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5-03-30乔安瑞
乔安瑞
摘 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关系。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收获了新的知识,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没有任何的进步,那么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得再好,也谈不上有效性。以下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讲为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和思考,而且在阅读技巧和方法方面的讲解较少。例如,传统教学方式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的学生在睡觉。(2)在阅读教学中,过度重视对语法的讲解,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减少。错误地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讲解词汇和语法,不重视阅读,甚至把阅读时间安排在了课下,让学生自己阅读。(3)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上学生都不说话,形成哑巴英语。(4)教师不够重视教材,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导致对教材一知半解。通过以上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改变观念,学为主体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指导学生做一些阅读方面的训练。锻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采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对陌生词汇的学习。
二、课前预读,提高质量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并且根据学习内容和知识点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了预习,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快速进入状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也可以进行预读检查,增加课前预读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英语的学习中,阅读能力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那么,要怎样阅读,阅读什么内容呢?在课前预读的基础上,要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如,指导学生运用整体阅读法、略读法、读跳法、训读法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读的引导,对于预读习惯差的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特别差的学生就要推出一些措施,强制学生养成预读的习惯。对于做得好的学生也要给予奖励。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读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精心设计,以问代教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运用以问代教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和预读的执行情况。通过提出问题,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当然,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在重点和难点处设计问题,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实现教学目标。
四、巧妙讨论,优化阅读
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巩固阅读成果,同时也可以拓展知识面。在教学中运用探讨的方式,也是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采用辩论法、表演法、采访式等方法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好方向,不能漫无目的,否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开拓学生思维。(2)问题要把新旧知识相结合,温故知新。(3)问题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有效性教学。
五、激发兴趣,适当延伸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这样做:(1)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资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视角的资料来阅读,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阅读材料要篇幅短小,难易适中,避免生僻的词汇。(4)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历史故事,有的喜欢风景描绘等。
六、加强交流,和谐高效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很有幫助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关注,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路程还很远,在师生的不断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付兰.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2012(0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