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
2015-03-30姜玲
姜玲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师生活动的媒介就是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是老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告别应试教育,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体?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有趣生动地吸引学生?我认为教学问题的设计是一个关键。下面我从自身的一点经验,对如何设计课堂的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一、问题设计要细而小,且环环相扣
当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时,设计的问题要做到既细又小,要纵观全文,环环相扣。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过大过宽,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你的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你的“一言堂”。只有问题细小化、具体化,学生的思维才能融入教学活动中来。也只有问题设计好了,学生才能一步一步把握所学课文,层层深入,从而理解全篇内涵。
二、问题的设计要新颖,要有亮点
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设计不要千篇一律、寻找套路、墨守成规。我们要跳出圈子,巧设问題,做到既新颖又有亮点。要让学生每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哪怕就是介绍每篇课文的作者,都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去了解,只要学生有了“想”的念头,他们的兴趣也就来了。
三、问题的设计要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东西,结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无话可说,造成课堂教学活动沉默是金。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
四、问题的设计要有程度化,关注学生层次化
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关注程度化问题的设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由于各阶段的学生发展能力不同,在设计问题时,要因人而设,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教学主体的作用。
五、问题的设计要有探究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巧设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发散性。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当然,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丰富多彩、变幻无常的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变版,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这是我们众多一线语文教师应该长期探究的问题。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