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中国人的一张脸
2015-03-31沈嘉禄
沈嘉禄
张文标说:“当时,上海人比较洋派,所以年画师傅开始以苏州年画的笔法,描绘上海的习俗、时事、新闻和社会生活。”
门神、灶君是最早的年画形式,滥觞于远古,定型于汉。到了宋代,人像开始出现在年画中,中国版画艺术完成了从佛像到人像的一大转折。从此,英雄与美女作为中国民众的“形象代言人”,生动地表达了中国老百姓的愿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跟老外玩“寻宝游戏”
鲁迅对中国民间艺术品,一直怀有强烈的兴趣,他在散文《狗·猫·鼠》中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情景,就津津有味地写道:“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这里所说的花纸,就是年画。
后来,鲁迅还收藏了许多河南朱仙镇年画,现都藏于鲁迅纪念馆中。经我国年画收藏研究专家考证,这些年画都是孤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鲁迅后来竭力倡导版画,这与他早期着力研究中国年画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在上海,也有一个专门收藏年画的收藏家,他就是张文标。在民间收藏持续升温的30多年里,年画始终是一个冷门、偏门,那么为何张文标独具慧眼呢?
张文标告诉我,他一开始是收藏连环画的,而且很有成绩,建国后各大出版社出版、由经典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差不多都收齐了。有人要编一本《中国连环画集锦》,就到他家去翻拍资料,给了他一万元资料费。后来,不少民间收藏家都发现了连环画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连环画行情持续看涨,珍稀品种更是难觅,张文标看准时机将连环画悉数出手,获利相当可观。
接下来,张文标就将目光瞄准了还没被大家重视的年画和月份牌。有一天,他到藏宝楼逛地摊,突然眼睛一亮,一张老年画夹杂在一大摞旧书中。他捡出一看,是一张彩色关公像,尺幅也有对开那么大。摊主并不懂年画行情,张文标就以较低的价位购得。这是他收藏的第一张年画。
后来他才发现,虽然中国人并不在意年画和月份牌,而老外已经捷足先登了。有些出自名家之手、品相较好的月份牌,已经卖到上万元了。同样一件商品,卖给老外的价格是卖给中国人的十倍,老板当然要以“国际友人”为重点交易对象了。但好在张文标与古玩市场的老板混熟了,人缘不错,人家就愿意留一些给他。
据张文标说,近20年里,不少欧洲的收藏家针对性很强地在中国大陆收藏老年画和月份牌,有些学者型的收藏家还在大学基金会的帮助下进行专题研究,写了论文,出了专著,有的还开设了专题收藏馆。“日本早稻田大学就有一个中国年画研究所,他们的学者到中国来收购年画,价钱随便你老板开,再高的价钱他都要。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的学术机构关注年画。恐怕将来中国人要研究年画和月份牌,还得到欧洲去呢!”张文标感慨地说。
为中国文化保存一株根须的劲头,张文标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扑在年画搜求上了。足迹遍布中国各地。有一次他在北京古玩交易会上收到一对山东杨家埠的年画《麒麟送子》,尺幅很大,而且人物开脸是手工的,与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技法极为相似,所以很有点研究价值。事后有老外希望他出让,被他一口回绝。
《四美图》
张文标曾在上海一家旧书店里发现一张老年画,这是他与一叠旧画报一起购进的。由于他此时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肯定获得的这件老年画非同寻常。后经翻查资料,果然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年画。虽然他收藏的这件是清代复制的,钤有“浙绍墨润堂印”等字样,但它的母本却颇有来头。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帝俄时代的一个军官柯兹洛夫大佐潜入我国甘肃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古塔内盗掘西夏文物时,偷走了一张年画,这张年画就是《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俗称《四美图》,年画上画着汉代的赵飞燕、王昭君、班姬和晋代的绿珠四位美女。它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年画,出自平阳(今临汾)刻坊。《四美图》被世界美术界公认为中国版画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著名学者郑振铎也认为,《四美图》可看做中国版画艺术从佛像到人像的一大转折。现在山西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中也藏有此图,是从俄罗斯复制回来的,而张文标也收藏了一张清代复制的《四美图》,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从旧校场年画到月份牌
但长期以来,上海旧校场年画在古玩市场上很少露面。原因是什么呢?这或许是一个谜。老城厢的旧校场是建于明代的一个演武场,19世纪中期,旧校场出现代销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店铺。由于获利丰厚,有些店就自己刻印年画,聘请苏州桃花坞的画师、工匠绘稿并制作,行销颇畅。
旧校场年画除在上海自销外,还返销苏州。清同治、光绪年间,旧校场年画盛极一时,在短短200余米的街面上聚集了几十家画铺,著名海派画家吴友如、钱慧安、改琦等积极参与了年画创作。
辛亥革命前后,西方先进印刷技术传入我国,五彩石印胶印逐步代替手工木刻印刷。与此同时,月份牌发展成上海独有的一种新的年画样式。月份牌发祥于清末的上海,早期是作为商业宣传品附送的,画上大都印有全年的月历节气,它是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年画。月份牌不仅取代了上海的木版年画,也取代了上海的石印年画,成为城乡民众最喜爱的时髦年画。周慕桥、金雪尘、杭稚英、金梅生、周柏生、谢之光等一批海派画家绘制的月份牌曾风靡一时。后来周璇、胡蝶等明星都上过月份牌,并以此为荣。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年画还是农村辞旧迎新最醒目的信息表达,最直接的愿望传递。再后来,大量影视明星的写真图像成为青年人偶像崇拜的直接落实,在中国广袤的城乡大地上铺天盖地,年画的空间被压缩了。张文标说:“当时,上海人比较洋派,所以年画师傅开始以苏州年画的笔法,描绘上海的习俗、时事、新闻和社会生活。在我收藏的一幅年画《新拷打寇承御》中,竟然出现了油头粉面、拿着斯蒂克(手仗)的小开。还有一幅年画是京剧题材,却是由小孩子来扮演角色,他们身着时装,露出白白的胳膊和小腿,观念上相当时尚,在取悦受众的思路上,跟今天的电视娱乐节目一脉相承。”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