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院校经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初探

2015-03-31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经管类理工科竞争力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田 园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冲击下,国内各大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以前的专业性大学转向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也紧跟着步伐不断地扩大。但是经管类专业学生与工科学生相比较,专业特性和就业方向都存在较大差异。在就业局势一直不乐观的情况下,理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尴尬。因此,深入分析理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并制定有效对策,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理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现状

目前理工科院校经管学院已涵盖管理与经济两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商管理类有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管理学科与工程类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公共管理学类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经济学类有经济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与经济工程专业。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新专业数量增加,带来了学科专业发展不平衡,新专业开办定位不准,办学基础条件薄弱,师资后备力量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理工科院校具有专业特色明显的特点,大多数招聘企业希望招聘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毕业生,而经管类学生往往被边缘化。长期以来,形成两极分化,经管类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二、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社会对经管类专业认知程度低

理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作为高校教育转型的新型产物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较低。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特色不显著、就业优势不鲜明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薄弱。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此外企业在招聘时,不仅注重厚实的理论专业知识,还要依托于专业背景,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相互协作能力。但经管类专业存在理论知识滞后、应用性差的问题。相比之下,经管类专业学生择业具备的条件和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2.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出现了矛盾。调查发现:其根本原因是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理工科经管学院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数量较多、学科相对分散、专业间的相关性弱、专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很多高校并不具备培养高素质经管类人才的条件,盲目地扩充专业数量导致教学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精英教育,盲目的量产并不能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发展。

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指导培养。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过于单调,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管理幅度小,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能力,尤其是注重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快餐”知识培养,而忽略学生就业观念引导。

3.专业实践技能缺乏

当今用人单位是以能否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并且经管类专业区别于理论型专业,原本实践程度就很高,而高校中开辟的实践课程、实习机会较少,加之多数学生没有兼职或实习的经历,导致当毕业生寻找或初入用人单位时没有相应的竞争力和适应力。这就要求院系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提高实践技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价值。

4.个人专业素养不足

要想适应多元性社会的发展,专业素质对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就业观念、人际交往能力、时间分配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个人素质的提升,无法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来强化自己的个人竞争力,导致学生突然步入职场时无所适从,从而降低就业质量。

三、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提高社会的重视及认知程度

国家应该加大力度支持理工科非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拨发更多专项资金,用于高校引进高端师资、提供奖学金等。同时社会要加大政策、舆论支持力度,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就业法规。理工科院校自身在就业方面,更应该拓展就业渠道,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大量组织不同行业的知名企业前来招聘。同时加强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学校同学科的合作,互相学习经验,提高经管类学生对专业的自我认知能力。

2.调整、修订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对于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应抓住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精心设置各学科之间的开设比例,打破学科专业界限,进行各专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优化整合学科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建与社会相适应、和学生成才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此外,高校的调整方案不仅要应用于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上,也要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因此高校中应该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的机构、组建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及建设完整的就业信息网站。便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的关系,为高校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最后一关做好服务工作。

3.培养实践技能,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强学校和企业、学校和地方、学校和学校等的合作,以科学研究项目为平台,推行多种培养方式联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支撑,是理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办学定位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校内应以特色专业为依托,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在工作中培养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职业训练,缩短毕业生初入社会后的磨合期,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4.加强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经管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经管类毕业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求职中更胜一筹,就必须不断加强个人素质的提高。

(1)提高个人基本素质

为了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在校大学生应该从思想素质和身心素质两个方面提高个人基本素质。思想素质方面主要包括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例如对一些政治事件应该具有坚定的立场,针对一些社会现象要有自己正确评判观点。身心素质也是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校期间,学生应该增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高强度的职场工作做好准备。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主要包括抗打击能力、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应急人处理能力等。

(2)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良好的专业技能不仅仅指拥有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还应该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其他技能。经管类专业虽然不具备一般工科的动手操作和试验特点,但是经管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和战略决策都十分重要,因此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注意一些经济管理现象,结合现实环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经管类专业学生还应该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和关注财经新闻,主要包括人物传记、运筹统计、财经信息和行业书籍等,以此建立个人完整的知识架构,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面对经管类学生新的就业竞争力形势下,高校应以培养适合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主,不断调整、修订教学体制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人才需求。结合理工科院校的特色专业,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内部资源的整合、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等途径,使经管类学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1]党佩英.独立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基于陕西省三所独立院校的调查[J].价值工程,2015

[2]张 肃.理工科背景下经管专业群的构建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3]张克营.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途径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

[4]徐公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对策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

[5]刘晓萌.浅谈理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发展现状[J].中国市场,2012

猜你喜欢

经管类理工科竞争力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