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5-03-30韩雪
韩雪
孔子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古人云有才有德是圣人,无才有德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庸人。于企业而言,应该是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慎用,无德无才弃用,无德有才坚决不用。在当今疯狂地追求知识、技术和物质财富的社会中,许多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道德这盏人生的导航灯显得更为重要。现在的许多食品和生活用品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被褥中有黑心棉;水果上有甜味素;猪肉中有瘦肉精;假果汁、假鸡蛋、假酒、假药等等。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什么都不敢吃、不敢用,我们正在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这场生存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沦丧的道德。而这些令人痛心的行为不能只靠法律来惩治,我们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先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抓起,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在整个高中的课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遵循新课程要求,教好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不但要做知识的主人还要做道德的表率。那么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我的想法。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强,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应该具有敬业勤业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宽厚待人的处事态度,尊重、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都会给学生以无声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教师还要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相信定能取得较好结果。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英语文章的人物形象,以及国外的风俗习惯
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其实教材就是寓德的最好载体。新课标必修1
Unit 1Friendship一课介绍了犹太女孩安妮把日记作为朋友,倾诉自己内心感受的一段故事:二战中为躲避纳粹的迫害,她和家人不得不藏身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小阁楼里,不能与外界接触,周围又没有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孤独的安妮将日记作为朋友倾诉,文章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章帮助高一的学生对“朋友”和“友谊”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纳粹迫害犹太人的那段历史,使学生深刻理解安妮当时的心境,也教育学生要珍视友情、珍视和平。
三、结合其他教学形式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这一载体,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高中生虽然生理方面已经趋向成熟,但是思想认识水平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他们大部分人很喜欢听歌和观看电视电影,尤其是英文电影,所以,英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而且视听效果比较好的英文电影,供学生观赏。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德育。高三的学生经历酷暑走过严寒,奋力拼搏着,练习卷堆积如山,疲惫不堪。这时一部英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可能就是一剂强心剂。看完电影,教师可以就电影用英语和学生交流看法和体会,影片主人公30岁的银行副总裁安迪因为妻子及情人被杀而被误判无期徒刑,肖申克在监狱备受折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求,最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不懈努力而重新获得自由,其深远的教育意义感化了所有学生,因为这是一部给人勇气的电影,告诉高三的学生不论任何人,只要坚持信念,顽强拼搏,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和学生知识还要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合格”不仅是知识合格、能力合格,更重要的是道德合格。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才会使其知识和能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琴.高中英语教学中隐性德育教育[J].校园英语,2009(01).
[2]刘亚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延展学生的多种能力[J].中国教师,2014(08).
编辑 薛直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