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途径

2015-03-31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陈美莉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陈美莉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途径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陈美莉

现代教学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的,对于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素质对学生十分必要,是形成具有综合能力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心理素质成为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提升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关于学生自信心、进取心等相关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培养,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初中体育教育 心理素质 途径

初中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新的社会环境下,体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不断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同样重要。随着近些年我国初中学生心理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教育界人士认为,加强心理教育十分必要。体育活动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途径,实现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因此,通过初中体育教学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学习优势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偏重于文化课,在体育学习方面能力不足。这类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卑心理,进而放弃体育学习,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一部分学生担心家庭情况,在学习阶段产生了自卑心理,这些情况都是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胜利法”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引导,使学生逐步在体育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安排,使学生稍作努力就可以完成,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成就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快速形成自信心。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关心学生的体育学习,提升学生自信心。

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

真正的人才不仅具有自信心还应当具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与承受力,这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应当具有的、最为基本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承受力。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特点,为其安排一些困难以及问题,磨练学生性格。因为有效批评胜过一味地鼓励。教师可以通过批评的手段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才能更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心理,对自己形成更多的、更加严格的外在要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例如,某校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组织短跑比赛时男学生用时11秒,但是其正常水平可以跑进9秒,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批评,令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说:“我认为你今天的表现不够好,你并没有发挥出本来的水平,今天的速度明显比平时慢了2秒,你应该自己找出原因。”面对教师的批评,学生找到自己出现的问题,并面对现实,积极改正。总而言之,挫折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沟通能促进学生形成进取心

任何一种学习都应当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是体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除此之外,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与生活观念。沟通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培养方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单就初中体育教学而言,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沟通教学最为有效。

具体的沟通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变化动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找学生进行交谈,引导学生朝健康积极的方向思考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进行体育测试之后,教师可以与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对体育学习的一些看法。

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生改进对体育的认识范畴。对因为成绩不佳而感到失望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一定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利用比赛方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社会发展至今,竞争意识成为人们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如果缺少竞争意识,便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体育需要竞争意识,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竞争意识。通过比赛法,教师能够很好地激发和强化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程度与水平,在体育学习中加强对竞争意识的重视。体育运动之所以长久存在于各个学科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竞争的本质。竞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不断追求进步。

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与比赛或者竞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开展让时赛或者让距赛。

例如,进行长跑时,教师可以规定同样的距离,哪位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则为胜者,胜者会获得一定的荣誉奖励。

五、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更多精力的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体育学习中,学生需要对体育动作进行反复联系,身体要承受很大压力。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应当鼓励学生形成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应当让学生在体育动作练习中忍受一些东西,更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一些东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痛苦忍受下来,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

基于这样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刻苦的体育锻炼,坚定不移地忍受身体上的痛苦收效更好。长久的锻炼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忍耐能力,这样的性格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长跑运动作为一项考验耐力的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身体是一个严峻挑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培养良好品质。因此,顽强与勇敢等优秀的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都可以在初中体育活动中进行培养。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练习法的应用,在练习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指导与鼓励,让学生成为练习法的受益者,成为心理强大的新一代人才。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心理素质培养已经成当前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学应当更加关注心理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分析,以此达到初中教育尤其是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与心理基础。

[1]万丛灵.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白延斌.浅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J].中学课程辅导,2013

[3]代 峰.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3.08

ISSN2095-6711/Z01-2015-08-0019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