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下有效的数学活动的构建

2015-03-30胡林涛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图象动手解题

胡林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借助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动手实践活动的构建

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效数学课堂实现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数学教材,有意识地搭建自主实践的平台,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实践、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相关知识时,为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也为了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率,在有关图象性质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描点法”自主描绘一次函数的图象,比如:y=x+1和y=-x+1的图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从左到右的图象趋势等等,并思考函数图象倾斜方向与哪个因素有关。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自主探索活动的构建

數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自主探究活动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的“边角边”的判定定理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B=∠E,BC=EF,证明△ABC≌△DEF;②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B=∠E,AC=DF,证明△ABC≌△DEF。这两个问题的设定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明确SAS中的角指的是夹角,不是对角。而且,这样的自主证明、探究的过程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逐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三、合作交流活动的构建

合作交流活动是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样的活动过程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解答“在△ABC中,BD和CE分别是∠B和∠C的平分线,AG⊥BD,AF⊥CE,求证:FG∥BC”时,引导学生对该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找到学习多种证明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要构建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也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最终也促使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连红.浅议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8).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图象动手解题
我也来动手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用“同样多”解题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动手演示找错因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