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数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2015-03-30赵小林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学情境问题情境

赵小林

摘 要: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冲击下,情境问题教学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数学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情境;活动情境;陷阱情境;问题情境;类比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被素质教育所取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一、创设活动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的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换。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如下题:已知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且不改变方向爬回出发点A。若底面半径OA=2.5厘米,母线AB=10厘米,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

该题是一个空间图形,故需要把它切开成展开图形,然后才能直观地进行研究。笔者要求学生将预备的扇形纸片,自己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很直观地就能发现一个秘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原来就是一个扇形,因而学生很快就可联想到该题应沿着AOB平面切开,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A与A点的距离,该距离可以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之。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从而能利用简单的平面知识,解决复杂的空间几何问题。

二、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比如,某个体户有两套进价不同的服装都卖了120元,其中一套盈利20%,另一套亏本20%,在这次交易中,这家服装店( )

A.不赔不赚 B.赚了18元 C.赔了10元 D.赔了16元

该题是设有陷阱的,大部分学生看完了以后,都确认为A,在他们心中,认为一套是盈利20%,另一套亏本20%,相互抵消,所以是不赔不赚。教学时,我首先否定他们的答案,给他们一个疑惑。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我趁机引导他们:盈利的百分数与亏本的百分数虽然相同,但它们的基数如果不等,那么盈利和亏本就不能抵消。它们的基数是否相等呢?在这样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知道由于基数不等,所以,盈利的数目和亏本的数目不相等。

正确解答应是:

设盈利的那套进价为x元,亏本的那套进价为y元。

则:x(1+20%)=120 y(1-20%)=120 x=100 y=150

x+y=100+150=250 120+120=240 250-240=10

所以赔了10元。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了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三、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发现问题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这类题的思维方法及途径是多样的,无常规思维模式。开放性问题的条件、结论和方法也不是唯一的。

求证: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3。

题目中的中括号是一段被墨水染污了无法辨认的文字。

(1)根据已知和结论中现有的信息,你能否求出题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若能,请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请你根据已有的信息,在原题中的中括号中,填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把原题补充完整。

该题的(1)中,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能求出解析式,另一种是不能求出。学生积极探索,纷纷猜测,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了。有学生考虑到该函数式中有两个待定系数,而只有一个条件,无法求出。因而下结论说不能求。但是有一些学生发现了该题的结论“对称轴是x=3”,可以作为条件运用,因而下结论说可以求出。其解答如下:

因为图象过点A(c,-2),所以

-2=c2+bc+c

又因为对称轴是x=3,所以

b=-3 c=2所以

解析式是y=x2-3x+2

至此,学生通过激烈争论,认真辨析,终于掌握了把结论当作条件运用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猜测出第二问。第二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补充为B(0,2),或c(1,-),…只要是该函数图象上的坐标点即可。

四、创设类比情境,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法则的内涵,加深记忆

在教学同类项的合并法则时,我就如此解释:三个人和两张桌子不能相加,但是三张桌子和两张桌子可以相加,等于五张桌子。因为人和桌子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而三张桌子和两张桌子是“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这样,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同类项的概念,也牢牢地记住了同类项的合并法则。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心理倾向。这些情境在数学课中的使用,必将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交流中沟通、理解,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编辑 王团兰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情境问题情境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情境的创设
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轻松学数学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运用数学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