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赋中鸟意象的构建

2015-03-29吴美卿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鹦鹉意象

吴美卿,方 敏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 521041)

论汉赋中鸟意象的构建

吴美卿,方敏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521041)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往往积淀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韵味。一直以来,鸟作为意象时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像汉代的赋作便与鸟结有不解之缘。不少汉赋家将文学作品与鸟联系起来,构建了许多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的鸟意象。各类鸟意象的构建寄寓着作者高洁脱俗之质、悲愤不遇之叹、人生困惑之慨以及英雄本色之蕴等寓意,成为汉赋文学的一大特色。

汉赋;鸟意象;内蕴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汉代赋作中,总会出现各种意象,其中鸟意象的构建较广泛。作者将鸟类写入客观的作品中,不仅细致地刻画描写其外部特征,描绘出其内在特点,而且融入了赋家自身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藉以表达自己的主观精神。鸟意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渗透了作家的审美情趣和生命体验,寄寓着深刻的文化蕴涵。

一、鸟与高洁脱俗之质

汉赋中有一类高洁不群、卓尔脱俗的鸟意象,这些鸟或形态奇丽,或习性不俗,赋家常借这些具有奇姿妙质的鸟意象,来比况文人自身的高洁品质和杰出才干。如祢衡的《鹦鹉赋》: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觜,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这里将鹦鹉称为灵鸟,描写了它自然而奇特的身姿、神采熠熠的美丽容颜、清脆美妙的鸣声、洁白的羽毛和绝妙的气质,之后又介绍了其才智聪明、善于人言。再加上鹦鹉嬉游于高山峻岭,栖立于幽谷深林,高飞时不胡乱集群,翱翔时必选择佳林的日常习性,自然而然的,它们就作为非凡、脱俗品性的象征了。就像作者所说的“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它们有资格与凤凰媲美,不屑与其他的鸟儿比德行。

祢衡咏赞“鸟之形质美”,从多个侧面、用多种手法赞美鹦鹉鸟的超凡不俗。先写其丽容丽姿,再写鸟的聪明辩慧和情趣高洁,一箭双雕,既显扬出鹦鹉鸟之奇美,又暗示自己志向的高超和才智的出众。

自祢衡《鹦鹉赋》起,出现了很多用鹦鹉鸟来寓意高洁品质的作品,如应玚的《鹦鹉赋》中“何翩翩之丽鸟,表众艳之殊色。被光耀之鲜羽,流玄黄之华饰。苞明哲之弘虑,从阴阳之消息。秋风厉而潜形,苍神发而动翼”。另外还有陈琳的《鹦鹉赋》,虽只有残句“咨乾坤之兆物,万品错而殊形。有逸姿之令鸟,含嘉淑之哀声。抱振鹭之素质,被翠羽之缥精”。但也体现了鹦鹉鸟形貌奇美、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特点,隐喻文人本身高洁脱俗的品质和高妙的志趣。

这一时期寓意高洁的鸟意象还出现在王粲的《白鹤赋》和张衡的《鸿赋》中。

《白鹤赋》:“接王乔于汤谷,驾赤松于扶桑。餐灵岳之琼蕊,吸云表之露浆。”王粲笔下的白鹤“餐琼蕊”、“吸露浆”,卓尔不凡,奇妙的白鹤鸟令作者发出由衷的赞美。而张衡的《鸿赋》,仅存序言,但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极力描写鸿鸟的高洁不群:“雅步清音,远心高韵,鹓鸾以降,罕见其俦。”赋家在对物象咏叹之时常把自我移入到对象物中,把对象物作为自己的化身,隐喻赋家自身高洁不凡的节操。

汉赋家善于在赋作中以各种鸟来自喻,不管是“奇姿妙质、众艳殊行”的鹦鹉鸟,还是“雅步高韵”的鸿鸟,无不显现出赋家的人格光辉。他们的思想、意志、品格,甚至生命和灵魂都融化到这些鸟意象中,物即是人,鸟的高洁脱俗之质喻示的也正是赋家们质美、格高。

二、鸟与悲愤不遇之叹

文人们人生最大的愿望是通过建功立业来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功名梦想,可自古士人的宦达是与君主的态度联系在一起的,在仕途上成功的人少,失败的或不被重用的人很多,[1]135所以汉代文学在表现文人的进取精神的同时,也难免有壮志难伸、落魄失意的感慨。尤其是到了东汉,士人失去了作为文学侍从参与重大政治活动的条件,社会的动乱给他们极大的震撼,[1]201加上现实不遇的压抑,赋家越来越多在辞赋中借用一些物象自喻,抒发自己的不平,其中鸟意象的使用最普遍。

汉赋家在无法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不幸遭际面前,往往会将自己的忧郁愤懑借用一些鸟意象表现出来,愤慨自己未能遭逢机遇,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如祢衡的《鹦鹉赋》中因物入情,物我合一,一方面借鹦鹉的奇姿妙质、聪明辩慧以自喻,另一方面也以其因才致祸、身困牢笼自况: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剪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寒暑。

作者极力描写鹦鹉陷入绝境,遭受生离死别、折翼困窘、离乡弃子的无奈与痛苦。尤其是对鹦鹉囚笼生活凄苦的描写:“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把鹦鹉拟人化,使它能感受到“萧瑟”的凉风,“容貌”竟然也变得“憔悴”。作者移情于物,隐喻自己寄人篱下、身不由己、失去自由的凄惨遭遇,和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内心痛苦,又暗衬出自己有志难酬、有才难展的愤懑情怀。

祢衡笔下的鹦鹉“归穷委命,离群丧侣”,而王粲笔下的鹦鹉则是“步笼阿以踯躅,叩众目之希稠。登衡干以上干,噭哀鸣而舒忧。声嘤嘤以高厉,又憀憀而不休”。“听乔木之悲风,羡鸣友之相求。日奄蔼以西迈,忽逍遥而既冥。就隅角而敛翼,倦独宿而宛颈”。这里表现的也是鹦鹉鸟困苦凄清的处境,笼中鹦鹉似乎与作者融为一体,“羡鸣友”而“倦独宿”,以鸟自喻,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孤寂落寞。

在汉赋作家中,杨修也值得注意,他拟化为鸟,借用鸟意象来抒发自己的雄才难展的失落,在他的《孔雀赋》序中云:

魏王园中有孔雀,久在池沼,与众鸟同列。其初至也,甚见奇伟,而今行者莫眂。临淄侯感世人之待士,亦咸如此,故兴志而作赋。

这里的孔雀鸟不正是作者本身吗?“寓鹑虚以挺体,合正阳之淑灵。首载冠以饰貌,爰龟背而鸾颈。徐轩翥以俯仰,动止步而有程。”孔雀鸟形貌姿态奇伟,也只能是在池沼中供人欣赏。[2]当作者看到孔雀这样的处境时,由物推人,观照到自己的心境,想到自身渴望追求自由理想,施展才华,希望实现抱负而屡遭挫折的际遇,不免产生失落之感,触景生情,兴志而作《孔雀赋》。

杨修恃才聪明,才华学识出众超群,曾有诗赞其曰“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但长久在曹操门下,因曹操妒才,才华无法尽情展示,就像“池沼中的孔雀”。作者以孔雀鸟暗喻自己的冷遇、壮志难酬、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感慨不幸的人生际遇,抒发不遇的悲愤之情。

鸟的际遇,与这些怀才不遇的赋家有诸多共通之处,虽然形体优美,也不免坎坷多艰,虽受别人喜爱,也难避小人嫉妒陷害,虽品德高尚却难免身遭不测,在鸟的身上折射出这些不得志的文学家的影子。在感慨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惊异相似之处时,赋家们怅然地看到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才深有感触地用鸟来暗喻自己身世处境之不幸、有志难酬之无奈,同时发泄自己的郁愤,使得作品被赋予了浓厚的悲怆之感。

三、鸟与人生困惑之慨

士人的命运与其所处的时代和形势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文人感慨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由开始的感慨生不逢时,到后面更多地集中在关于命运方面的慨叹,正如扬雄所说的“遇不遇命也”(《汉书·扬雄传》),由重视外在情势、机遇到关注自身命运。汉代赋家产生了人生困惑,而为了解除自己内心的疑惑,便构建了一些鸟意象作为自慰的对象。这些鸟意象是为抒发生存困境与人生郁闷而设置的,像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鸟赋》便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吊屈原赋》是贾谊被贬长沙时所作。当时他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初渡湘水,经屈原放逐之地时,产生了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深伤悼之情,写下了此赋。“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这里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世间贤人失意、小人得志这种不公平状况的极大不满,同时也是对自身处境的伤感——“逢时不祥”。面对现实的压力和人生的困境,作者心中滋生了对生命价值和人生走向的困惑,为何用谗言阿谀奉承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但随即作者又找到了精神慰藉:“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作者借凤凰这一意象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脱,凤凰在千仞的高空上翱翔,看到人君道德的光辉才降落,而看到德行卑鄙的征兆会远飞而去,这是他心灵上的一种自慰,尽管环境恶劣,也应当顽强地生存下去。从这我们可以感觉到贾谊疑惑的心境下旷达的精神世界。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社会黑暗,文人表现出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汉桓帝刘志时期,经历了两次“党锢之祸”后,社会动乱不安,文士们颠沛流离,居无安所,这时出现了一批以鸟喻人,以寄寓生存困境的赋作,其中以赵壹的《穷鸟赋》为代表。

《穷鸟赋》为赵壹咏物抒情之作,南宋郑樵《通志》中记载:“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壹乃贻书谢恩,为《穷鸟赋》一篇言情。”可见《穷鸟赋》是赵壹在给友人的致谢信时所作的,因赵壹为人狂放不羁,为世俗不容,屡次获罪,由友人救助才得以脱免,故写信致谢。在信中深感不能畅所欲言,于是就作此赋。

赋中写穷鸟的走投无路,其辞曰:

有一穷鸟,戢翼原野。罩网加上,机阱在下;前见苍隼,后见驱者;缴弹张右,羿子彀左,飞丸激矢,交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摇足恐堕。内独怖急,乍冰乍火。

作者通过对穷鸟险恶环境的描述,来抒发个人的际遇情怀和对现实的不满和抗争。鸟的困境也是人的困境,危机四伏,进退不得,托穷鸟以自喻,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世道险恶,抒发自己处境困惑、横遭迫害的愤激之情。

借鸟意象叹人生困境的赋作,由物到人,由人到物,往往都体现了文人本身的人生郁闷、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个人情志的抒发,由于他们被压制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地位,这些赋作家只能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托鸟这一特殊的物象来宣泄抒发自己的困惑和愤懑之情。

四、鸟与英雄本色之蕴

汉王朝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太平盛世,就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汉代文人普遍具有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他们追求人生的不朽,为了实现理想,可以忍辱负重,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牺牲生命。[1]135也正因为如此,汉代赋作家的一些作品中往往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刚强不屈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1993年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的《神乌赋》,是西汉最早的一篇民间寓言故事俗赋。作品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个完整的“禽鸟夺巢”的故事。[3]

雌往索菆,材见盗取。未得远去,道与相遇。见我不利,忽然如故。雌鸟发忿,追而呼之……亡乌怫然而大怒,张目扬眉,奋翼伸颈,嚷而大呼……遂相拂伤,亡乌被创。随起击耳,昏不能起。

这里塑造了一只雌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巢舍,与“盗鸟”作斗争,最后不敌“盗鸟”而身受重伤。当雌鸟发现筑巢的材料被盗走后,急忙寻找,疾速追上尚未远走的盗鸟,并在半道将它拦下。见盗鸟狡猾抵赖,作弄污蔑自己,雌鸟怫然大怒,张目扬眉,上前清点盗鸟偷走的筑巢材料,记录于案薄,从而导致盗鸟恼羞成怒,击打雌鸟。雌鸟被击中后负伤坠地,但它仍不妥协,挣扎着起来,又被盗鸟击打,直至昏厥倒下不能起来。在这里,雌鸟的刚强勇敢跃然纸上,面对恃强凌弱、行凶作恶的坏人时,她毫不畏惧,先是晓之以理,劝盗鸟改过自新,在劝阻无效后便勇敢地奋起与盗鸟搏斗,斗得遍体鳞伤。雌鸟虽小,却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其身上闪烁着英雄的光辉。

作者在《神乌赋》中借乌鸟向我们展现了不畏强暴、刚强不屈、敢于抗争的精神,展示了一个具有抗争意志、勇猛坚强的英雄形象。像这种表现抗争精神和刚毅品质的鸟意象还出现在其他赋作中,尤其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作品较突出。

汉末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拯救苍生、平定天下的救世情怀在文人心中滋生,成为他们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的内驱力。[1]210在这样的现实社会下,文学也自然而然呈现出昂扬积极、慷慨悲壮的风格。这时赋作中的鸟意象也充满昂扬拼搏、勇猛直前的精神。像王粲的《鹖赋》:

鹖鸟有着刚正不阿的廉风猛节,鸣声嘹唳,才勇劲武,超乎同类,这里集中表现的就是刚毅勇猛、气宇轩昂的斗鸟形象,在作者笔下,鹖鸟就是刚毅、廉正的化身,具有骁勇善战的英雄本色,从一侧面也反映了作者的英雄情结。

像这种具有英雄特质的鸟意象在一些文学论述中被称为“鸷鸟”意象,这是从屈原的赋作中引申而来的,屈原笔下的“鸷鸟”正是具有英雄勇猛、刚毅、善斗的个性和品质,彰显着在逆境中无畏、抗争的精神。

五、鸟与其他寓意

汉赋作品中还有一些鸟意象蕴含着其他的寓意,有比拟爱情的,有抒发遭冷遇后的悲苦心情的,也有表现闲然自得心境的。大量情感内容被引进赋中,表现了人性觉醒时期作家强烈的主体意识,也展示了赋作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一篇优秀的抒情小赋,它开了“宫怨”题材作品的先河,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陈皇后的口吻写她独居后的愁思和苦闷,和对爱的期盼与失落: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这里描述了对对孔雀在树上交颈相慰,翡翠鸟在池边双双栖息,而鸾鸟和凤凰鸟却一个朝南一个朝北飞去的景象,借鸾凤双飞来比喻夫妻的分离。[4]离群白鹤的悲鸣、失偶雌鸟的孤栖,更使一位失宠嫔妃触景生情。鸟是孤鸟,如同自己,美丽却形单影只,茕茕孑立。作者用各种鸟意象来映射陈皇后的心情,景物本无情,但却为作者赋予了最真挚也最催人泪下的情感纠缠。在作品中,这些鸟意象同人物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主人翁在面对这些物象时产生了孤独、寂寞、悲苦的复杂心理。

在司马相如笔下,《长门赋》中的爱因被冷落,是失落悲怆的;而在张衡的《闲情赋》中,爱情是美好、被渴望的。“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这里写作者想要亲自前往与心中的“美人”结下山盟海誓,却怕唐突失礼受到谴责,想请青鸟作信使递爱慕的信辞,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那种纠结、渴望而又幸福的心情。作品中主要写作者对美人的赞美和爱慕,借青鸟这一代表爱情的典型意象,来抒发爱情的美好和其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另外,张衡在《归田赋》中也创造出了具有特别寓意的鸟意象。赋中他描画了一幅明丽祥和、充满生机、情趣盎然的田园风景:

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雎鸠在水面展翅盘旋,黄莺在枝头美妙地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啁啾婉转,自得其乐。这里出现的雎鸠、黄莺、鸳鸯、空中群鸟等鸟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驰神往、和谐安然的境界。这充满勃勃生机的田园,怎能不令人意醉神迷!在作者笔下,田园充溢着浓厚的生机,借用这些鸟意象来刻画描绘山水田园自然和谐、心旷神怡的景色,体现身心同外在环境的和谐。

汉代赋家对鸟类表示浓厚的兴趣,不厌其烦地对其加以表现,无论是从具体形象中获得情感交流,还是上升到符号与象征的审美高度,总是将对鸟的理解、感悟跟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统一起来,融入自身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这使我们能够通过各种鸟意象去了解汉代文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4.

[3]马庆洲.大汉威仪的颂歌——说汉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102-103.

[4]王茂福.汉魏六朝名赋诗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42-47.

责任编辑温优华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ird Image in Fu-Poems in Han Dynasty

WU Mei-qing,FANG Min
(Chinese Department,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Image in literary works tend to accumulate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 appeals and connotations. For a long time,bird as an image often appears in various literary works,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Many Fu-poems in Han Dynasty are in relation to the bird,establishing many pro⁃found implications and connotations of bird images.The construction of all kinds of bird image has expressed feelings free from vulgarity,the sigh over life puzzles,the implication of the true quality of a hero,ect.

Fu-poems in Han Dynasty;bird images;connotation.

I206.2

A

1007-6883(2015)01-0052-05

2014-07-18

吴美卿(1970-)女,广东揭阳人,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鹦鹉意象
聪明的鹦鹉活得长
小鹦鹉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熟辣烘鹦鹉
笼中的鹦鹉
鹦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