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的比较
2015-03-30徐军
徐军
摘 要: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同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二者在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师资力量与实习实训需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共性。但是因为招生对象、学制、办学主体、生源状况、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不同,二者在实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旨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的优势、特色和缺陷,指出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高中后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比较
一、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的共性
1.办学方针
教育部高教司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这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
2.培养目标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2000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34号)》中,对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3.培养模式
教育部高教司在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现代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4.毕业文凭
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都属于普通高等学历。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业期满、经考核成绩合格后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证书注明五年一贯制专科字样,此学历为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与高中后高职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二、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的差异
1.招生对象与学制
五年制高职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高中后高职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学生,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指的是三校生,即中专、技校和职高应往届毕业生,学制为3年或2年。
2.学籍管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学籍分段注册、分段管理。2002年3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教职成[2002]2号)》(简称《几点意见》)明确指出,“前3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后2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即前3年为中专学籍,后2年为大专学籍。而高中后高职不存在这样的分段管理问题,学生始终为大专学籍。
3.学费标准
五年制高职学籍实行分段管理,学费也相应执行分段收费。按照国家规定,前3年的学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缴纳学费,享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和免学费政策,后2年则按照普通高校大专收费标准缴纳学费,在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贴等方面享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相同待遇。高中后高职不存在这样的分段问题,学费标准一直按照普通高校收费政策执行,享受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贴等待遇,不享受免学费的政策。
4.教育管理
五年制高职学制比较长,恰好跨越了未成年和成年两个阶段。学生刚入学时年龄比较小,自律性比较差,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严格管理,适合于采用中专管理模式。但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心理、思想开始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变强,热衷于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向往丰富多彩、比较自由的大学校园生活,这时不能再用过去那种死板、僵化、严格的中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应改用比较宽松的高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但是这两个阶段的学生同处一个校园,很难实行两种管理模式。高中后高职虽然生源素质有差异,但因为都进入了成人年龄段,思想、行为相对成熟,适合于高校管理模式,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三、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各自的优势
1.五年制高职的优势
(1)贯通中高职的学制科学合理,教育效益高。首先,五年制高职学制5年,与读完高中再升入高职共6年的时间相比少1年,缩短了达到同等学力的修业年限。其次,五年制高职采取五年一贯制,可以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中、高职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避免了因教学内容重复所造成的学时损耗,有效解决了中、高职的衔接问题。同时因为减少了高考的应试复习环节,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有效教学时数,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益。最后,学生在校时间长达5年,有近2/3的时间用于专业技术教育,学生可具备更宽广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更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
(2)特别适合于需反复训练、培养时间较长、复合型教学内容多的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段,再加上在校时间长,保证了充裕的专业教育时间,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及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因此特别适合于要求反复训练、培养时间较长、复合型教学内容多的专业,如:加工制造类、艺术类以及高级护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这些专业具有现场、综合、反复训练的共同特点,即知识与能力中的相当部分必须在实践场所经过不断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而五年制高职学制时间长、专业技能训练时间充裕这些特点,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2.高中后高职的优势
(1)学生文化基础好、素质高,管理难度小。高中后高职招生的主体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自学能力比较强,文化基础知识更为扎实,学业表现普遍优于五年制高职学生。高中后高职采取的是高校管理模式,校园空气比较自由活跃,学生热衷于组织和参加各种体育、文娱、社团活动,接触面更广,眼界更宽,锻炼机会更多。学生在组织管理、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更高。高中后高职的学生已进入成人阶段,思想、性格比较成熟,法律观念、自控能力较强,所以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压力较小,不像五年制高职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生管理
问题。
(2)国家扶持力度大、起点高,办学条件好。高中后高职的办学主体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这些院校有的过去就是大专,历史比较悠久;有的前身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后期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有的是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相比五年制高职院校,其起点高,办学条件优越,无论是办学标准、政府的投入力度,还是经济实力、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等,均远远高于五年制高职学校。
四、对于发展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的建议
1.国家应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形成整个社会重视高职教育、尊重技能人才的舆论与氛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制造业开始努力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粗放发展向精益制造方向进行全面战略转型。国家应抓住这一契机,一方面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一方面营造以掌握技术、技能为荣的社会氛围,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
2.明确将五年制高职提前到与四星级普通高中同批次录取
现行的录取批次将五年制高职放在四星级高中之后,与三星级高中同时录取。但在现实中,出于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优先将优质生源安排在三星级普通高中,甚至将优质生源安排在当地的职业高中,使得五年制高职的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有很大优越性,但生源质量不好,再好的模式也没有用,所以应将录取批次提前,鼓励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报考五年制高职,提高生源质量。
3.国家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五年制高职的扶持力度
五年制高职院校起点比较低,综合实力差,师资力量、实习实训设备等历史欠账较多,要加大对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投入,需要国家给予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同时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应给予扶持,比如进一步打通五年制高职的升学通道。如果五年制高职的升学渠道比较畅通,就能够吸引更多优秀、有特长的学生报考五年制高职,更有利于五年制高职的良性发展。
4.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应与高中后高职有所区别,集中发展特色专业
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的培养模式各有优势,专业设置也应各有侧重。在实践中,往往是高中后高职开设什么专业,五年制高职也开设什么专业,不能充分发挥五年制高职的优势。今后的五年制高职校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应认真调查,详细论证,尽量选择岗位技术含量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长、技能熟练程度要求高等符合五年制高职培养特点的专业,努力办出五年制高职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党德强,杨公科.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2).
[2]何锡涛.新老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
[3]姚延芹.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