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办学困境及其超越
2015-03-31王学栋
●淳 柳 王学栋
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办学困境及其超越
●淳 柳 王学栋
行业特色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专业学位点由于办学时间较短,不论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在以上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坚持特色发展思路、进行科学办学定位,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和加强规范管理等相应改进措施。
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行业特色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院校的专业学位培养必须凸显行业特色,有效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
一、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办学之困境
(一)师资短缺,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学校行业特色的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师资短缺是目前我国专业学位培养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行业特色院校也不例外。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需要,要求专业教师要具备实践、教学及研究三种能力,要求配备双师型教师以及行业导师。由于行业特色院校的专业学位教育教师大都是从学术型教师转型而来,因此师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上述要求。另外,其专业学位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科研、实践成果和培训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在师资培训上“请进来”多于“走出去”,即自办各类讲座和研修班较多,对于各类校外培训尽管不少院校也有支持政策,但教师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实践成果在成果认定中不被承认或折扣严重,有的教师对从事职业实践动力不足,导致职业实践成果在教师中分布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学”与“术”的分离特别严重,导致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和成果奖励等方面普遍存在重“学”而轻“术”的现象,致使实践型教师不仅数量稀缺,而且质量也不高。
(二)培养模式未能充分体现应用型及职业化的培养目标
在实际培养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多被发展成为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压缩版”、“简装班”,甚至是“复制版”。综观目前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不难发现,不少院校所开设的行业特色类课程占总课程比例偏小,未能充分凸显学校行业特色。此外,鉴于行业特色院校的专业学位师资现状,尽管有些院校可以通过聘请来自职业实践部门的资深工作者任兼职教师,但是由于兼职教师其自身工作繁忙,其授课时间及课时通常也无法保证。
(三)教学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虽然具有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的院校大都设立了相应的专业学位教学管理机构,且配备了相关负责人及教学秘书。然而这些教学管理机构岗位多由从事教学的教师兼任,且教学秘书在负责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可能承担着学术型研究生教学管理方面的职责。因此,其教学管理理念及方法通常沿用学术型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传统做法,而没有根据专业学位培养的方案要求进行调整。
二、超越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办学困境的建议
(一)坚持特色发展思路,进行科学办学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每所高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先进、准确、合理的学校定位。一个学校的定位准确与否,关乎学校办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专业硕士理应体现专业化特点,而这个特点必须依托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相关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由于专业学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可以省、行业或者产业为基础统筹协调发展,适当分工,从而克服同质化。实施特色型教育是行业特色院校多年办学历史的见证和要求,通过特色型的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达到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学生独特的知识结构要求。
(二)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师资的素质和水平、学风和责任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学位教育导师应至少具备以下多方面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传道、授业与解惑:(1)扎实的业务能力;(2)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技能;(3)对本校行业特色的深度认知;(4)一定的国际视野及人文素养。从以上标准来看,首先,对于教师的聘任与考核应打破常规管理理念和制度的限制,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师资队伍。其次,强调自身专业素养,为导师参加相关培训或学术会议创造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此外还要通过传帮带模式帮助新遴选导师尽快进入角色,促进教师梯队建设。最后,建议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建设模式,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企)业专家及国(境)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这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而且也可以促进导师结构和师源配置的优化,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三)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在深化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改革。
首先是完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培养单位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制订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应有相关行(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设置可根据“一体两翼”的能力结构分为三大模块:“一体”即培养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模块,“两翼”即围绕学科领域和职业发展能力开设的课程模块。至于教材的选用,则需要从事专业学位教学的课程团队广泛调研和评估国内外教材,确定符合其教学需要、体现其教学特点的教材。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应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指导补充凸显本校行业特色的材料;特色课程确无教材的,应积极组织力量自编讲义并力争及时出版。
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避免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趋同,课堂教学应以“强调两个结合、平衡两个关系”为抓手: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梳理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平衡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平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关系。
再次,课内课外协同育人,强化实践能力。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坦率地讲,这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好。而且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满意。虽然不少院校在目标、政策上有意识地加强引导,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因此,在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增进教学与实践的融合等方面,改革探索的空间还很大。课内与课外是高校育人的两个重要阵地,其教育目标一致、教育手段互补、教育效果相通。为实现课内课外协同育人,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培养出通晓本校行业特色领域的专业高级人才,并最终满足一线岗位的要求。课内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课堂实践活动。行业特色院校的专业学位教育课内实践教学可以专业实训平台和网络为手段、以职场模拟为途径,通过项目实施等浸泡式学习,让学生感受职场情景,在实际操作中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其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必须依托于实习基地,学校与校内外实习基地应签署实习基地协议,据此实习基地为学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此外,校企双方还必须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基地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评定。
最后,推进与职业资格的衔接。鉴于专业学位教育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建立其与从业资格之间的有效衔接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业特色院校的专业学位教育必须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考试相衔接,逐步实现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以便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行业特色院校应从自身专业学位培养的实际出发,制定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衔接的相关规定,为衔接提供制度保障。然而,鉴于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普遍较低的特点,现阶段还不宜将取得资格作为强制性条件,而应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对通过者予以一定的优惠措施,如免修某一门专业课程或报销其考试费用等。实行双证制度一方面可基于职业考试的测试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最终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四)加强规范管理
有效的专业学位教育不仅应该努力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保证合格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必须面向专业学位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环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加强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建议首先在学校层面设立专门负责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机构,其次在学院层面成立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并配置专职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或定期对兼职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便更好地完成对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监控。
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行业特色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唯有立足本校行业特色,面向国家需求、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真正高层次、应用型及专业性的人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
[2]郑湘晋,王莉.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
[3]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等学校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78.
[4]申姗姗.从“专业性”看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
[5]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
(责任编辑:刘丙元)
淳 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文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部副主任
王学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学院MTI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