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搭配行为及成因研究
2015-11-30吴春明
吴春明
(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广东潮州 521041)
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搭配行为及成因研究
吴春明
(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广东潮州521041)
通过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以辛格莱的“延伸的语义单位”为分析框架,以英语高频同义词cause和reason为例,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同义词搭配行为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cause和reason的搭配词、类连接、语义偏好和语义韵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差异的成因在于汉语语义韵负迁移、同义词使用概率性知识欠缺和教学方法不当。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同义词的语义韵特征、掌握同义词搭配行为。
英语同义词;搭配行为;差异成因;语义韵负迁移;教学策略
一、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英语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日尔曼语、拉丁语和法语等各种方言,词汇极其丰富,其中有很多是同义词(synonyms)。丰富的同义词使英语的表达精确细致,同时也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困难。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从概念意义对同义词进行辨析。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复兴,同义词的搭配行为开始受到重视。Conzett指出,同义词一般只在概念意义上相同或接近,但在搭配词选择上并不能随意替换。[1]近年来,国内学界已经开始把词项的搭配行为理论应用于英语同义词的辨析,或用来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搭配行为。但对于词项的搭配行为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国内学者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缺乏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张继东和刘萍的研究从语域分布、搭配词和语义韵三方面考察了两组常用同义词的搭配行为差异。[2]陆军对比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英语同义词在搭配行为上的差异,搭配行为包括了词项的搭配词、语义选择趋向和语义韵。[3]276-286同时,上述研究都没有阐述同义词搭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造成学习者同义词搭配行为的成因分析也不够详尽。
为了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辛格莱提出的“延伸的语义单位”[4]中所涵盖的词项搭配关系为框架,以表达因果关系的英语高频同义词cause和reason为例,从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各个层面系统地对比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同义词搭配行为上的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成因,并提相应的教学建议。选择cause和reason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因果关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逻辑关系,学生在现在和将来的生活中都会经常使用这对同义词,通过这对高频同义词用法的研究可以管窥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搭配行为。以辛格莱的“延伸的语义单位”为分析框架的原因在于该模型对词项搭配行为的描述相当全面,被广泛介绍和应用。
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TAGLOB为语料,对比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同义词cause和reason时在搭配词、类连接、语义偏好和语义韵等方面的差异。CLEC收集了包括中学生、大学英语4级和6级、专业英语低年级和高年级在内的5种学生的书面语语料100多万词,较好地反映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使用的情况。TAGLOB是LOB语料库带词性标注的版本。LOB是上世纪70年代由英国Lancaster大学和挪威Oslo大学以及Bergen大学建立的英语本族语者书面语语料库,库容100多万词,反映了本族语者英语使用的情况。CLEC和TAGLOB两个语料库的语体相同,库容相当,因此具有可比性,可以用于对比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检索工具为wordsmith 5.0和coligator1.0。我们首先使用JCLAWS软件对CLEC进行词性标注,然后通过wordsmith运行指令“cause(s)_NN1”和“reason(s)_NN1”检索两个语料库中用作名词的cause和reason以及它们的复数形式,在TAGLOB中,检索到cause(s)101次,reason 331次;在CLEC中,cause(s)95次,reason (s)731次。Coligator 1.0用于提取词项的类连接。
二、同义词的搭配行为对比
(一)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同义词的搭配行为
1.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同义词的搭配词、语义偏好和语义韵律
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同义词cause和reason的搭配词和语义偏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表1和表2列出了TAGLOB语料库中cause和reason左右两边5个词的范围内共有和独有的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搭配词(MI值等于或大于3,出现频率至少5次)。独有的搭配词能较好地反映词项的独特搭配行为,揭示出同义词之间的差异。如表1所示,cause左边的独有搭配词只有obvious一个单词,说明cause的前置修饰语比较封闭,其前置修饰语主要是冠词和指示代词,如a,the,this,that等这些与reason共有的搭配词。相反,reason前面独有的修饰语比较丰富,除了冠词和指示代词之外,还有形容词good,special,only;不定代词all,every,other,same,more;人称代词he,I和动词have。形容词的多样化和人称代词以及动词have的使用说明reason表达了主观的语义偏好。而cause左边的独有搭配词没有人称代词和动词have,形容词只有一个,即obvious,该词表达了显而易见的客观现象,据此断定,cause在英语母语中表达了客观的语义偏好。
表1 TAGLOB中cause和reason左边搭配词
表2 TAGLOB中cause和reason右边搭配词
Cause和reason右边独有的搭配词进一步显示了这对同义词在搭配行为上的区别。cause的右边有表示“问题”类的名词death和delay,也有表示“因果”类的名词effect。由于因果关系是事物间最常见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搭配词“effect”印证了上文所说的cause表达客观的语义偏好。reason右边独有的搭配词与左边一样包含了不少的人称代词,如he,his,she,her,they,their等,再次证明reason表达主观的语义偏好。这就是为什么英语要说cause and effect,但不能说rea⁃ son and effect,原因是reason表达的是主观的语义偏好,而effect具有客观的语义特征,两者不属于同一个语义场,放在一起会造成语义冲突,因此不可能成为搭配词。同理,英语要说the rea⁃son why,而不能说the cause why。
cause和reason语义偏好的差异导致两者的语义韵不同。语义偏好和语义韵既有区别又相互依赖。语义韵决定了整个语义氛围,限制了搭配词的选择,而语义韵又是词项与其搭配词共同作用的结果,搭配词的语义偏好构筑了语义韵。[5]cause左右两边的搭配词表达了“客观”和“问题”的语义偏好,表达“问题”类的单词,如death和delay,它们的语义含有浓烈的消极气氛,构建了消极的语义韵律;表达“客观”类的单词如ef⁃fect,其语义既不消极也不积极,呈现出中性的语义韵特征。reason左右两边的搭配词主要体现出“主观”的语义偏好,表达某人做事情的原因,可以是好事,如“The Liberal leaders have good reason to be satisfied with the overall results”,也可以是坏事,如“How risky the current method can be,I have some reason to know”,还可以是中性的事情,如“We have no reason for choosing one kind of order parameter rather than another”,三种理由的分布比较均匀。由此可见,reason的语义韵是杂糅的,可以表达积极、消极和中性的语义韵。由于cause和reason两边的搭配词都是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上的典型用词,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cause典型的语义韵是消极和中性,而rea⁃son的语义韵则是杂糅的,三种语义韵分布均匀。
2.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同义词的类连接
类连接指语法上词性类别之间的习惯性共现,也称为词项的语法型式。词汇语法理论认为,词项的出现并不是任意的,而总是处于一定的结构之中,受结构的限制,所以词汇是有语法的。[6]词所处的结构不仅包括其所处的词汇结构,还包括语法结构。词汇型式和语法型式相辅相成,词汇型式是语法型式的具体体现,而语法型式则是词汇型式必要的抽象,这是一个从具体词汇型式逐渐抽象到语法构式的过程,反映了人类习得语言的普遍认知规律。Cause和reason的词汇型式不同,它们的语义韵、语义偏好和搭配词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的语法型式必然有所区别。本文以这对同义词左边最常用的5个类连接为例,说明词汇型式对语法型式的影响。表3和表4分别列出了在TAGLOB中,cause和reason两个单词左边5个最常用的类连接。很明显,cause左边最多的词类是冠词AT,ATI;其次是指示代词DT,不定代词ABX,形容词JJ只有1例;相反,reason左边出现最大的词类是形容词JJ,5个类连接中,左边是形容词JJ的就有4个。由此可见,在本族语者的语言使用中,因为Cause和reason的语义韵不同,它们的语义偏好就会随之不同,语义偏好不同就会选择不同的搭配词,搭配词的差异最后造成了类连接的不同。换言之,语言的语法型式(即类连接)是由语用(即语义韵)驱动的。
表3 TAGLOB中cause左边最常用的5个类连接
表4 TAGLOB中reason左边最常用的5个类连接
(二)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搭配行为
1.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搭配词、语义偏好和语义韵律
表5和表6列出了在CLEC中,cause和reason左右两边5个词的范围内共有和独有的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搭配词。可以看出,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这对同义词时,搭配词的选择与本族语者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在CLEC中,cause的左边都没有独有的搭配词,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cause时,与使用本族语者相比,前置修饰语更加开放,凡是没有受到语义限制的词都可以用作cause的前置修饰语。cause的右边也没有独有的搭配词,说明除了和reason的共有搭配词外,可以和任何不受语义限制的单词进行搭配,各个单词和cause共现的机会均等,所以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cause由于没有独有的搭配词,没有体现出独特的语义偏好,因此语义韵也是杂糅的:可以是积极的、消极的和中性的,跟本族语者中cause的语义偏好和语义韵大相径庭。
其次,在CLEC中,reason左边有些独有搭配词和TAGLOB的独有搭配词相同,这些词表达了主观的意义,如his,my,we,you,has,think等。但是,也有一些独有的搭配词和TAGLOB不同,主要是表示次序的单词,如first,second,third等,这可能是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reason时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汉语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可以说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等等。英语表达比较简洁,用first,second就够了,不必和reason搭配使用,因此,在TAGLOB中,reason的独有搭配词没有first,second,third等序数词。此外,在CLEC中,reason右边的独有搭配词也跟TAGLOB有所不同,除了有表示主观意义的搭配词外(如you,they,their,think等),还有表示客观意义的搭配词(如medicine,sci⁃ence,technology等)和表示问题类的搭配词(如pollution,waste等)。可见,和本族语者不同,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的reason具有典型的语义韵,主要表达“中性”和“消极”的意思。
表5 CLEC中cause和reason左边搭配词
表6 CLEC中cause和reason右边搭配词
以上分析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识别cause和reason这对同义词的语义韵存在困难。在本族语者的语料中,cause典型的语义韵是中性和消极的,reason的语义韵则是杂糅的,没有典型的语义韵。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料中,cause的语义韵是杂糅的,没有典型的语义韵,reason具有典型的中性和消极的语义韵。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不能正确区分cause和reason的语义韵,他们在选择这对同义词时语义偏好就会和本族语者不同,语义偏好不同进而会导致搭配词选择错误。
2.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类连接
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cause和reason时,搭配词、语义偏好和语义韵和本族语者的选择不同,所以这对同义词的类连接和本族语者也有所区别。表7和表8列出了CLEC语料库中,cause和reason左边最常用的5个类连接。从表7可以看出,中国英语学者的cause所使用的前置词(左边第一个单词)比本族语者更加多样化,使用最多的是形容词JJ,此外,还有名词NN1和冠词AT。过多地使用形容词作为修饰语,说明cause的客观意义不足,主观意义较浓,跟本族语者所使用的cause差异比较明显。表8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reason时,所用的类连接(左边第一个单词)和cause基本相同,前置的修饰语多数为形容词JJ,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无法像英语本族语者一样区分cause和reason的类连接。
表7 CLEC中cause左边最常用的5个类连接
表8 CLEC中reason左边最常用的5个类连接
三、成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cause和reason的搭配行为与英语本族语者之间确实存在差异:1.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了一些英语本族语者没有使用的独特的搭配词,如reason使用了first,second等表示次序的前置词。2.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类连接和本族语者同义词的类连接也存在差异。在TAGLOB中cause典型的前置修饰语是冠词和跟冠词具有相同句法功能的不定代词、指示代词等;reason的前置修饰词以形容词为主。在CLEC中,cause和reason的前置修饰语主要是形容词,没有明显的差异。3.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语义偏好与本族语者不同。在TAGLOB中,cause的语义偏好是选择表示“客观”和“问题”类的词汇,reason的语义偏好则是选择表示“主观”类的词汇。在CLEC中,cause的语义偏好体现了“主观”的倾向,没有偏好选择表示“问题”类的词汇;reason的语义偏好除了选择表示“主观”意义的词汇外,还偏好“客观”和“问题类”的词汇。4.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语义韵和本族语者不一致。在TAGLOB中,cause典型的语义韵是中性和消极的,reason的语义韵错综杂糅。在CLEC中,cause没有典型的语义韵,reason呈现出典型的中性和消极的语义韵。以上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搭配行为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的差异的描述是自下而上的,即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次序。然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却是自上而下的,即中国英语学习者不能正确识别cause和reason的语义韵是造成各个层面搭配行为的根本原因:由于不能识别同义词语义韵的不同,学习者就会选错语义偏好,继而用错了搭配词,最后影响到类连接的使用。以cause为例,
差异的产生过程可以用下图来展示:
英语本族语者:
中国英语学习者:
国内外不少学者指出,二语的很多特点主要归因于本族语影响。[3]283据此,我们假设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的搭配行为特征同样受到母语的干扰。英语学习者不能正确判断cause和reason的语义韵的原因可能是受到这两个词的汉语对应词的语义韵的影响。换言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这对同义词时,发生了母语语义韵的负迁移。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我们首先根据Altenberg提出的相互对应率计算方法确定cause和reason汉语的对应词,然后检索汉语语料库确定它们的语义韵。
Altenberg提出的相互对应率计算两个词语互译的概率,探讨对应关系。相互对应率的计算公式为:MC=(At+Bt)*100/(As+Bs),其中,MC就是相互对应率,At和Bt分别代表Word A和Word B在译文文本中出现的频数,As和Bs分别代表Word A和Word B在原文文本中的频数。①参见卫乃兴:《基于语科库的对比短语研究》,《外国语》2011年第4期第35页。我们分别从双语双向平行语料库TED(英汉和汉语)中各随机抽取30例检索(不足30例的则全部收录),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进行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显示,英语单词cause和reason与汉语相互对应率最高的词语都是“原因”,分别为45%和56.7%。为了检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识别cause和reason的语义韵时是否受到母语的干扰,我们在线检索了现代汉语语料库“原因”一词,获得500行检索,使用wordsmith计算“原因”搭配词的MI值,共有76个搭配词的MI值超过了3。这些搭配词有的表达积极的语义,如“成功”;有的表达消极的语义,如“失败”;有的表达中性的语义,如“根本”;说明在汉语中,“原因”的语义韵是杂糅的。例如,1)吴昭仁也认真思考了这场改革成功的原因。2)他强调尚贤可以使国家治理得很好,而不尚贤是国政失败的根本原因。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表9 cause和reason双向翻译对等的相互对应率数据
汉语“原因”的语义韵特征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cause时受到母语对应词语义韵的干扰,因为在CLEC语料库中,cause的语义韵也是杂糅的,与汉语“原因”的语义韵完全相同,说明在二语习得中,母语的语义韵迁移确实存在。然而,这却无法解释CLEC中reason的语义韵特征,因为reason汉语的对应词也是“原因”,但reason却带有典型的中性和消极的语义韵。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reason和CLEC语料库中的话题比较集中造成的。TABLOB和CLEC的库容相当,都是100多万词次,但TABLOG涵盖了多种话题,而CLEC收集的是各个层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作文,话题比较集中。TAGLOG中,reason出现的频数为331次,CLEC中,reason出现的频数高达731次,卡方分布测试表明两者的频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X2=455.9;P<0.01),证明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了reason,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使用概率性知识的缺失。过度使用reason和话题比较集中的主题词进行搭配使得reason在CLEC中呈现出典型的中性和消极的语义韵。例如搭配词pollution在CLEC中的主题性为454(P<0.01),technology的主题性为375(P<0.01);相反,在TAGLOB中这两个词都不是主题词。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词项在语言使用中的概率性知识的缺失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识别其语义韵。
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识别cause和reason的语义韵存在困难和英语教学方法也有关系。语言使用具有规则性和概率性。规则性保证语言的合法性,例如,在英语中the cause of death和the reason of death都符合语法规则。概率性保证语言的可行性,即在符合语法规则的条件下,人们偏向于使用特定的单词,而不使用其它的单词。例如,英语更倾向于使用the cause of death,而不是the reason of death。规则性和概率性在语言使用中共同发挥作用,使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地道。因此,理想的英语教学应该兼顾语言的规则性和概率性。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基于规则,而不是基于范例。基于规则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对语言规则的学习,忽视学生对语言的体验,造成英语学习者无法在大脑中建立词项搭配的概率信息。而且,传统的同义词教学是基于直觉内省式的辨析方法,或者是借助权威的同义词词典,但是目前的权威同义词典,如Webster’s Diction⁃ary of Synonyms、Use the Right Word等都只是从概念意义层面对同义词进行辨析,没有提供同义词搭配行为方面的信息。
四、教学启示
本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由于不能正确识别英语同义词的语义韵,进而导致同义词在搭配词、语义偏好、类连接等层面的搭配行为与本族语者存在差异,造成同义词的误用。鉴于当前主流的同义词词典尚未提供同义词的语义韵特征和其它各种搭配行为的信息,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同义词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同义词搭配行为的差异。一是隐性教学策略,具体的方法是倡导基于范例的英语同义词教学途径,重视语料库在同义词教学中的作用。传统的直觉内省式的辨析方法无法让学生掌握同义词的搭配行为,因为语义韵即便是操母语者仅凭语言直觉也很难把握,只有靠大量的语言证据才能确定。在教学中使用语料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语料库提供的大量而且真实的语言范例,可以让学生在体验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同义词的搭配行为知识。从连接主义学习观来看,通过语料库海量语料的输入,可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和固化同义词与其搭配词、语义偏好、类连接和语义韵等信息的联系,克服汉语语义韵的负迁移。二是显性教学策略。如果由于条件限制等原因,无法把语料库应用于同义词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直接把同义词的搭配行为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以弥补主流同义词词典的不足。英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它们的搭配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英语教师只有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英语学习者正确识别同义词的语义韵特征,进而掌握其它层面的搭配行为,学习者才能正确地使用同义词,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
[1]CONZETT J.Integrating collocation into a reading and writing course[C]//COADY J,HUCKINS T.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Cambridge:CUP,1997:70.
[2]张继东,刘萍.基于语料库同义词辨析的一般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59-62.
[3]陆军.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英语近义词搭配行为与语义韵研究[J].现代外语,2010(3).
[4]SINCLAIR J.Trust the Text:Language,Corpus and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2004:24.
[5]PARTINGTON A.Uttery conten in each other’s company: Semantic prosody and semantic preference[J].Intera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4(14):151.
[6]濮建忠,卫乃兴.词汇和语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1-5.
责任编辑温优华
A Study of the Collocational Behavior of Chinese EFL Learners’Synonyms and Its Causes
WU Chun-m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angdong,521041)
Sinclair’s extended meaning unit is used as a framework to study the collocational behavior of English synonyms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as compared with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CAUSE and REASON.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llation,colligation,semantic preference,and semantic pros⁃ody of the synonyms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of native speakers’synonyms.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lie in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emantic prosody of Chinese lan⁃guage,EFL learners’inadequate knowledge of probability of language use about English synonyms,and im⁃proper teaching methods.In accord with the findings,teaching strategies of collocational behavior of English synonyms are proposed.
English synonyms;collocational behavior;causes of differences;negative transfer of se⁃mantic prosody;teaching strategies
H313
A
1007-6883(2015)01-0079-07
2014-04-16
吴春明(1974-),男,广东饶平人,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