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生活世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解析

2015-03-30胡陆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态度价值观世界

胡陆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1 生活世界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

1.1 生活世界与教育

生活世界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当代哲学大师胡塞尔的著作中,是指人们生活在其中,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生产得以进行的具体的现实的日常生活场域。主观化、相对性、非课题性、奠基性、直观性是其主要特征。后来哈贝马斯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认为生活世界的知识是“背景知识”,确信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的基础[1],具有整体性、直接性等特点,强调生活世界是交互主体性的社会生活实践。从这两位大师对生活世界这个概念的阐述,以及后来有关学者对生活世界的论述与运用,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世界就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世界。斯宾塞基于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索,提出了有名的生活准备学说,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生活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指教育要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针对斯兵塞的教育准备学说,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在他看来,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亦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2]57。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思想,从教育来看生活,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即赋予生活教育的意蕴,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这几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出发,对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都提出了相应的见解,认为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脱离生活来谈教育,也不能只生活而不进行教育。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并存共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包括人类的精神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也必定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相融合的世界,是学生知识不断丰富,人生阅历不断增多,情感态度价值观日渐形成的生成的世界。

1.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之一,是针对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以双基为标准,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轻视对学生的情感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教育而提出的。在《基础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被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目标之一。情感,在心理学当中主要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感受和心理体验;态度则是对某客观事物做出的比较稳定持久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价值观则主要是主体对事物的作用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3]7。由此可见,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相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一个概念,它比较抽象,是属于非智力因素层面的,又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和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却面临着如何正确理解,如何有效落实等问题。

教育与生活世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操作和示范而习得,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不同。由于它所具有的内隐性、空泛性和抽象性,在实践过程中的落实不如人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生活生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可能脱离他们的生活世界,即不可能脱离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经验是间接经验转化为个体精神财富的中介和加速器[4]127,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仅仅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实现的,更是要通过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生活为基点,来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 基于学生生活世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1 加强课程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当下的生活和可能实现的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在课程的实施当中,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知识,他们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从这点来看,学生既是课程的主体又创造着课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与同学的交往当中,与教师的互动当中,与周围人群的交流交往当中,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巧妙的变化。

教师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并非一成不变、静止不动的教育要素。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也是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更多的可能是利用课堂教学间接影响并促成学生思想感情方面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意识,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他对学生生活进行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当中,他必定会渗透进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人生体验,这些也必定会以课程的要素为形式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教师是课程的主体,落实三维目标时需要具备鲜明的课程主体意识。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互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落到实处,要求教师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选择课程内容,处理课程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变革学习方式。

2.2 在学生的课堂生活中渗透三维目标

学生的课堂生活不仅指他在校学习,而是包括知识的学习、与同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下构成的课堂生活。这些生活内容蕴含着丰富和珍贵的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过去的课程忠实执行者转变到相互调试取向和课程创生。课堂是教师落实三维目标的主要场所,情感态度教师观主要还是在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他有预设的课程,并且又会在预设的课程中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而有所调试。教师要创造一堂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教育意蕴的课,让学生对所教的内容产生兴趣、学习的欲望,并且愿意聆听老师的讲课,这一切都必须从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从他们的生活世界出发,才能找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点。让学生学会在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断创造与超越,只有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从身边的的教育情景出发,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学科课程的学习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只有具备活动的特点,成为学生的经验过程,才能防止出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抽象出来进行教学的现象[5]。学生的课堂生活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同伴关系构成了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关系包括课堂中的交流和沟通、竞争和协作,也有课堂纠纷和冲突等等。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脱离班集体或同学而独自学习,学习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学习,真正的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Wdntzel认为,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个体获得学业成就,教师应当引导同学间的关系健康发展。无论是学生在校的学习,还是自己理解领悟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都离不开生活经验,他们的学习必定是以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的。同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细腻的情感,只有在集体中,只有在童年周围的人们经常的精神交往中才能培养起来。

2.3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冲突

教育是学生生活、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的生活和社会、自然和家庭的各种因素交叉联系着。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之前,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是非观念。每个学生的人生经历和起点都不同,他们都是未完成的人,所以教育不应该期望培养出统一规格的人。我们寻求的是过程的统一性,不是产品的统一性[6]90。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书本知识的讲解、老师的道德说教而获得,它必须以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和知识理解为基础。学生的道德认知不乏错误的成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重构道德认知,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活世界的碰撞和交响而达到新的水平,从而纠正那些错误的思想倾向,重构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通过集体影响个人,也通过个人而教育集体,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1]郭文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8-13.

[2]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4]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

[5]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40-46.

[6]卡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态度价值观世界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态度决定一切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