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2015-03-31河北省围场县第四小学王恩杰
河北省围场县第四小学 王恩杰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河北省围场县第四小学 王恩杰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阐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识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信息技术 识字教学 有效性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识字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2400多个。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无味。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对识字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兴趣,就能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1.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
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的避免单纯识字带给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例如,学习《小彩笔》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生字藏在不同颜色的彩笔后面,点击不同颜色的彩笔就会出现不同的生字。生字教学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识字情境。
2.感受汉字的奥妙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可变化性恰恰符合识字教学的这一要求。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汉字的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强烈欲望。
例如,教学《尧字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尧”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尧字族生字“饶” “挠” “浇”等,并给每个生字配以相应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同一字族的汉字因为不同的偏旁而有了意义的区别,从而真切感受到汉字的奥妙。
3.运用媒体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关心自己学习的结果,用一定的形式将回答结果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出来,使他们得到学有所获的肯定,建立自信心,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识字教学时,笔者经常把生字做成各种不同的样子,如学习《果园里》一课时,笔者把生字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成不同的水果形象,学生读对了,写对了,水果就会变成一个小笑脸。
二、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一年级学生刚离开幼儿园,心理难免产生紧张、厌学的情绪。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自主识字活动当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到自主识字的氛围中呢?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
利用多媒体识字,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帮助学生尽早学会了识字方法。教学课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体现形声字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
例如,教学“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想一想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用鼠标在“青”字上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
三、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现象比较严重。汉字中有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随便就用,一个汉字要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
例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笔者在教学中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学生明白是缺水了,然后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一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进而增强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实践证明,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是优化低年级识字效果的有效手段。
(此文系承德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03005)
ISSN2095-6711/Z01-2015-08-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