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现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中运用的初步构想
2015-03-30栾岩
栾岩
“发现教学”模式的概念:就是教师不直接将现成的概念、原理、结果事先提供给学习者,而是熟练地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非常巧妙地为学生铺设一条线索,学生根据线索,在教师的艺术调控下,通过学生的自学、自练、自创,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成为技术动作要领原理的发现者,进而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技能。即:“发现教学”模式的运作程序为:教师示范—教师设疑—学生自学、自练、自创—学生发现要领、原理—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技能。
运用“发现教学”模式,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不是“我教你学”,置学生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也不是“教师不导”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把教师积极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的主体作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不是自发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主体,这里特别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传授、调节和控制,需要教师用教学艺术去有效驾驭,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诱因,激发学生“需要”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准确完美的技术动作示范,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而清晰的动作表象,是运用好“发现教学”模式的前提。
在学习新动作,掌握新技术的教学中,光靠教师的示范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那些转眼即逝、学生难以感知的技术动作,不容易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动作表象,这时,可不失时机地利用技术挂图、幻灯机、录像机这些辅助手段,不仅能将空洞或器材上不能静止显示的动作显示出来,还能根据仪器的重播、慢放、暂停等功能,准确地将学生所要观察的技术动作的结构、用力顺序、幅度、速度、节奏、方向、路线、整体的、局部的等动作规律,清楚、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分析、理解技术动作提供了捷径,给学生以茅塞顿开的效果。
“设疑”是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指路明灯”,恰到好处地设疑是运用好“发现教学”模式的保证。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技术动作的要领、原理等内在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具体情况正确而巧妙地设疑。设疑要突出重点,设在关键处,如支撑跳跃屈腿腾跃动作中的“直臂顶肩推手”技术,既是动作的技术重点,又是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技术难点,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由于屈臂而造成提手力量不够的错误动作,教师可提出疑问:是直臂推手正确还是屈臂推手正确,启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思维,选择这个疑问做突破口,既问在技术动作的关键处,又能达到使学生正确理解推手概念的目的。设疑要蕴含较高的思维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学生的知识水平所接受,要为学生的思维确定出基本指向,启发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思考。
在教师的艺术调控下,学生的自学、自练、自创活动是“发现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也是运用好“发现教学”模式的关键。
此阶段就是以教师示范的正确动作表象为参照,以教师铺设的线索——设疑为指针,以自学、自创、自练为手段,去积极发现动作要领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由于学生自己要成为动作要领的发现者,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得以调动,就会促使他们把自己的“智慧机器”运转到极限,沿着教师铺设的线索,经过反复多次的自学、自练、自创过程,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归纳、推理,最终得出结论,成为发现者,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结论:
1.“发现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良好的调动作用。
2.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练能力、自创能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