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要有点文学味儿

2015-03-30杜向涛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学性语文课堂文学

杜向涛

语文要重视“文”字,语文课堂就要有点“语文味”“文学味”,能带着学生在文学世界徜徉游走,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文学美,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

一、以读代讲,感受课文中的文学情感

朗读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但更重要的是朗读可以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同时可以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情趣。让语文的课堂充满文学的气息,让学生投入到文本中去,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是最好的方式。

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感觉到课要上完了,可是学生对文章好像还不熟悉,就更谈不上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对课文的分析,而减少了学生自己接触研读课文的机会,所以我们常常发现即使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却幼稚离谱,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读懂课文。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在课堂上朗读一定要全员参与、合作展示,每个人都要到讲台前来展示自己的朗读风采。我利用自己的范读去感染他们,用配乐的方式提高朗读的表现力,用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调动他们的兴趣,在反复的朗读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语调、语气、重音等的变化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对于课文的理解,我认为以读代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我能从学生的感情朗读中听到他们对文章的深刻

理解。

二、设置要求,提高口头表达的文学性

人们常形容古时的文人说话是“文绉绉”的,我想这里的文绉绉应该是有一定的文学性或是文学“含量”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或陈述观点时是“文绉绉”的呢?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在用大白话诠释着文章的内涵,甚至连成语都很少使用。想要让语文课堂上有点“文学味儿”,那么学生的口头表达的文学性就亟待提高。

我试着在提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文学性上的要求,让学生的回答有所改观。例如,在《看云识天气》一课中,简单了解了各种云的特点之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任选一种云,结合文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其实这里的文学性上的限制就是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表达。学生在回答中有很多精彩的表述,如,“大家好!我是体型如山般高大、面庞像包公一样黝黑的积雨云。其实我很想和人类和平相处,为大家带去凉爽,为大地带来滋润。可是我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当我生气的时候,身躯就会不断地膨胀,紧接着就会有雷雨冰雹相伴而来,甚至龙卷风也来凑热闹。因此,人们对我总是很恐惧,这也是我的烦恼。”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在语言上有意识地加工和润色,这应该是一种显著的进步。

三、片段仿写,有效增加学生写作的文采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可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学生文学素养最好的体现,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可是学生实际的写作状况却令人担忧,特别是学生语言的贫乏,常常是老师最为头疼的地方。因此,能改善学生写作状况的教学,一定是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学。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而且我们教材上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所以我采用了片段仿写的方式。在朱自清的《春》中,我要求学生以秋为素材,仿写一个片段。下面是一个平时写作很一般的学生的仿写片段:

盼望着,盼望着,炎热的酷暑过去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是秋高气爽的样子,天高了,云淡了。果子熟起来了,蛐蛐儿的叫声响起来了,天气凉爽起来了。

小草并没有完全从大地中消失,仍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片一片满是的。孩子们跑着,跳着,翻几个跟斗,捡几个落果,互相投掷着,比赛着谁投得更远、更准。风凉丝丝的,草绿绿的。

这样的仿写,帮助学生丰富了积累,拓宽了写作方法,使他们的作文面貌大为改观,更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自信和成功的乐趣,也让学生真正体味到了课文的美,让我们的语文课收到了

实效。

语文是个内涵丰富的学科,语文是一种充满美的艺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文学的世界中自在畅游,走得更广、更远……

参考文献:

陈光明.浅谈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性语文课堂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