-2)=3时,将方程变形为x(x-2)=3×1与x(x-2)=(-1)×(-3),并以此得到方程的解为x=3或x=-1。对于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来说,这个学生就采用了创新的解法,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说他这样的解法是错误的,应该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再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来解,这样的否定会极大地遏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一些新奇的想法,往往正是这些想法的诞生会使学生摩擦出思维创新的火花。

2.开展创新模式的教学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则在讲台下睡得天昏地暗。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大部分学生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听着听着就溜号了,如果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必须改变课堂上这种死气沉沉的状况。

教师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题目转化为简单的题目来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且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迫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

例如,如果曲线y=x2的所有弦都不能被直线y=k(x-3)垂直平分,求出常数k的取值范围。这样的一个数学难题在课堂上直接摆出来会使学生陷入混乱,继而失去解题兴趣,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将问题做一下转化:在曲线y=x2上存在关于直线y=k(x-3)对称的两点,求k的取值范围。这样就会大大降低题目的难度,让学生深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做一回教学的领路者,学生自己进行备课,独立完成对数学学习思路的把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的学生都充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

3.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在对待教师留下的数学课后作业的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采取的都是“抄”的形式,而且对待作业的态度马马虎虎,很少一部分的学生可以独自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对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进行一个彻底的改变,让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培养创新思维。作者也就此问题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尝试了一些大胆的创新。

首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面,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出题或者就是做教材中的练习题的方式,将课后作业的布置权完全交到学生自己的手里,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布置课后作业的机会。这样不仅会让学生为了布置好课后作业而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查找资料,研究要出的题目,还会使学生的思路完全跟进到教学中去,在出题的过程中大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其次,在同桌之间或者学习小组之间,互出课后作业,并且相互评改。这种出题方式也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且由学生之间互相评改,这种出题、评改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学生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在查找大量相关资料、习题的同时,也会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实行这样的课后作业布置方式后作者发现,这种模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避免了陷在教师的固定思维中,培养了学生自我的创新思维,对于那些不爱主动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也在被动中不得不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可能性。

三、结束语

总之,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单靠教师的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是新型社会发展下对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军,乔松珊.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探究[J].课程教材改革,2012(19).

[2]白冬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空中英语教师(新教师教学),2011(5).

[3]王志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4]张洽宽.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和解题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42).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