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温的分布》如何突破难点
2015-03-30樊玲先
樊玲先
《世界气温的分布》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小节的第一课时是气温的变化,我所谈的是第二课时气温的分布。这个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运用高效的手段,轻松地突破这个难点,一直困扰着我。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与揣摩,通过讲、听、评和反思总结,直到今年,我才感觉自己豁然开朗了。下面就这个问题,我将一些不太成熟的认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这一课的难点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去看。难点之一是等温线概念容易和等高线概念混淆。难点之二是气温的分布中垂直分布(地形因素)和水平分布(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比较抽象。特别是海陆因素的内容,只有课后活动,没有课文介绍,不好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对以上两个难点的解决办法如下。
一、等温线教学运用对比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制作了如下的表格。
通过对等温线和等高线进行全方位对比,在对比中厘清二者之间的异同,让学生清晰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比较顺利地解决了过去教学中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混淆问题。
二、讲解气温的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联系学生家乡的气温分布
例如,我所在的地形区是鄂尔多斯丘陵区。我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夏天我们为了凉快,在山脚下乘凉,还是到山顶上乘凉?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感受,马上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接着再举例:在赤道附近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终年积雪覆盖的山峰,但是山脚下却终年炎热。通过这两个例子,就能得出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在山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出示Flash动画,我及时补充道:“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然后让学生做课本上第56页的练习题进行巩固。通过举例—总结—巩固,让生学三位一体学会知识。
三、讲解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
1.讲解气温的水平分布的纬度因素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出示了地球五带图,让学生回忆五代划分的依据。热带纬度低,气温高;寒带纬度高,气温低。由此可以总结出从赤道到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的特点。
2.讲解气温的水平分布中海陆因素时,我分为四个步骤:(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诠释教材。例如,在夏季的中午,院子中央晒着一大盆水,踩在水中的感觉如何?(应该比较热)。此时,假如我们光脚踩在地上,感觉如何?(非常的烫,难以踩下去)。通过对这些生活现象的研究,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明白所谓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中气温低。这时,可以顺势设问:同理,冬季在我们的家乡内蒙古和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哪里更冷?当然是我们的家乡内蒙古更寒冷。进而总结出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的特点。(2)进行拟人化总结。陆地是个“急性子”,夏天热的快,冬天冷的也快。相反,海洋是个“慢性子”,夏天热的慢,冬天冷的也慢。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印象。(3)读图对比。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白这个特点,我利用图3.19和图3.20,找了两组对比点,(同一纬度上)海洋、陆地上进行对比,得出并验证了结论。(4)巩固阶段。提出考试类型题,例题: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夏季。通过做题,让学生把这个内容彻底消化。
以上这些方法,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反复思考和实践的结果。我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深入浅出、化繁为简、通俗易懂、条理清晰,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这也是今后我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编辑 郑 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