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5-03-31莫斯思李伟茜

大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血管性病机中医药

莫斯思 唐 农 李伟茜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

莫斯思 唐 农 李伟茜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脑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血管性痴呆患者不断增多,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可以控制它的进展。中医药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中医药在防治血管性痴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就近5年来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做综述。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综述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医对它的预防和治疗,包括中医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等领域有着鲜明的优势,并取得了独特的疗效,无论是对患者痴呆及其伴随症状还是对生活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改善。

1 病因病机

痴呆属“善忘”、“呆病”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复杂,各代医家有不同的认识。现代医家对VD的病机研究各有侧重,有从肝立论,从肾立论,或从三焦立论,或从五脏立论,但不外乎虚、痰、瘀,脏腑虚衰为本,痰浊血瘀为标,病性属虚标实。

1.1从“五脏功能失常”立论

张海燕等[2]认为五脏主五志,中医有五神脏的理论,VD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是由于脏腑虚衰且痰浊瘀血等邪毒内生使脑失濡养所致。陈维等[3]等从肝论治,认为其始于肝郁,终于淤血阻窍,肝郁血瘀贯穿了 VD的整个病程,是 VD的核心病机。肝主藏血,与脑主人的意志活动的正常发挥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条畅气机功能失用致痴呆,故VD患者多发生在脑卒中后。余磊等[4]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中认为,本病的病机在阴阳不和,三阴经的阳气不足。当考虑从肺论治。张振强[5]认为肾主水,元气虚衰或元气不运生痰浊是病因,五脏失养、痰瘀互阻为发病关键,其中五脏之中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为水脏,为元阴元阳之本,肾阳衰弱则蒸化减弱,水行不利。痰浊、淤血内生产生浊毒使VD病程缠绵,是其核心病机。元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因虚致瘀,痰浊与淤血缠绵交结,贯穿VD始终。宫洪涛[6]等指出肾虚是根本,虚痰是标实,痰是 VD发生的关键病理产物和病情进展波动的重要病机,也是 VD的病理因素。痰之本在于水,肾主水,肾气化失司,痰浊内生,或阴虚火动,灼津为痰。持肾虚观点认为:肾虚可生痰,痰又可使肾虚进一步加重。其本质病机为“肾虚-虚痰-肾虚”。

1.2从“气机”立论

黄煜[7]认为脏腑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核心,气机失调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主要病机。三焦是气化的场所,涉及多个脏器,其气化失常,影响脏腑、气血津液运化功能,导致神机失用。张腾等[8]总结李士懋经验,认为痰淤互结是其基本病机,痰瘀二者生成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终致痰瘀互结共同致病。“百病皆由痰作祟”,痰的产生或因脾虚湿蕴,或因火热灼津,其随气往来,易成瘀;瘀又可促进痰的生成,二者互结,蒙蔽清窍,故神机失用。许小泰[9]等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VD的病位在脑,实际上涉及五脏六腑,不同部位只是程度或轻或重,或显性或隐性之别。其在研究和分析后认为: 老年性痴呆的核心病机是气机失调。

1.3从“络脉致病”立论

韦云等[10]指出:该病应从络脉空虚、络脉阻滞和络脉损伤三个方面考虑,认为病机的关键为脑络受损、神机失养。张岗[11]提出络脉空虚是其病理基础,络脉瘀滞是其常见病理变化,二者密切联系,贯穿病程始终。持同样的观点的还有余铃等[12]等。李杨帆等[13]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五脏虚为本,痰、瘀、毒等为标,本虚为诸脏亏损,气血不足,标实多为痰、瘀、毒邪互结脑络。刘海涛等[14]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脑络,且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络脉虚滞”这一病理基础贯穿整个病程的始终,并提出针对性的疗法。王永炎院士在中风及痴呆的研究过程中提出“毒损脑络”"的病机假说,张锦等[15]系统性的回顾了该假说从“毒损脑络—毒损络脉”的提出、发展、探讨、完善等过程。指出:从该病的病机方面分析,本病由“邪损”阶段有向“毒损”阶段转化的趋势。

2 中药专方专法治疗

随着对 VD的进一步的研究,多数研究认为本病主要是本虚(肾虚、阳虚),标实(气滞、血瘀、痰浊)的症候。临床中药采用补肾、温阳、行气、活血化瘀、化痰降浊等方法。

2.1宣肺降浊法

唐农等[16]将209例符合V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组(107例) 和吡拉西坦对照组(102例)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行为能力疗效、脑电地形图改变和脑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经治疗后发现,两组治疗后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益肺宣肺降浊胶囊与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的疗效相近。唐农等[17]用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VD患者107例,获肯定疗效,经研究后指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ET和NO含量,调节SOD、MDA的水平有关。

2.2补肾活血化痰法

缪峰等[18]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给予补肾化痰颗粒和都可喜,连续服用12周后发现2 组均能较好的改善患者认知(记忆、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变指标及血Hcy水平,且治疗组在认知的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张昱等[19]将 5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补肾益智汤( 组成:熟地、龟板、山药、黄精、山茱萸、茯苓、人参、丹皮、泽泻等) 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片治疗。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Berg平衡量表积分均有提高(P<0.05) ,两组 Berg平衡量表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脑电地形图有效率为 68%,对照组对脑电地形图有效率为 28%,两组对脑电地形图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补阳行气法

常富业等[20]将符合本病诊断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以中药复方精制醒脑散(XNS),该方主要有:淫羊藿、何首乌、黄芪、川芎、桂枝;水煎200ml内服,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给以盐酸多奈哌齐片10mg,1日1次;12周为1个疗程;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大多数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总有效率为80.5%; 对照组经相同疗程治疗后,大多数症状亦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刘国华等[21]将 58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 例及对照组 28 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芪参还五胶囊及尼莫地平片,观察患者血脂的变化,疗程均 8周。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组对脂代谢紊乱有改善(P<0.05),其中对于血清TC、TG、HDL、LDL改善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活血通络法

张岗、王发渭[22]认为补脑络气血是关键,以大补真元为原则,用补气通络之法,重投益气补髓活血之品;疏通络脉是主要手段,以辛润通络、辛温通络和解毒通络为大法;久病瘀阻则用虫类搜剔络中之邪。吴会清等[23]将78例血管性痴呆(VD)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盐酸多奈哌齐片,研究组患者联用松龄血脉康,治疗周期12周。经治疗后发现,各组治疗前后相比,MMSE评分、记忆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宋智[24]将92例VD患者随机分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组(观察组)和都可喜片治疗组(对照组),均给以基础治疗。经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在MMSE评分、HDS、ADL、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彭勃等[25]应用活血荣络片治疗VD患者,4个月后患者精神状态及临床表现均有改善。黄飞华等[26]用调肝化瘀颗粒 治疗VD患者50例,发现该颗粒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全身情况。

3 中医针灸治疗

3.1体针治疗

近年中医综合治疗 VD因其的独特疗效优势而逐渐被重视,尤其是针灸治疗。古学群等[27]采用调神益智针法,将86例 V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调神益智针法(取水沟、神庭、四神聪、内关、大陵、然谷、血海、太冲),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冯爱春等[28]治疗组、对照组用相同手法均选四神聪、神庭、百会,治疗组留针4小时,对照组留针30分钟,结果表明久留针提高了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行为。张立等[29]通过对32例VD患者采取头穴丛刺治疗(用于氏头部分区腧穴法,七区划分选取治疗区)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恶化0例,总有效98.6%。张瑞等[30]认为肾虚是VD形成的根本原因,且人到老年,脏腑阴阳虚损,采用补肾健脑法明显改善患者的痴呆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都可喜)。张海峰等[31]运用粗针(直径1.00mm)从身柱穴向下透刺并长时间留针(4h)能改善痴呆症状,但长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李丽丽等[32]将100例痴呆病患者按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回阳九针法(取:哑门、劳宫、三阴交等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治疗”,经治疗3个月后,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眼针

江红[33]用眼针(双眼针外区上下焦、心、肝、肾、脾穴)、体针(百会、四神聪、神庭、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水沟)及西药(思尔明片)分别对比,说明眼针与体针均可改善患者智能,疗效优于思尔明片。

3.3针药结合

孙甲太等[34]以口服菖芎益智方(石菖蒲、川芎、郁金、枸杞子、黄芪、大黄、水蛭等)同时并针刺(百会、神庭、本神、照海、足三里、三阴交等)治疗,发现其可有效恢复患者脑功能,并可改善 VD临床症状如精神状态、近期记忆力等。此外还可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金红乔等[35]将 160例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疾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显示2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4其他治疗

魏细花[36]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耳穴压籽及中药汤剂足部薰洗等措施。发现经治疗后,两组AID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而 HDS和MMSE评分则升高,观察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型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在治疗方面也有大量的有效的药物,这些不仅能提高患者智力积分,改善病症,缩短病程,截断病情的恶化,而且无明显副作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中药复方临床观察所选用的药物与阳性对照药物可比性差,药物疗程不规范;(2)临床上没有发挥中医的“治未病”的优势。(3)多数报道都是短期疗效,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1]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张海燕,唐农,廖君,等.从五脏失调论治血管性痴呆[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2):30.

[3] 陈维,刘福友,呼兴华,等.从肝郁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462.

[4] 余磊,唐农,蒋春丽,等.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2):33-35.

[5] 张振强.血管性痴呆毒损脑髓病机浅析[J].中医学报,2012, (6):755.

[6] 宫洪涛,刘倩,姚先丽,等.血管性痴呆之“虚痰”论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56.

[7] 黄煜.从三焦气化失常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J].吉林中医药,2011,31(2):93.

[8] 张腾,王四平,张栓成,等.李士懋教授论血管性痴呆治疗[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1):41.

[9] 许小泰,谢炜.从气机失调辨治老年性痴呆[J].河南中医,2015,35(3):365-367.

[10] 韦云,周文泉,郭明冬.络病理论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探讨[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0,51(7): 584-586.

[11] 张岗,王发渭.络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2081-2083.

[12] 余铃,张霖欣,张虹.从络病学说论治血管性痴呆[J].黑龙江中医药,2013,(5):7-8.

[13] 李杨帆,李丽.络病理论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1,30(6):407-408.

[14] 刘海涛,郑文权.络病理论在血管认知障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45-46.

[15] 张锦,张允玲,郭蓉娟,等.从“毒损脑络”到“毒损络脉”的理论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3,32(7):483-486.

[16] 唐农,胡跃强,吴林,等.益肺宣肺降浊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108-2110.

[17] 唐农,胡跃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107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12):1025-1027.

[18] 缪峰,李会琪,袁有才.补肾化痰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痰浊蒙窍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 124-125.

[19] 张昱,乔之龙,郭蕾,等.补肾益智汤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7):594-598.

[20] 常富业,袁英,孙莹,等.精制醒脑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253-1255.

[21] 刘国华,单永琳,王传尊,等.芪参还五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脂代谢的影响观察[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9(1):75-77.

[22] 张岗,王发渭.络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2081.

[23] 吴会清,黄海燕,刘军.松龄血脉康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88-90.

[24] 宋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65):137-138.

[25] 彭勃,周德生.活血荣络片治疗血管性痴呆36例[J].光明中医,2012,27(11):2194-2195.

[26] 黄飞华,倪建良.调肝化瘀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6):420.

[27] 古学群,张萍,杨元庆,等.调神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7):123-125.

[28] 冯爱春,李立红,殷建权.头穴久留针对改善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0, 41(3):35.

[29] 张立,关莹,刑艳丽,等.头穴丛刺治疗血管性痴呆 3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18.

[30] 张瑞,王玉林,孙申田.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3.

[31] 张海峰,宣丽华,候群,等.粗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4):345.

[32] 李丽丽,焦富英.回阳九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J].陕西中医,2014,35(12):1675-1676.

[33] 江红.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33.

[34] 孙甲太,李振兴,李伟华,等.药针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 51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1):22.

[35] 金红乔,王志雄.针剌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2):206-207.

[36] 魏细花.中药敷脐、耳穴压籽及中药汤剂足部薰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报,2014,32(4):531-532.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Vascular dementia (VD) refers to a severe cognitive impairment syndrome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or cerebral hemorrhage, which led to the hypoperfusion of brain regions such as memory, cognition and behavior regions.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growth, patients with VD are increasing,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atients and the involved families and society. There is no curative therapy for VD so far, what we can do is to control its progressing. In the recent years, TCM practitioners grasped some deep understanding of VD, and had made som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TCM therapy of VD in the past few years.

Vascular dementia;Chinese traditional medcicne;cure;summarize

R74

A

1008-1151(2015)06-0110-03

2015-05-12

莫斯思(1989-),女,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对老年病的防治。

猜你喜欢

血管性病机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