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心雕龙》目录分类的思想内蕴

2015-11-30杨弘倩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刘勰故居

杨弘倩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 521041)

试论《文心雕龙》目录分类的思想内蕴

杨弘倩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521041)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文心雕龙》的目录分类体现了刘勰深受儒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对其的影响大多体现于审美倾向和思想主题方面,佛家思想的影响则主要体现于全书的结构布局方面。

《文心雕龙》;目录分类;儒家思想;佛家思想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中的文体论部分历来深受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以《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目录为切入点,分析《文心雕龙》目录分类的思想意蕴。

吴承学在《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文体学的“体”,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本土文学概念,它是指文学艺术赖以存在的生命形式,具有极大的包含性与模糊性。“体”兼有作品的具体形式和抽象本体之意,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有机结合;既有体裁或文体类别之意,又有体性、体貌之意;既可指具体章法结构与表现形式,又可指文章或文学之本体。[1]接下来,他在此书中列举了中国文论中“体”的六种具体含义,其中的大多数含义都为《文心雕龙》所涵盖。与其他的艺术形态一样,文体其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积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一个时代或一个群体选择了一种文体,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感受世界、阐释世界的工具,这正是特定文体兴盛的基础,它反映了人类生存方式对人类感官知觉方式的建构,也反映了人类的感受方式和审美结构的发展。文体形态不是纯语言现象,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精神追求,才是文体形态创造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因此,文体形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中国古代文体的分类和发展,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累积造成的,它自身是一套约定俗成、集体认同的系统。这种分类和发展到了魏晋时期基本已经形成,在《文心雕龙》中的体现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文心雕龙》将文体分为文和笔两种,“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2]534是《文心雕龙》最基本的文体划分方式。属于“文”的有: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和悼、杂文、谐隐等,属于“笔”的有:史、传、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和诸子散文等。刘勰在其间先是规定了“文”和“笔”两类文章文体的基本范围,为这两类文体创作及批评确立了基本的创作规范和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进而他解释了各种体裁的名称含义,并考察了各种体裁的源流变化,并且说明了各种体裁的创作方法和要求。他的创作论,就是在文体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周振甫先生在《文心雕龙注释》中提到:在刘勰所生活的时代,当时最流行的文学分类方法是三分法,这种分法将不讲文采的经书称作言,如《尚书》和《春秋》;有文采的传记称作笔,如《左传》、《礼记》;有文采的韵文称作文,如《诗经》。持有这种分类法的颜延之认为:笔和文都有文采,同属于文学,言没有文采,不是文学。他把经书中没有文采的部分单独列出,认为可以单独分为一类。但是刘勰并没有继续沿用这种分类的方法,而是将言、文、笔三种分类方式并为两种,将被分为言的经书划到笔中。刘勰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他反对六朝至齐梁以来的浮靡文风,为了树立自己的文学典范,告诉人们,杰出的文章应该像经书一样,有深邃的思考和充实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有华丽的文采和悦耳的音调。

文学的分类方式是刘勰文艺观的直接体现。刘勰认为文章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说:“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2]534可见,在刘勰看来,一个国家的统治是否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下去,文章的好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种文艺观的持有,来源于刘勰自幼所受到的教育和他的理想抱负。刘勰自幼家境贫寒,但是他出身于几代为官的家族,《梁书·刘勰传》里记载他“早孤,笃志好学”[2]1,他和当时的很多寒门子弟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见解能够受到统治者的关注,然后进入统治阶层,能够出仕做官。早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这样说: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自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2]534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勰早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入世然后建功立业,是他少年时期的梦想与追求。在刘勰13岁时,萧道成代宋代进入齐代,萧道成继位后,推崇孔孟,长于经书礼仪,使儒学大振。永明元年之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家寻孔教,人诵儒书,持卷欣欣,此焉弥盛”[3]的局面。从齐建国到永明四年间正是刘勰十几岁到20岁的时期,他和当时的士人一样夜以继日地阅读着儒家典籍,并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自己的社会理想之中,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后来他潜心学佛,但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却是难以磨灭的。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历史的一些时刻,某种情绪会渗透于世人的思想中,成为一种思想的底色。[4]对于个人而言,那些年少时期的抱负和生活经历,则是构成一个人思想底色的重要因素。底色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构成了一个作者思想的前提,犹如画师笔下的画板,它定下了一幅画的基调。作家的偏爱与憎恶,对于某些问题的直接褒扬或批判,这些看似会阻碍智慧的、私人性的情绪或情感,却恰恰构成了某种思想的前提,它们以潜在的方式深藏于看似冷酷无情的各种论述中,成为了一种思想的底色。纵观整部《文心雕龙》,作者的行文较之于中国大部分其他的文学评论,如《诗品》、《艺概》等,更为严密、冷静、具有逻辑性,为了构建出自己的体系,刘勰不停地用各种理论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是深受佛学影响的缘故。刘勰将佛教的严密和逻辑性带入了文学评论中,但在流露自己审美趣味的时候,读者却明显地看到,刘勰对于佛经所大力提倡的静空之美没有太多的提及,他所推崇的更多是儒家所持有的文艺标准。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行文中所流露出的自己对于文艺、对于美所持有的个人标准,几乎都是和儒家所倡导的美学思想相一致的。儒家诗教所倡导的温柔敦厚、文质并举的美学观点,在《文心雕龙》中均有体现。他在《乐府》篇中批评桂华曲是“丽而不经”[2]64,赤雁篇是“靡而非典”[2]64,可见其对典雅清丽风格的追求。在他看来,雅润清丽的诗歌才是诗歌中的上品。丽词雅义,符采相胜的赋才是好的赋,语言的过度华美,会造成繁华损枝,膏腴害骨。他反对在文学作品中过度地使用华丽的辞藻和泛滥的情感,认为这样的作品会使人沉湎于其中,从而忘记自己应该去做的事。可见,儒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之深。

不仅如此,刘勰写《文心雕龙》的首要原因,也是来源于儒家的“三不朽”的自我实现的思想。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中说自己要“穷则独善以垂久,达则奉时以骋绩”[2]345。与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如出一辙,只不过孟子强调的是个人的修养,刘勰强调的是文章的功用。刘勰撰写《文心雕龙》的首要原因,是要通过“言为文之用心”,进而“敷赞圣旨”,“树德建言”,[2]345用儒家所提倡的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的价值。道家的思想对刘勰的影响也多在文艺趣味方面,他对自然境界的追求就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是从《文心雕龙》的文体的分类来看,道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远不及佛学和儒家思想对刘勰思想的影响。

永明五年,也就是在刘勰21岁的那年,据《南齐书·竟陵王萧子良传》记载,萧子良集当时的学士抄五经百家,招致名僧讲语佛法。这对当时的士人影响颇深。刘勰自此开始大量地接受佛经,永明七、八年间刘勰因为萧子良请他讲十诵律志而扬名。大约在永明八年正月的佛经讲律结束后不久,刘勰就进入了定林寺。虽然在此期间刘勰从未正式皈依佛门,也从来不曾忘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长达近15年的寄生佛门的生活,使刘勰的思想深受佛经的影响。从《文心雕龙》的目录体系来看,这种细致具体、逻辑严密的分类方式是刘勰深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产物,他的“论文叙笔”二十篇的先后顺序,都有着自己的含义。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刘勰说明了自己分类的依据: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攡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全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2]535

周振甫先生对此的归纳为:

论文十篇,有韵文分为:

一,明诗有韵文以诗最早,又《诗经》是经,故居首。

二,乐府诗的和乐者,故居二。

三,诠赋赋是诗的流变,故居三。

四,颂赞是诗的流变,但不如赋重要,故居四。

五,祝盟颂本告神,祝盟也是告神的,故居五。

六,铭箴铭是勒功,箴是刺过,生人之事,次于告神,故居六。

七,诔碑死人之事,次于生之事,故居七。

八,哀吊哀夭折,吊灾祸,与死丧有关,故居八。

九,杂文文体之散杂者,不足以分立各体,总称杂文,故居九。

十,谐隐譬九流之有小说,不成为家数,有轻视意,故居末。

叙笔十篇,无韵文分为:

一,史传无韵文以史传为最早,故居首。

二,诸子诸子散文后于史,故居二。

三,论说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故居三。

四,诏策帝王号令,为应用文之首,故居四。

五,檄移主军事,移主救民,国之大事,次于王命,故居五。

六,封禅帝王登泰山祭天为大典礼,故居六。

七,章表臣下之辞,次于帝王之事,故居七。

八,奏启奏以按劾,次于陈情之表,故居八。

九,议对议以执异,次于按劾,故居九。

十,书记杂记众事,故居于末。[2]13-14

从周振甫先生对此的归纳,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与中国古代之前之后的大多数文学理论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文心雕龙》有着严密、逻辑性很强的结构。这种结构体系在文学评论中虽然为刘勰所独创,但这种结构的形成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受到了佛经的影响。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刘勰所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学佛,刘勰就是其中之一。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2]1可见,刘勰是一个精通佛经的学者,在他的人生中,“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馀年”,“遂博通经论”。所以他“区别部类”的功夫是十分一流的。[2]1这也造就了《文心雕龙》一书严密的结构体系。

因明学是古印度的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论证和思维方法的科学。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借以论证自身教义的方法——因明学也传入中国。以下是古因明的论证方法五分作法:

在这个论证体系里,“宗”是立论的论题,“因”是支撑论题所需要的理论缘由,“喻”是论证论题所需的论据、例证,“合”是论据通过因的推理所论证的宗的合理性,“结”就是最后的结论。在刘勰所生活的时代,因明学还没有正式传入中国,但古因明学的论证方法已经渗透到佛教的经论当中,对佛经深有研究的刘勰,不可能不受到古因明学的影响。从结构上来看,刘勰的《文心雕龙》深受古因明学的影响,纵观全文,笔者将其归纳为:

在这个体系中,刘勰为了说明作文章为天地不朽之大业,先是通过破邪立正,以纬文骚体的没落为“因”,从而推理论证出文以载道的合理性,然后以有韵文十篇、无韵文十篇为“喻”,作为例证来说明文章是如何体现不朽的,最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每一篇“喻”中,刘勰都在论述每一种文体是如何明道、征圣或宗经的。譬如在《明诗》篇中,他提到: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2]48在刘勰看来诗是由感物吟志而成的,文与天地并生,故写诗的过程也是体现自然之道的过程。再比如在《颂赞》篇中,他提到:赞者,明也,助也。[2]96在定义上就已经说明,颂赞这种文体具有很强的政治功用,它的首要任务是用来帮助国家统治者进行政治统治,使君主贤明。最后的《序志》篇是对全书论述的一个总结。在总结中,刘勰再次论证了自己在开篇中所提出的文以载道的观点。

在《中国思想史》中,葛兆光特别提到了目录、类书和经典注疏在思想史中的使用,他说一种书籍目录的分类方式显现了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对他们面前的那个世界的分类,而分类正是思想的秩序。在《文心雕龙》文体的分类中所体现的正是刘勰心中文学的秩序。

[1]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6.

[2]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53.

[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16.

责任编辑吴二持

On the Ideolog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Content Classification of“Wen Xin Diao Long”

YANG Hong-qi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s:Liu Xie’s“Wen Xin Diao Long”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ism.The content of“Wen Xin Diao Long”reflects that Liu Xi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mostly reflected his aesthetic tendencies and ideas and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mostly reflected his structural and layout.

Wen Xin Diao Long;content classification;Confucianism;Buddhism

I0

A

1007-6883(2015)01-0066-04

2014-10-20

杨弘倩(1988-),女,白族,云南大理人,韩山师范学院和云南大学联合培养201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刘勰故居
卫立煌故居
刘勰《文心雕龙》论“三曹”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魂兮归来返故居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论刘勰辨“骚”的矛盾心理
两代帝师归寥落——翁同龢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