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途径探索

2015-03-30张帆,包淑芝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技术型双师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张帆(1986-),女,黑龙江大庆人,讲师,从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校转型发展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YKYZX-2014-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063(2015) 05-0157-04

收稿日期: 2015-05-04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5.037

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目前,地方区域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奇缺,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不能学以致用又难以就业。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然而,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仍面临着诸多困惑,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院校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师思想观念陈旧、自身转型缓慢、师资队伍结构不优、教师实践能力薄弱、服务地方能力不足、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道路,是当务之急,直接关系其生存和发展。

一、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维度复合定义。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职业教育发展,“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也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新内涵。目前,进行应用技术型转型的院校多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心,接受社会评价。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需要建设一支既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一是这样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治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1]传统的“满堂灌”讲授式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破除陈旧的思想桎梏,进行教学方法革新,是教师转型发展的基石。二是要求教师既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有与地方经济和行业系统密切联系的渠道,具备较高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和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三是要求教师既有科研能力,又具备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在理论与实践中求真务实,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创新;在生产实践中创新,始终处于生产实践的最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各方面已达成共识,但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和挑战。多数院校师资转型尚未实现,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

(一)思想观念落后

许多教师观念跟不上变化,仍是传统本科教学观念。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办学定位理解不透彻,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不深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对“双师型”转型的培训参与不够主动。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观念背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的差距。许多教师质疑“都成本科了,还要追求应用技术型,岂不是又回到了过去的专科”。教师向“双师型”转变,要进企业锻炼、了解基层需求、要能实际操作,不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一定冲击,而且要分散一部分搞科研的精力,因此,很多教师不愿主动转变。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技术专长,这样的师资如何适应学校转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

高校教师受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思想影响颇深,教学内容陈旧,重视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实用性差,普遍存在教学理念陈旧的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一部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的心情也十分迫切,积极学习和尝试新型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已经将新型的教学法运用到课堂中。由此可见,不是难在教师更新教学方法的态度,而是难在如何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许多教师还不了解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不懂得应用技术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对现代企业文化及所需人才也不够深入了解,因此,通过什么途径让教师又快又好地更新教学方法,把适用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去是需要解决的难点。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优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推进教师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师资队伍普遍存在职称、学历、年龄和专业结构上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高学历少、高级职称少、青年教师多、专业人才缺乏、“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双师型”队伍结构不够优化,指导实践课的教师少,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转型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学校的转型发展和文化建设存在巨大差距。尤其在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新办专业和特色专业上“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基础薄弱,尚待深入构建。

(四)教师实践能力薄弱

一方面,在学校“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中,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的少,能胜任实践教学的少,通过短期培训获得资格的多;能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少;可见“双师型”教师并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重大,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走出校门到走进校门,普遍存在重学历、重理论水平,忽视教师行业背景及实践能力,可以说是“清一色”理论型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薄弱,又存在教学任务重、家庭事务多、经济基础薄等困难,因此实践锻炼机会少、时间短、效果不明显。即使是从企业招聘的“双师型”教师,不与时俱进,也慢慢变为“历史双师型”教师,削弱了实践能力。

(五)社会服务能力弱

教师对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共赢的结合点。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企业如何从中获益。如果“双师型”教师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很好地为企业解决技术、发展和培训等方面问题,企业就会由资源的提供方转变为与院校的主动合作方,这是校企合作成败至关重要的一点。“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水平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普遍薄弱,不能得到企业的信任,成为校企合作的阻碍因素。

(六)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不健全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从企业单位引进人才的渠道还不十分畅通,所以教师的来源主要还是依靠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绝大多数转型中的高校师资引进力度不够,渠道不广,目前也没有几个学校向社会公开招聘行业或企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担任专职教师,没有做到广纳贤才,还没有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缺少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此外,学校大多数教师没有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担任指导教师也仅限于挂名,专兼职教师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达不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不论是引进人才还是内培人才,所有人都需要一个认识和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定位的办学理念转变与素质提高的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操作性强的培养体系。

三、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构筑系列学习服务平台,加快教师思想观念转变

学校要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必须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通过学习服务平台,激励教师主动投身教学改革,倡导教师实际操作,是十分必要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需要“应用技术”教育,相当多学校只有口头动员而没有实际行动,使教师心里一片茫然,不知应怎样转型?向什么方向转型?怎样检验转型?因此需要构筑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平台,帮助教师明确方向、找准路径、促进自身转型。例如,可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示范课观摩、设立应用技术专项教改项目等活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实践课程培训强化教师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力;通过网络等平台开展教师互动加快教师思想观念转变。

(二)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采取长期学历进修与短期非学历进修相结合、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综合进修与单科课程进修相结合、到企业顶岗实践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培训,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培训,实施“教师暑期外出培训工程”,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考察 ①。专业和基础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进修,学习一线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结合外引办法,加快名师工程建设。加强校本青年教师职前、职后培训,鼓励现有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考试,成为“双师型”教师。健全青年教师的培训体系,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改进新教师岗前培训方式,分类分批对青年教师进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应用型技能。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机制,采取“教、培、学、做”四位一体模式,针对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困难,结合理论教学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再将培训成果运用于教学中,指导教学,将培训落到实处,不拘于形式,采取有效的手段对教师培训进行考核评价。

(三)开拓多种渠道,实施校企共建,建立应用技术型兼职教师资源库

第一,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业人士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通过这个平台加强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第二,校企之间实行互兼互聘,人力资源互补,教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获取企业的信任及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 [2]。第三,聘用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校内课程的兼职主讲教师,也可广纳良才如聘请一些已退休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作为兼职教师 [3]。建立应用技术型兼职教师资源库,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待遇标准。总之,应通过校企互动,充分利用双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实施校企共建,促进校企双赢。

(四)开展多方合作,加大应用技术型教学团队和创新性科研团队的建设

学校应充分利用师资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服务,获得企业信任,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共享企业人才资源优势,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团队,广泛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和改革、教学方法的探讨等活动,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团队。

(五)制定合理规划,打破制约,建立灵活用人机制

第一,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广纳贤才,积极引进职业道德好、专业能力强、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职教师,补充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去。第二,聘任可以采取短期、中期、长期、终身合同等形式,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方法,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教师岗位进行分类管理,分为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实训三大类课程主线。将“双师型”教师作为办学的主力军,“现有师资”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新增师资”主要聘选具备行业企业背景,具有“研究生毕业证、高校教师资格证、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证”的“三证教师”。坚持“为我所用”的聘用机制,确保拥有一流师资队伍 ①。按照“积极引进、着力培养、择优聘用、逐步优化”的思路,加快推进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不断更新“行业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聘任库”,将引进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

教师转型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彰显院校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当然,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并不是学校或教师单方面因素就能够决定的,它具备应用性、开放性、前沿性、独特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设更多还停留在呼吁和探索的表面层次,缺乏对“双师型”教师内涵与措施的深度挖掘,缺少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实施策略与实践操作的深入研究。因此,积极探索有特色、操作性强、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体系才是促进师资队伍转型的关键。只有坚定转型的决心,加强转型的力度,分阶段按步骤稳步推进建设措施,才能建立一支真正优良的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技术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