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2015-03-30赵莹
赵莹
(郑州市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12)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赵莹
(郑州市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12)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 “官”者必须以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党员干部要在人民公仆的角色上定好位,必须见贤思齐,以君子为榜样,借助群众这面镜子,常检自身之过错,常查自身之缺点,常修思想之品德、常立为民务实清廉之要求,才能真正做一个新形势下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民公仆。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君子”,指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或者说,是对掌权者的一种期许。任何人都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君子,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罪人。君子之所以 “俊”,圣贤之所以 “胜”,是因为他们注重改其过的精神历练,勤于修身养性,不断打造完美的自己、创造完美的世界。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修身归根到底是和自己作斗争,是信念操守和个人欲望作斗争,是 “是与非” ‘“美与丑”、 “公与私”的斗争,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是对 “精神污染”的一种 “积极防御”。 “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的君子之风范,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最佳概括。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所以倡导党员干部要以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在于 “君子”之德、之品、之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范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坚持以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风尚,严格要求修为善之德、铸为公之魂,行为民之政,这本身就是用传统美德育人、净化人,要求人、塑造人,是今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嫁接并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有着远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的时代价值。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关键在于认识自身的“常若己过”。在历史上之所以出现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风气,在于君子之德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带动力。不过,更在于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我解剖。人能成为君子,最可贵的在于能正确认识自己,一分为二看待自己,有 “常若有过”之悟、之省、之感。君子有微言,无谬言;有辨言,无赘言。源静则流清,本固则风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存心
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君子高风,自非圣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其明,必有所蔽。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罗马人西塞罗曾说: “所有的人都是有错误的,但固执错误者就是蠢货”。莎士比亚更是明言: “为过失辩解,那么过失就会更醒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君子不文过饰非,才是真君子,让人有敬意。 “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倾于修养、改过,有素养的人,都是谨慎持重者;而出问题、成灾的人,多是那些有错不认错,有过不改过,心存侥幸,自我要求良好和约束不严的人。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 “弓调而后求劲,马服而后求良。”君子的 “过也,人皆有之,见之劝也,其幡然而悔”的品质,是非常值得今日的党员干部学习的。 “是非审之于己,得失听之于人”; “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党员干部在紧张的工作,复杂的头绪中,要时常停下来,想一想,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歇一歇,积蓄继续,就会感到前进中有那么多美妙、韵致的自然之美、生活之趣,人际关系之歌。人之所以为仁,在于能够以理智约束自己。多一点满足,少一点贪心;;多一点主见,少一点盲从;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这样,才让我们回到生活应有的轨道上来,深入思考人生的本质,静思、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一切。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应着眼于修身改过。
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格,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美好。 《周礼·地官》说: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古人云: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对自我能审之、省之,纠之、改之。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损失,用伤别人的手段来掩盖自己缺点的人,是最可耻的。 “刀口向内”,多一分心力剖析自己,才能看清自己。世界上最难管的是人,人最难管的又是自己。智者用它来理解和宽容别人的短处,愚者用它来掩盖和开脱自己的过失。 “道德纯备,智慧甚明”。认为别人最聪明的人,他才是最聪明的人;认为自己最聪明的人,他才是最愚蠢的人。智者知人,智者知己。先自治而后治人谓之大器。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人难免犯错误,君子亦如此。子贡总结说: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社会的变革,很大程度上靠识大体的 “君子”来启动。占据 “君子的党员干部,起着指导社会及为民的表率作风,正如孔子所说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所以凡君子,都有着朝有过,夕改,则怀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事亲,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人格高尚的人不一定不犯错误,但错误并不能否定人格的高尚。人格低下的人不一定犯错误,但不犯错误甚至政治上青云直上,经济上腰缠万贯,并不能抵消人格的低下。知错而改讲德行,就会像水一样,哺育众生;有情义,谦下和顺;有智慧,动静转换;有勇气,无惧无畏;有心胸,包容万象;有分寸,处事有度;有志向,信念执著。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在 《思想录》中这样说:“毫不疑问,充满了缺点乃是一件坏事,但是充满了缺点而又不肯承认缺点,则是一件更大的坏事;因为它在缺点之外,又增加了一项故意制造幻觉的缺点”。是的,指望从 “制造幻觉”——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 “文过饰非”来掩饰缺点,是于事无补的。
要通过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不断修身、改过,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绩写满、写好人生的这 “一张纸”,在这张白纸上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责任编辑:李成林]
2015-03-10
赵莹,郑州市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