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15-03-30张瑞超
张瑞超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除了需要教师自身有较高的学识,能够高质量地备课,并不断地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地学习、探讨。结合教学初步探讨了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关键词:积极性;课堂趣味性;正面评价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方面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成功的课堂,应当是教师调动学生,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而如果在课堂上出现死气沉沉,不够“配合”的情况,那么教师的上课激情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反思总结工作以来的点滴,我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必须学到喜欢学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有先天的优势,应该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其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关心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关注的,被老师寄予厚望的,这样,学生才能够喜欢教师、喜欢上这门课程。工作以来,我感受颇多的是两个例子。高一国际班的一个完全没有高考保送压力的学生,通过了化学竞赛预赛,我们课堂上是不会讲相关内容的,但是该学生通过和教师的交流开阔了化学方面的视野,有了兴趣,愿意在课余时间多花工夫,认真钻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个例子,一名学生和教师有了一定的误会,导致该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厌学情绪,成绩起伏不定,通过谈心消除误会后,学生的成绩也稳定了下来。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心。
二、强化自身素质,准备充分,使学生乐学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因素。教师素质包括了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教学语言等,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我想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准备入手:
1.教师的准备。包括备学生和备教材。教师需要了解学情,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还要借助各种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化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很多无法在中学完成的实验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兴趣在化学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要使学生觉得化学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趣事例调动学生,例如,在给高二文科生讲授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一节时,当讲到日本几任幕府将军最终都因脚气病死亡时,文科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并通过“淘米次数过多是病因之一”,快速而快乐地掌握了“维生素B是水溶性维生素”这一知识点。事实证明,课堂上通过创设富有趣味的知识情境,质疑引导远比平铺直叙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学生的准备。可以根据相关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先搜集资料,产生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心里有数,重点得当。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当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言,尤其是在课堂这种公众场合。教师对于课上积极发言、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给予肯定的评价;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该及时从思维方式、态度上给予肯定,鼓励其回答问题的行为;而当学生犹豫不敢发言时,我们可以以幽默打趣的方式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应当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营造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切忌在课堂上当面与学生争执,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一旦觉得自己没有了面子,很容易冲动,这样师生都无法心平气和,事倍功半。多在课堂上对学生予以正面的肯定,尽量在私下与学生沟通问题或批评教育。做到当堂问题,及时沟通处理。
当然,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不止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我工作以来总结出来的一点不太成熟的见解,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成熟和自如。
参考文献:
[1]王良洪,孙天山.基于“Qu:Est教学策略”的问题情境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Z1).
[2]甘泉.让化学课堂更有“化学味”[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03).
[3]赵承福.学生心理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美]托德·威特克尔.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