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研究

2015-03-30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医师

庞 敏

(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 409000)

用药安全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基础,在所有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是最容易发生风险的种类,患者临床中非常容易出现过敏、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我院在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进行讨论。旨在寻求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升不良反应的控制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600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使用药物均为头孢类菌素。600例患者中男性327例,女性27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5.6±28.9)岁。其中有30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另300例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

1.2 一般方法: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调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过敏史、生活习惯、情绪以及所处环境。所有内容均由患者责任护士、主治医师联合调查,并将结果整理记录。

1.3 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患者性别、所处环境均不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患者年龄、饮食习惯、治疗前后是否饮酒、是否为过敏体质、是否存在过敏史以及情绪等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详情见下表1。

表1 不良反应因素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

2.2 患者临床表现:30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有237例患者为过敏反应,占比例的79%,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皮疹、发热、哮喘,无休克死亡比例。有39例患者为消化道反应,占比例的13%;11例患者为泌尿系统反应,占比例的3.7%;6例患者为心血管系统反应,占比例的2%;5例为神经系统反应,占比例的1.6%;2例患者为其他表现,占比例的0.7%。

3 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都有严重的威胁,对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为主,300例患者中有237例为过敏反应,占比例的79%,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红斑、局部瘙痒、皮肤黏膜水肿等,部分患者临床中也会出现哮喘、静脉炎等表现。在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均即刻停药,并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休克、死亡表现。在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39例患者为消化道反应,所占比例的13%,仅次于过敏反应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大部分患者在停止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少数患者在给予雷尼替丁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此外,患者还存在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反应。患者临床中可出现由头孢菌类药物导致的肝脏一过性功能消失、减退或一过性肾毒性,患者多存在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异常,所有患者在停止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并无严重肝肾疾病发生[1-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多见于存在缺氧、脑损伤、癫痫的患者中,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失眠、癫痫发作等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多为使用头孢拉定的患者,患者可存在频发性早搏表现[3]。在其他文献报道中发现,头孢唑啉在滴注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显示为房颤,且上述症状均可在停药后消失[4]。

对我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后,我们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患者性别、所处环境均不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患者年龄、饮食习惯、治疗前后是否饮酒、是否为过敏体质、是否存在过敏史以及情绪等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治疗前要对患者所有可能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排查,并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评估风险发生率,提早进行预防。医师要熟练掌握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药物使用剂量,院方也要加强对医师进行培训,提升医师的专业技能[5]。医师还要严格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配伍,防止出现药物配伍错误状况。例如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肝素和阿司匹林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若与头孢类药物共同使用后很容易导致患者休克,严重时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6]。此外在治疗前要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对肠道内的菌群的功能造成抑制,尤其对维生素K 的生成抑制率最高,因此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消化道溃疡的患者要避免选用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多,医师在临床治疗中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评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用药安全。

[1] 刘雄.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症状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01:175-176

[2] 戎芳.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64-165

[3] 窦防修.基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索[J].医药与保健,2014,01:67-68

[4] 吴经云.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173-174

[5] 陈莲珍,王育琴,姜大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及不良反应[J].首都医药,2003,08:29-32

[6] 师桂英,张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39-140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类药物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