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015-03-31秦礼晶

大众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水资源量东江东莞市

秦礼晶

(广东省水文局东莞水文测报中心,广东 东莞 523000)

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秦礼晶

(广东省水文局东莞水文测报中心,广东 东莞 523000)

根据东莞市2013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了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工作提供依据。

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措施

1 前言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入海口东侧,北临东江,西临珠江出口狮子洋,东邻惠州、博罗,南接深圳市宝安区,东西宽76km,南北长40km,总面积2465km2。东莞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93mm,多年平均气温22.8℃,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76亿m3。入境水量主要来自东江上中游、沙河、增江等河流,多年平均年入境水量318.99亿m3,其中东江入境径流量247.2亿m3(占77.5%)。

东莞市地属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为全国均值的2.9倍,但是,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用水量大,水污染治理工作滞后等原因,东莞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恶化等水问题日益突出。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来水分析

2013年东莞市年降水量1997.1 mm,比多年平均值多17.96%,属偏丰水年,全市降水总量49.23亿m3。由于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及平原、水乡交错,降水受地形影响,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25.34亿m3,地下水资源量4.17亿m3,总水资源量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水资源量相加扣除重复量而得,全市2013年水资源总量为25.61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23.36%。

2.2 蓄水动态

2013年末东莞市共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18座,总库容4.07亿m3,兴利库容2.51亿m3,其中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2.19亿m3,兴利库容1.27亿m3,小(一)型水库44座,总库容1.55亿m3,兴利库容1.04亿m3。2013年末全市8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8621万m3,其中属东江下游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114万m3,东江三角洲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6507万m3。

2.3 供用水分析

2013年东莞市各类供水工程实际供水量20.08亿m3(含微咸水),其中水库供水0.83亿m3,占总供水量4.15%,引水工程供水0.78亿m3,占总供水量3.88%,提水工程供水18.47亿m3(含地下水),占总供水量91.97%。按水源类别分类为地表水20.436亿m3,地下水0.008亿m3。

2013年全市用水总量为20.08亿m3(含微咸水),其中生活用水9.64亿m3,占48.01%(城镇生活用水5.94亿m3,城镇公共用水2.95亿m3,农村生活用水0.75亿m3);生产用水9.17亿m3,占45.67%(工业用水8.28亿m3,农业用水0.89亿m3);生态环境用水1.27亿m3,占6.32%。

2013年全市总耗水量5.65亿m3,综合耗水率为28.14%。其中居民生活耗水量1.34亿m3,生产耗水量2.72亿m3,城镇公共耗水量1.09亿m3,生态环境耗水量0.50亿m3。全市2013年供水管网漏失率1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6%。

2.4 水环境概况

2013年东莞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2.32亿m3,其中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4.75亿m3,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排放量5.87亿m3,服务业排放量1.70亿m3。

根据2013年水质监测资料,东江干流东莞河段全年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东江北干流石龙北河段全年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大盛河段全年水质综合评价为V类,东江南支流石龙南、樟村河段全年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泗盛河段全年水质综合评价为劣V类。中型水库中,契爷石水库、茅輋水库、虾公岩水库全年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其余均为IV类以下。东引运河水质较差,总体评价为劣V类。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东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加,需水量持续增长,水资源的有限性与用水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形势严峻,使东莞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形势。

3.1 供水结构单一,资源性缺水严重

一方面,东莞市的供水主要依赖于东江,东江供水量已经超过90%,而流域用水量的大幅增长,使东江的可取用水量日益减少。另一方面,东莞地处东江下游,处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最不利的境地,也是流域供水矛盾暴露的直接区域,上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状况、工程调度、突发事件都时刻对东莞市的东江水源利用造成影响,用水处于被动局面。而目前东莞水源储备尚不足应对正常的水位丰枯变化的调节需要,更谈不上突发事件的应急水源储备。

3.2 水质状况堪优,水质性缺水突出

第一,东莞境内水体状况较差。市内的石马河、寒溪水两大河流受到严重污染,东引运河更是成了名副其实的纳污河,境内大多河流水体达到V类和劣V类;境内水库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大部分水库水质处于V类和劣V类。第二,东江水资源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上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规模扩大,不仅导致对水资源量的需求增大,而且因经济发展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水生态不断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东江水质从上游到下游逐级变差。加上河段河槽逐年下切,水位下降,咸(污)回流倒灌严重。

3.3 供水管理体制有待调整

过去由于水务管理存在着城建与水利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权责不清,自成规划,自成体系,导致供水规划、投资、建设、管理重叠,水量余缺失调,水资源得不到科学调度和合理配置,供需关系失衡,引发部门分割、区域为界,管理体制混乱的局面。这种特殊的行业体制格局使东莞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作面临着统筹协调难、资金短缺。而现实中大部分镇街都面临日益严重的供水管网老化问题,管网改造需求十分迫切。一些镇街由于供水管网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造成爆管以及各种形式的明漏、暗漏的现象较多,不仅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造成用水的“二次污染”和水压低等问题,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

3.4 用水效率相对低下

东莞市水资源利用方式总体评价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型,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和消费型浪费,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意识不强,用水效率不高。持有“水乡不缺水”、“资源不用白不用”等观点的人还比较多,对节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2013年,东莞市万元GDP用水量为36.6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4.0 m3,而同为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市2013年万元GDP用水量为13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 m3,珠海市2013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9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8 m3,由此可见,东莞用水效率仍相对低下,节水潜力巨大。

4 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4.1 全面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水资源危机感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量减少,水环境污染加剧,海洋咸潮侵袭等引起的水质恶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东莞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必然日趋紧张,将是东莞进一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莞存在着潜在的水资源危机,大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东莞水资源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来考虑,及时制定和采取有效的对策。

4.2 加强规划指导,落实战略措施

第一,出台东莞水战略。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市水资源战略,明确东莞市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原则和任务,成为东莞未来水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在工作中充分贯彻落实城市水战略,统一认识、系统行动,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努力逐步缓解直至消除水危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4.3 充分发挥水务管理一体化优势

东莞大部制改革,赋予了市水务局“一条龙”治水的管理职能,将防洪、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涉水事务,由多个部门管理划归一个部门管理,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理顺了城镇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的分部门、多头管理问题,标志着东莞在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完成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后,应按照“统一管理,团结治水”的要求,着手规划全市一盘棋的水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着力提高水务一体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水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4.4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继续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

要把回用水的资源利用提高到新辟水源的高度上来认识,实现污水处理后再利用,节约新鲜水源,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提高开展科学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节约用水不是限制用水,而是通过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公共参与等方式,合理安排和利用水资源,完善阶梯型水价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价格杠杆、水权交易来提高水资源效率和效益。

5 结语

目前东莞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大众须对所面临的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有一个客观的清醒的认识。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水资源战略,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产,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统筹和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高城市品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广东省水利厅.广东省水资源公报(2013)[Z].2013.

[2] 东莞市水务局.东莞市水资源公报(2013)[Z].2013.

Dongguan City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Dongguan city in 2013,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 xisting problems are well analyzed, which will support the future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locally.

Water resource;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problem;measure

TV21

A

1008-1151(2015)03-0066-02

2015-02-12

秦礼晶,男,江苏涟水人,供职于广东省水文局东莞水文测报中心,从事水文分析、水资源研究等工作。

猜你喜欢

水资源量东江东莞市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资兴市东江库区李树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双柏县降雨径流特性分析
东江本地早快速投产配套技术研究
异军突起
——东江鱼(实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