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沧州市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2015-03-30宋东平刘红新孟舰王迁武小娟李川

河北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链球菌葡萄球菌耐药性

宋东平 刘红新 孟舰 王迁 武小娟 李川

抗生素耐药是个世界性的问题,由于在发展中国家里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1]。在综合医院的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应用到抗生素,如不能对其使用进行有效监管则必然会造成细菌耐药的泛滥。而这种监管的前提便是对于当前细菌流行性及耐药特点进行有效监测[2]。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临床分离出的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鉴于细菌耐药存在地域性特点,故本研究不仅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指导意义,也有助于及时了解本地区、本医院的细菌耐药状况,为抗生素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株来源:去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同种分离株,共获得2013年我院临床分离出来的细菌1 465株。经英国先德(Sensititre)AutoReader自动荧光法微生物鉴定系统或常规方法鉴定到种。

1.1.2 抗生素及培养基:药敏纸片及培养基均为OXOID公司产品,青霉素和头孢曲松E试验条为瑞士AB BIODESK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药敏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检测,诸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等以及质量控制均按CLSI2009年指南[3]来实施。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链球菌ATCC49619。

1.2.2 E试验:肺炎链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抑菌环直径≤19 mm时,进行青霉素E试验测其MIC。对于非脑膜炎株肺炎链球菌,当青霉素MIC≤2 mg/L为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2 mg/L<青霉素<8 mg/L为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8 mg/L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 1465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051株占71.7%;革兰阳性菌414株占28.3%。菌株来源分布依次为呼吸道标本976株(66.6%)、尿液164 株(11.2%)、伤口分泌物 155 株(10.6%)、生殖道64株(4.4%)、血液47株(3.2%)和胸腹水等其他标本59株(4.0%)。见表1。

2.2 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表1 2013年临床分离细菌分布

2.2.1 葡萄球菌属:共分离出葡萄球菌属细菌32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29株。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株(MRSA)检出率45.9%,其余为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 CNS的52.7%,其余47.3%为敏感株(MSCNS)。见表2。

表2 葡萄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

2.2.2 肠球菌属:4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5.0%和45%,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则分别为45.5%、61.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见表3。

表3 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

2.2.3 肺炎链球菌:36株肺炎链球菌(均为非脑膜炎株)中,对青霉素敏感、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SSP、PISP)分别检出32株、4株。见表4。

表4 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

2.3 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3.1 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15.1%,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对本组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见表5、6。

表5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表6 肠杆菌属和变形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

2.3.2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本次监测显示我院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其中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为ICU患者呼吸道标本。见表7。

表7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

3 讨论

2013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多见,共1051株,占细菌总数的71.7%,与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所得数据接近(71.6%)[4],高于 2009 年中国 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所得数据[5]。在这其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约占革兰阴性菌总数的23.4%。在革兰阳性菌方面,在总共414株细菌里葡萄球菌最多见,共325株,占78.5%。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 45.9%和 52.7%,均明显低于 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所得数据(51.7%和71.6%)[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为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另外此类细菌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在15%以下。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检出率不断升高,在这类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对其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仅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状况堪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35.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小于20%,文献报道,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有直接抑制作用,后者对产ESBL菌株的抑制作用有所加强[6]。本组资料中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从ICU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其中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抑菌率为68.1%,虽然有文献报道其在体外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是体内活性常令人失望[7]。

在革兰阳性菌中MRSA、MRCNS检出率较高,但未检出对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肠球菌同样对于上述药物保持敏感。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为11.1%,另外我院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00%,至少在本地区应用上述药物治疗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感染时应该慎重,甚至避免应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对该菌依然保持了很好的敏感性。

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耐药菌的出现和快速传播改变了人们对抗生素应用的认识。特别是近年来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明显减慢,因此针对于细菌耐药的问题更加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严格监管[8]。及时了解医院致病菌流行特点及耐药情况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也是制订监管措施的依据。CHINET监测网络虽然在这方面提供了较多的信息资料可我们也应该看到细菌感染本身存在一定地区差异,耐药性问题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对本地细菌感染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有效控制耐药菌的泛滥提供指导,本研究便是在这方面作得一次积极尝试。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汇总本医院的微生物学资料,故存在一定片面性。将来还需要与其他医疗机构加强合作以总结沧州市、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的细菌流行及耐药性特点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并为相关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

1 Nguyen KV,Thi Do NT,Chandna A,et al.Antibiotic use and resista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a situation analysis for Viet Nam.BMC Public Health,2013,13:1-10.

2 Morrissey I,Hackel M,Badal R,et al.A Review of Ten Years of the Study for Monitor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ends(SMART)from 2002 to 2011.Pharmaceuticals(Basel),2013,6:1335-1346.

3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l.CLSI doeumenls M100 - S20.CLSI,2010,m100-s19.

4 朱德妹,汪复,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321-329.

5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325-334.

6 孙景勇,倪语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2,2:211-214.

7 倪语星,韩立忠,陈民钧主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从抗菌谱到临床处方.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5.

8 Finley R,Glass-Kaastra SK,Hutchinson J,et al.Declines in outpatient antimicrobial use in Canada(1995-2010).PLoS One,2013,8:1-7.

猜你喜欢

链球菌葡萄球菌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