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2015-03-30谢素艳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连市环境保护垃圾

谢素艳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市情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3)

大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谢素艳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市情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3)

大连市在快速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进程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比较严峻,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进程中,加强大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大连市在快速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进程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特别是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大连生态城市,推动各区市县生态创建工作以后。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的不科学、不规范,乡镇企业不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连市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比较严峻,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目前大连农村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有待加强

大连市一向致力于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在《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0)》中,明确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是化工企业的搬迁缺乏全局性、长期性规划。比如大连染化集团的搬迁改造,第一次由大连主城区黄金地段搬迁到甘井子前关村,后来由于前关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得不再次搬迁到普湾新区松木岛化工园区。而松木岛化工园区位于普湾新区的核心区,普湾新区现已升级为国家级金普新区,作为大连新市区的核心区和大连新的城市中心的定位,又使松木岛化工园区处于尴尬的境地,搬迁成本过高,不搬必将会对金普新区的发展带来负面的环境影响,进退两难。福佳大化当初的搬迁改造也存在类似问题, “7·16”事件对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至今也难以完全消除。其次,为解决城市化建设用地需要,“劈山填海” “劈山造城”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自然景观和森林植被、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尤其是部分矿山无限制的过度开采,导致大量植被被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等自然灾害频

发。一些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继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问题都需要立足全域城市化的总体布局,从长期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并严格执行。

(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近几年,随着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大连市将主城区传统产业大规模的向北部沿海转移。污染较重的化工、医药、钢铁、水泥等企业已基本迁出市区,部分进驻北部县级市农村的相关工业园区,此举加快了以产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增加了农村的环境负担,严重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环境及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同时,为了加强环境治理,大连市在周边农村陆续建了一些垃圾焚烧、填埋和生物处理厂,每天要处理的各种垃圾达5000多吨。我们知道,垃圾的成分极其复杂,在未经过分类和特殊的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直接焚烧、填埋,除了会产生大量烟雾、灰尘外,一些如塑料、人造棉、电池等经过焚烧和填埋后会产生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饮用水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2][3]。

(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环境基础设施包括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近几年,大连市对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村屯道路、供水、亮化、绿化等方面得到较大改善,大多数村屯都设有垃圾集中投放点或投放池。但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废气直接排放,导致大气污染;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倒入旱井中,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生产生活垃圾未经分类、无害化处理,直接填埋或焚烧,造成二次污染,等等。调查发现,大连市农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废气、垃圾等无害化处理率远低于城市,截至2014年,其中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主城区100%,农村4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主城区90%,农村39%(数据来源大连市统计局)。

(四)乡村企业及农业种养殖污染严重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建、转产的乡村企业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污染较重的企业。受资金不足等影响,乡村企业很少按照相关规定购买必要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设备,企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直接露天堆放或排放,对空气、水、土壤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环。

在农业生产方面,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膜残留、农药化肥施用过量等情况日益严重。据统计,每年设施农业所使用的塑料薄膜有近一半残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品质,影响地表水渗透及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部分温室大棚连年种植相同种类的作物,导致连作障碍,产量下降。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和防治病虫害,大量施用农药化肥,而农作物吸收有限,大部分农药化肥都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饮用水源。另外,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农村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处理不当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影响饮用水质,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削弱土壤对有机物质的自净能力,阻塞土壤孔隙,使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密集、无序的海水养殖使近岸土壤沙化盐碱化,破坏近岸生态资源,引起水土流失及生态失衡;养殖的残饵、污染物沉积,污染近岸水质,改变近岸底泥特性;滥用药物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等。

(五)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生活方式和习惯仍较落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虽然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村民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生活方式和习惯仍较落后。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于池塘、路旁、房前屋后、田边、河道,致使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废旧衣物、塑料袋、农药瓶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能自然降解,严重破坏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土壤质量。餐厨垃圾、烂菜叶子等露天堆放,自然发酵,不但发酵时间长,而且气味难闻,影响村容村貌。

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农村作为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城市饮用水质的优劣,进而影响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应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坚持城乡环境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将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机制向广大农村延伸,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让城乡居民共享环境公平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一)全域谋划,总体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要注重长远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用生态学、持续发展的观点全域谋划,总体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规划来安排项目、落实资金,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 “宜居乡村”建设。各级政府部门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城乡统筹、突出特色,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改善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引导广大村民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习俗,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有了高质量的规划,还需要严格的执行。规划就是法,禁建区是高压线,坚决不能碰;限建区要控制,不能为所欲为;适建区要全力支持,大力发展。

(二)从 “招商引资”到 “挑商选资”

城市化需要产业支撑,近年来为了发展县域经济,各区市县争相开办了各类产业园区,在大规模移入主城区传统产业的同时,引进一些高精尖项目。一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 “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的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连要发展,更要生态。要找好产业和环境的平衡点,尽量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冲击,要由 “招商引资”向 “挑商选资”转变。建议相关部门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制定产业准入制度和标准,够标准的,大力引进;不够标准的,坚决不要。另外,要对现有存量项目进行转型升级,逐渐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落后的项目和企业,引进高效、节能、环保型项目。

(三)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生态城市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契机,多途径筹集资金,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和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机制。继续增加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大植树造林面积;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配套污水收集管网,保障已建成污水处理项目正常运行;增加符合大连市农村特点的村庄生活和养殖污水处理设施;继续加强重要河道、水库流域的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4],如普湾新区炮台街道小刘村,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站对生活、生产污水先处理再排放,使村民饮用水水质有了保障。加大复耕力度,全面修复农村废弃矿山的生态;推广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生产沼气,实施气化工程,等等。以点带面,通过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对于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严格环境准入,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落地。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促进乡镇工业规模化、集约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加快企业升级改造。

快速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相关部门要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推动科技下乡,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把农村种养殖业切实引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能力,转变服务方式,健全服务功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给予资金补贴,逐步更换现有普通塑料薄膜为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对现有塑料薄膜实行有偿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实行种养殖循环运作,等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循环利用型转变,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五)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重视农村环境保护科普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第一,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向村镇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和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村民宣传环境保护的利与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其公益和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第二,开展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利用反面案例,启示和提高广大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三,开展科普和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对村民的政策引导和文明生活方式的科普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引导广大村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第四,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减量包装的生活消费品,使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第五,动员村民将新农村六化建

设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建设与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六)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大连市已建立户村分类收集、乡镇减量转运、区县集中处理的三级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分类不够彻底,亟需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动员,自下而上行动。第一,要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聘请专业人士有针对性的指导村民垃圾分类的方法、步骤,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第二,依据大连市农村特点制定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做到赏罚分明。第三,对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分类,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处理。分类投放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可以给村民分发绿、黄、红三色垃圾袋或垃圾桶,并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在袋或桶上详细标注所盛装垃圾的种类、名称,要求村民严格按照袋或桶上的标注投放垃圾。村委会成立检查、监督小组进行时时检查,同时动员村民互相监督。对垃圾分类投放做得好的村民给与奖励,对做得不好的给与一定处罚。另外,安排专门人员上门或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垃圾。进行分类装车,运送到区县集中的垃圾处理点,经过分拣、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生物化处理或焚烧、填埋处理[5]。

[1]政协提案:大连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农村环境存四大问题[N].半岛晨报,2013-10-16.

[2]王敬民,云松,等.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污染全面治理的整体解决方案[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4).

[3]苗立永,刘珉瑛,郑修清.垃圾焚烧厂环评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2010(12).

[4]周林杰.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09(7).

[5]肖丽萍,喻晓艳.垃圾分类发展历程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14(34).

[责任编辑:于洋]

F328

A

1671-6183(2015)04-0054-04

2015-03-05

谢素艳 (1973-),女,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生态问题。

猜你喜欢

大连市环境保护垃圾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垃圾去哪了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