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思考①
2015-03-30颜剑雄程建伟杨森
颜剑雄,程建伟,杨森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广东深圳 51817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思考①
颜剑雄,程建伟,杨森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广东深圳 51817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应围绕以下方面开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工作模式从危机干预模式为主转向预防发展模式为主;重点工作对象从少数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转向绝大多数正常学生;主要工作重点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心育资源。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目前,90后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这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自信、积极、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同时,由于与本科院校学生定位不同,文化成绩相对较差,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受挫[2]。中山大学对广州市9所高职院校3 500名大学生的调研发现,有682人有过自杀倾向,约占被调研学生的21.3%[3]。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4]。面对新形势,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
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的创新
高校教育者秉持何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直接决定其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影响其选择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探索,并制约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5]。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是基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论开展。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均是问题心理学取向,强调关注工作对象身上所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各类症状的消解。而多数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工作开展实际上关注的也是少数问题学生的咨询辅导。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被认定为安全底线部门,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会因为心理相关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在此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免因此存在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引导、重个别咨询轻团体辅导、重危机干预轻普及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关注心理疾病的防治,更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要预防各类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更要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正确定位应该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激发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人格状态。
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的转变
传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强调对这些学生开展识别、干预、转介等工作,避免因各类心理疾病导致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这种工作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绝大多数正常的学生因此而游离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范畴之外,导致心理教育工作成效较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此外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出现并非朝夕之功,很多问题都是当事人的困扰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断积累造成的。所以,一旦等问题出现后再去寻求解决,往往就会变得比较棘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致力于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工作技能的训练,还应该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应该从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转向绝大多数正常的学生群体。
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的落实
3.1 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智力资源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决定着心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加强心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对学校心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
教师队伍多数由专、兼职老师组成,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心理教师队伍是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要强化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师资建设,做到专职老师专家化,兼职老师专业化。专职心理老师是心理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成长是提高心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在制度上保证专职老师工作的专业化,同时为专职老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保证老师们专业的成长性,为专职老师成为业内专家创造条件。兼职心理老师是心理工作开展的骨干力量。学校应当在制度上为兼职老师开展工作创造空间,将兼职老师的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为兼职老师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考核,提高兼职老师的专业能力。
学生队伍是心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普遍存在人手不足、供需失衡等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数量有限的心理专兼职教师,是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的需求的。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工作队伍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立有班级心理委员,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要做好学生队伍的管理、培训工作,明确学生队伍职能,整合学生队伍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知识宣传、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以及协助处理中的作用。
3.2 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现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6]。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多以知识讲解和案例呈现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存在知识化和理论化的倾向,且多围绕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压力等心理问题开展,关注的是如何排除大学生的各种困扰和缓解压力,忽视了对个人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受活动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因此将各类切合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融入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经典的价值拍卖活动可以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章节课程,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取向,更好地明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在普遍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之外,辅以主题丰富、内容系统的心理主题选修课程,如个人成长主题的活动体验课、人际关系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等课程,由于更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感受,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建立起多层次、有特点、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体系,丰富相关的心理选修课、活动课,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主地配置课程,能有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
3.3 心育资源的整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
高校一般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缺乏对各教育资源的整合[7]。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如果只靠数量有限的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会陷入疲于奔命或是力不从心的尬尴局面。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心育资源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校内资源的潜力,加大对于专职心理教师的培养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政策和制度方面鼓励专职心理教师向专家化方面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院系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分批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及各类相关学习培训,并安排其中的优秀分子协助参与学校各类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化解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数量有限的尴尬。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理论精深的心理专家来校讲学,并定期对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进行培训和督导,能够有效提高学校心理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学生心理咨询的服务质量。此外,201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曾明确指出,只有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才能开展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相关工作。因此各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与当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立工作联系机制,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定期邀请精神专科医生来校坐诊,建立在校学生就诊绿色通道,建立起心理疾病学生的识别、转介、干预、追踪机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安全。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重点,确保大多数学生能从中真正受益。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黄丽娟.“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梁华妮,郭丽,宁静,等.大学生自杀倾向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25-1127.
[4]蔡春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5]赵存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03-105.
[6]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7]孔超,陈莉,王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372-373.
(责任校对 龙四清)
G445
A
1674-5884(2015)07-0140-03
10.13582/j.cnki.1674 - 5884.2015.07.045
20150403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25C100)
颜剑雄(1982-),男,湖南郴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