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CT 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3-30熊建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腰间盘疾病诊断腰椎间盘

熊建军

(宁夏第四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患者的下腰椎较易表现出突出的现象。伴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于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 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1]。为了分析16排CT 技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选择16排CT 加以疾病诊断后,最终获得效果显著,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5年02月1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随机分组。在C1组的56例患者中,男36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岁-7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6±6.50)岁;患者的疾病史为4个月-18个月,患者的平均病史为(14.9±2.5)个月;在C2组的56例患者中,男39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1岁-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9±6.51)岁;患者的疾病史为4个月-19个月,患者的平均病史为(15.1±2.6)个月;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主要选择16排螺旋CT 机针对患者实施常规轴位扫描,控制层间距为3毫米,控制层厚为3毫米,对患者实施4层的扫描,针对扫描相关数据进行有效调整。从上至下选择CT 机对患者实施L1-S1全腰椎容积扫描[2]。控制层厚为1毫米,控制重建间隔为0.5毫米,调整镜头视角为280毫米-330毫米。针对所有图像实施容积显示以及实施多层面建设[3]。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选择X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完成临床诊断后,在L2-L3段膨出差异方面,C1组与C2组腰间盘突出患者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可见表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针对青少年较为少见。以往针对此类患者主要选择普通CT 机进行疾病诊断。同普通CT 机相比,16排螺旋CT 机能够有效对患者实施轴位扫描,能够发挥极为全面空间扫描功能,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此外,在诊断准确率方面,优于普通CT 机极为明显,具有更加广阔的扫描范围,针对患者突出椎间盘同患者椎管之间距离可以进行有效明确。

表1 C1组与C2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对比[n=56,例]

本次研究中,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完成临床诊断后,在L2-L3段膨出差异方面,C1组与C2组腰间盘突出患者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有效证明16排螺旋CT 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选择16排CT 技术进行疾病诊断,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可以进行准确反应,将疾病的误诊率有效降低,最终获得显著的诊断效果,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取的参考依据,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陈帅明,楼益义.CT 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5(08):1338-1340

[2] 刘根梅,余如央.螺旋CT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7(04):179-180

[3] 宾怀有,龙腾河,陈武新.螺旋CT 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22):4146-4149

猜你喜欢

腰间盘疾病诊断腰椎间盘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已出版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
基于Web及知识推理的宠物狗疾病诊断专家系统
中药附子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