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枕防治颈椎病临床运用概括
2015-03-31杨昊
杨 昊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颈枕防治颈椎病临床运用概括
杨 昊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颈椎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的使用也达到了空前的普遍,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特别是年轻人,这让颈椎病的发病的趋势越来越广。在颈椎病的防治过程中,颈枕的使用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在临床运用中,颈枕能起到关键作用,现收集整理近年来临床运用颈枕防治颈椎病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做一综述。
颈枕;颈椎病;综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朱启星[1]的调查表明:国内计算机操作人员颈肩痛的患病率达37.61%;邹宗峰[2]等对某校大学生调查表明 86.25%的学生处于颈椎亚健康状态。颈椎病可有多种分型,且各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给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然而有研究发现:不论何种类型的颈椎病,在发病早期往往伴有生理曲度的改变,使得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受破坏。因此在颈椎病防治中,不断有学者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办法,试图调整颈椎的生理曲度,以恢复颈椎结构正常的应力分布。在中医中药治疗方面,亦有诸多学者运用颈枕防治颈椎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认真总结颈枕在颈椎病中的防治疗效,以期更好的把握其研究现状及进展。
1 颈椎及颈椎病概述
1.1颈椎的解剖结构
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共由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依靠椎间盘的前宽后窄的形状形成并维持了适应人
体抬头直立的颈椎前凸姿势。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
分组成。椎体呈椭圆形的柱状体,与椎体相连的是椎弓,二
者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
纳其中。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
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1.2颈椎的基础生物力学
颈椎能支持头颅,吸收大脑震荡,有助于传递头部体重和完成头部屈曲运动,保护进出颅骨的骨干、脊髓以及各种神经血管结构。临床颈椎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颈椎生理曲度和周围软组织结构,颈椎的生理曲度的变化往往反映着颈椎基础生物力学的失衡,而肌肉的强度和调节是保持头颈平衡的必要条件。颈椎曲度和肌肉强度在颈椎病的病程中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周围肌肉力量的减弱,会导致椎体失稳,进而导致曲度改变,而曲度改变,又会加重颈部肌肉、韧带等周围组织的疲劳和损伤。因此颈椎病的治疗应注重早期切断这种恶性循环,恢复颈椎的基础生物力学平衡。
1.3颈椎病的表现及危害
颈椎病是颈椎周围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脊髓、神经等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年100万脑血管病人中,有26%是因颈椎病诱发椎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颈椎病还可能引发其他器官不适,如可危及胃肠,出现颈胃综合征,往往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颈椎病可引起颈源性心律失常、血压异常;颈椎病可危及吞咽,表现为患者进食硬物时往往有异常感觉,胸骨后感到烧灼刺痛等;颈椎病对书写方面也会产生影响;颈椎病可危及视力等等[3]。颈椎病中,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受刺激或压迫,可引起恶心、头晕、肢体远端麻木、行走不稳等各种各样的全身不适症状和体征[4]。
2 颈枕的设计、制作与运用
2.1颈枕的设计
颈枕设计的临床目的在于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在颈椎病症状出现早期,往往已有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往往也预示着颈椎病发生的潜在可能[5]。刘静[6]对能完成跟踪随访的35例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 发现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26例, 明显变直或消失9例, 而经过几年再次复诊时发现所有患者均出现明显的颈椎病症状。因此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早期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显得尤为现实和重要。苏友新[7]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中多存在有用枕不当的习惯,用枕不当可以诱发头颈部姿势的“适应性”调整,而使脊柱处于过度前屈、后伸、侧屈或旋转的有害应力作用中。这种长期持续的不良应力作用易造成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软组织劳损、椎体间正常连接关系受破坏、骨赘形成等不良后果。颈枕的应用是用符合人体正常颈椎生理弧度的枕头枕在颈部,在仰卧时颈椎保持后伸位,能使颈部肌肉、韧带松弛,缓解紧张疲劳。避免了在持续刺激下肌肉的张力降低而产生肌疲劳[8]。另外在躺床休息时,头部的重力作用,可帮助调整颈椎,使病变的颈曲恢复正常。李长辉等[9]指出,健康人使用颈枕可维持保护颈椎的正常结构;颈椎病人使用“颈枕”仰卧睡眠时,“颈枕”撑起“颈曲”,此时头部的重力可以分解成顺沿着“颈曲”弧线的牵引力,其颈椎序列(包括椎体、关节、椎间盘、韧带)在“颈枕”支撑力和头部牵引力的持续作用下逐渐恢复其正常的位置关系。
2.2颈枕的制作与运用
很多医生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均向患者建议使用一拳高度或者略低于一拳高度的枕头,然而贺石生[10]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成人无论在仰卧还是在侧卧状态下,枕高均明显低于一拳高度。因此符合临床标准的颈枕高度设计一般要求:仰卧位的枕高为握拳高度的一半左右,而侧卧位的枕高为握拳高度的2/3左右。临床根据不同的需要,相继出现了不同形状、不同功效的颈枕。针对长时间卧床颈椎牵引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李严慧[11]设计出一种如“旧铜锁” 样 的“天天枕”(取长2尺,宽50~55cm纯棉布,先缝成口袋式,再在口袋上缝横竖几道分线,再向袋入口处灌装谷壳,填满各分袋),以谷壳或荞麦壳填充枕芯。此枕使患者侧卧时头颈也同样处在同一水平,保持颈部不过分移位。临床应用治疗颈椎病22例,效果满意。临床更有颈枕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刘鸿等[12]用桂枝、细辛、丹参、葛根、菊花、荆芥等中药各20克,撵碎成细末,与适量的干净芦花、木棉、绿豆壳等均匀搅拌混合,装入枕芯中,并在枕外用薄棉布做枕套,以利药物气味充分渗透。让病人取仰卧位,颈枕枕于颈部,高度以颈部平直为宜。治疗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到了92%。朱发宝[13]用圆枕模拟颈椎牵引疗法,在夜间限制了颈椎的不自主活动,减少负重,头颈部肌肉得以休息,解除痉挛,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和消退,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从而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得以恢复,减轻临床症状。何富乐[14]等设计出了由侧枕和中间枕两部分组成的“V”形牵引枕,枕头的两侧和中间的高度不同,以分别适应于侧卧位和仰卧位睡眠的需要,使睡眠时颈椎在侧卧和仰卧时均能够保持良好的曲度和姿势,临床初步应用疗效较好。
3 展望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问题,或颈椎病,或颈椎的亚健康状态。多数的颈椎病在积极的保守治疗下即可取得令患者和社会满意的效果。在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而颈枕对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旨在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缓解颈项部的肌肉疲劳,减轻临床症状。众多的研究者根据临床需要,相继发明了各种不同用途的颈枕用于临床各类型颈椎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临床颈枕设计和制作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系统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结合颈椎生理曲度和基础生物力学等知识对颈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之更好的运用于颈椎病的保守治疗。
[1] 朱启星.坐姿作者躯干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工效学分析[J].人类工效学,1997,3(2):8-11.
[2] 邹宗峰,邹宇华,叶珠娜,等.某校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甘肃医药,2010,29(3):262- 264.
[3] 苏清伦,秦入结,于明.仰卧位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26(3):1236-1238.
[4] 贾连顺.颈椎病的现代概念[J].脊柱外科杂志,2004,2(2): 123-126.
[5] 吴广森,靳安民,袁岱军,等.颈椎牛-理弯曲的弧度法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6):60l-602.
[6] 刘静.单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颈椎病的早期X线表现[J].中国医药导报,2007,9(1):109-112.
[7] 苏友新,许书亮,刘献祥,等.颈椎病发病与枕垫高低相关性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3):5-10.
[8] 王为民,唐臻一,张君涛,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牵引治疗近况[J].中医正骨,2012,24(4):68-70.
[9] 李长辉,薛言锋,潘洁,等.可调式颈扰纠正颈曲异常77例[J].中曰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2):15-17.
[10] 贺石生,郜玉军,侯铁胜,等.成人卧位状态下枕高的测量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6(4):709-710.
[11] 李严慧. 颈椎病“天天枕”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5(7):1197.
[12] 刘鸿,陈晓蛟,郑海焕,等.冰桂六味散药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5,17(11):48-49.
[13] 朱发宝,张勋,丁小飞.两种不同牵引角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疗效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6):128-129.
[14] 何富乐,胡美兰.颈舒枕配合颈舒汤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2,5(24):15-16.
The generaliz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bou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using neck pillow
Cervical spondylopathy is very common in clinic.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se of mobile and computer is coming to be unprecedentedly popular. Everywhere Phubbing can be a seen, especially young person, which makes the trend of the onse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more and wider. In the proces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the use of neck pillow is often overlooked. Actually in clinic the neck pillow can play a key role in it. Now I’m collecting and neatening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recent years that neck pillow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and makes a summary about it.
Neck pillow; cervical spondylopathy; summary
R681
A
1008-1151(2015)12-0095-02
2015-11-10
杨昊(1990-),男,江西上饶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骨伤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