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姆斯特朗大炮

2015-03-31刘华

检察风云 2015年4期
关键词:炮管膛线后装

刘华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为40磅子的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残炮。对于这门炮的制造年代,在现有的1886年说之外,提出了1890年至1892年制造的新说法。因此,笔者认为这是江南制造局仿造阿姆斯特朗炮过程中关键技术步骤的见证者。

阿姆斯特朗炮和克虏伯炮,是近代中国购买和仿制的两大火炮类型,国内多个地方有江南局的阿姆斯特朗炮留存。

我们通过图片对比,上海历博藏的这门阿姆斯特朗大炮是前装炮还是后装炮呢?要指出一点,Armstrong Gun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有不同的译名,本文不作统一,一般作阿姆斯特朗炮,其他则采用所引材料中的译名。

火炮按装弹的方式,分前装和后装。前装就是炮弹从炮口填装;后装就是炮弹从火炮尾部填装。从技术角度讲,后者比前者先进。按有无膛线,火炮可分为滑膛炮和线膛炮。滑膛炮炮管内壁没有膛线,是光滑的,发射炮弹时几乎不带旋转;线膛炮的炮身则有膛线。膛线,又译作“来福线”,是炮管及枪管内呈现螺旋状凹凸的线,但早期的膛线为直线。对于螺旋状膛线来讲,发射的炮弹沿着膛线作螺旋,能更精准地射向目标。

口径在管状火器,即枪械或是火炮方面,代表的是枪管或是炮管内直径大小。在枪炮发展初期,由于工艺水平落后,枪炮管内壁往往比较粗糙,使用一定时间后,口径就会变化。所以,早期的枪炮采用磅位制来度量枪炮口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门阿姆斯特朗大炮,名为“义胜营大将军炮”。1882年造,全长3.5米,口径180毫米,有膛线,炮身后部特别粗。铭“光绪壬午年造 江南制造总局 第十九尊”。

此炮原设于天津北塘蓟运河口义胜营,故称“义胜营大将军炮”。该炮为线膛前装炮。前装炮大多是滑膛炮,这主要是为了便于装弹;前装线膛炮一般采用的是直膛线,但由于弹丸和膛线之间有缝隙,所以射击效果并不理想。至1845年,意大利人卡瓦利发明了炮闩和螺旋膛线,实现了后装与膛线的结合,增大了射程,并提高了命中精度。从图上可以看到炮口的膛线,历博的炮,因为锈蚀严重已经看不到膛线了。但如果是后装炮的话,肯定是线膛炮。

浙江乍浦南湾炮台有江南局制造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和前膛炮。乍浦炮台包括天妃宫炮台和南湾炮台。天妃宫炮台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铁炮三尊,其中中间一尊铁炮重7吨,并附有炮架和机械传动装置,炮身铸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甲申年(1884年)造”铭文及团龙纹饰。南湾炮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造。炮台间置后膛铁炮一尊,重16.7吨,并附有炮座、炮架和机械传动装置,炮身铸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戊子年(1888年)造”铭文及团龙纹饰。

南湾炮台江南局1888年造的这尊阿式炮为后膛炮。1884年的炮则与北京军博的胜义营炮一样为前膛炮。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两者尾部的差别。前膛炮的尾部是整体铸造,因为火炮发射时候尾部膛室受力最为巨大,整体铸造能尽量降低炸膛事故的出现。后膛炮装弹从后部装填,尾部不可能是整体铸造的,只能由膛室和密闭构件两部分组成,请参考如所示的110磅子阿式炮膛室封闭机构结构图。

现在我们再看上海历博的这门炮,观察下来,这是一门残炮。该炮仅有炮管,没有炮架,并且仅就炮管而言也是不完整的。炮身锈蚀严重,炮管内部被堵塞,无法观察到膛线。炮身后部,炮膛部分不完整,缺封闭炮膛部件。但就所观察炮膛尾部来看,有明显系插入炮栓的人工楔形切口和为固定尾闩而开的圆孔。由此,该炮为后装炮无疑,而后装炮则肯定是线膛,除非作为一个未完工的产品还没有加工膛线。确认了该炮为后装线膛阿式炮,我们继续来寻求了解它的制造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对阿姆斯特朗炮的历史和在中国的仿制历史有了解。

阿姆斯特朗炮由威廉·阿姆斯特朗设计。威廉·阿姆斯特朗1810年出生在英国英格兰东北区域城市。因为他在机械装置上的研究和探索,1846年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1847年阿姆斯特朗辞去了律师的职务,成立公司,公司业务主要是为铁路、码头等提供液压设备。1881年阿姆斯特朗当选为土木工程师学会主席。1900年12月27日阿姆斯特朗去世,享年90岁。

阿姆斯特朗最为人们所知的,还是他所发明的一种新型大炮——阿姆斯特朗炮。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阿姆斯特朗通过报纸了解到英国远征军的炮兵在大炮操控上有很大困难。于是,阿姆斯特朗设计一个试验性质的3磅后装线膛炮。后来增加至5磅,此项设计在范围和精度两方面都很成功。1858年阿姆斯特朗的设计被英国政府采用。

炮管上的套箍,是识别阿姆斯特朗炮的最明显特征。阿姆斯特朗火炮作为后装线膛炮,与其时的前装线膛炮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后装炮比前装炮具有以下特点:有完善的炮门,装填炮弹更为简便迅速,由于后装线膛炮均采用长形弹,并附有弹带,发射时弹带嵌入炮管膛线,赋予弹丸以旋转运动,可防止火药气体泄出,弹道性能较好,造炮用材料已由铜铁改为钢质,提高了炮管强度,因而有较高射速和命中精度。”但是,阿姆斯特朗后膛炮在英国的命运并不顺利,英军很快地回到前装炮。

1865年英国回到了前装武器时代。穿甲能力不够是当时后膛炮的致命弱点,而这是最不能让英国接受的,英国海军需要保持足够的火力以威慑潜在的敌人。

19世纪80年代,阿姆斯特朗重新开始后膛装武器的制造,改进了设计,膛室的密闭性比1858年的设计有了很大改进。

1858年到1865年,英国政府采购阿姆斯特朗后装大炮。1865年停止采购,回到前装武器。19世纪80年代,阿姆斯特朗公司重新开始后膛装武器的制造,并改进了设计。

仿制阿姆斯特朗炮的江南制造局,本就是曾国藩、李鸿章诸人鉴于对外战争失败下的产物。阿姆斯特朗炮在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中有应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阿姆斯特朗炮,使用广泛,效果显著。

由此,“19世纪60年代, 清政府主要从英、法购炮, 尤其对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情有独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购买引进,进而谋仿制生产。此后, 清廷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

1865年江南制造局成立。“1867年前制造局造炮厂厂长为英国人约翰柯温,1867年后,改用英国人麦金泉,造成45磅子阿姆斯托朗大炮”。阿姆斯特朗公司从19世纪80年代恢复后膛炮的生产,并改进了技术,区别于1865年前生产的后膛炮,为第二代阿姆斯特朗后膛炮。“十六年(1890年)仿造新式全钢后膛快砲。”较之此前的火炮,有更高的发射频率,1892年仿造成功。江南局的生产能力随之转移到新式速射炮的生产。上海历博这尊炮“长3.36米,炮膛口直径12厘米,火药眼1.8厘米,膛壁厚3厘米,重约一顿半左右,炮侧铸有‘阿姆斯特朗’字样。”“经有关部门鉴定,该炮是江南制造局于1886年仿造的”。

但,这是一门残炮,并且未交付使用,是从制造局废铁堆中发现的。1890年江南局开始购买新式管退式阿姆斯特朗后膛炮,以进行仿造,“1892年,江南制造局仿英阿姆斯持朗式造出中国最早的后装线膛管退式船台快炮,口径4.7英寸,又称速射炮,最大射程为7000码”。4.7英寸口径,也即为40磅子炮。

由此,我们假定历博这门炮为1890年至1892年之间仿造40磅子阿姆斯特朗管退式快炮过程中制造的废炮,似乎更合理一些。上海历博的这门阿姆斯特朗大炮,可以肯定是一门40磅子的阿姆斯特朗后膛残炮,无炮架、炮管残缺,无封闭炮膛机构。这门炮的制造年代则依然存疑。无论如何,这门“残废炮”都是江南制造局仿造阿姆斯特朗炮过程中,关键技术步骤的见证者,废炮不废,意义重大。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炮管膛线后装
膛线类型对牵引体发射性能的影响
贵州省宫颈癌后装治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炮管多的坦克会不会更厉害
炮管多的坦克会不会更厉害
一种新型结构火炮身管膛线的计算分析
基于实战化条件下的后装训练
战区联合作战后装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生命最后一刻
身管膛线类型及其动力学影响研究*
基于CT定位的三维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的开发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