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角
2015-03-30杨雅静
杨雅静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
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意识地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角;观念;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师生的课堂地位等都从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些转变。而且,初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也提出了“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一直被教师主宰,学生就像知识的接收器,没有自主展示的空间,也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想真正将课堂主角归还给学生,转变观念就成了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转变呢?首先,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以及对语文学科价值和学生健全发展的作用。其次,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总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模式,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所以,要想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转变教学观念就成为首要的因素。
二、实施多样教学活动
1.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活动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自主探究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逐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去自主学习,以确保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也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问题情境创设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父?体现在哪些方面?(2)母亲的为人处世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影响?(3)文章中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体现自己对母亲的怀念的?……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文本,并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语文的乐趣,进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也为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小组学习活动
小组学习活动是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普遍倡导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学习方式。所以,在实施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分组,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我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我的说说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妻又是怎样的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念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学生还能在小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营造开放课堂环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也就是说,我们要借助开放的语文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使学生找到成为课堂主角的动力。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打破封闭式课堂,要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完《济南的冬天》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之后,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并自己找寻写作对象进行仿写,这样的开放环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当然,在这样的开放环境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和谐的、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自觉地走进语文课堂,并逐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王建明.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1(09).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