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主动放弃就业的对策思考
2015-03-29张金琦
张金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就业指导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也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显现;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储备与社会适应能力没有达到社会以及市场的认可,存在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自信心以及社会家庭的稳定和谐。为使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更加具有竞争力,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确立自身的就业方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做到个人就业方向与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增强社会辨识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以便赢得就业机会,拓展职业道路和职业发展空间。
1 大学生非主动放弃就业的因素分析
毕业生就业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从毕业大学生个人的就业主观意愿来说,可以分为主动放弃就业和非主动放弃就业。主动放弃就业是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主动放弃就业,而选择出国留学、考研、自主创业等职业和工作发展方向。而非主动放弃就业,则是指毕业时想就业的大学生由于专业不符、应聘单位待遇较低等客观原因不能实现就业。调查发现,非主动放弃就业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目前,部分毕业生非主动放弃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失业
由于在大学生学习期间,社会发展导致了市场经济结构等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在入学初所选的专业和所学习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不能够适合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要求,毕业时不能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而引起的社会结构性就业困难。
1.2 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条件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与发展意愿所造成的失业
毕业生对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发展方向等有自己的期望,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积累、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双方的要求不能达到匹配统一而导致的毕业生不能成功地被用人单位录用,因而造成了择业结构性就业困难。
1.3 由于社会经济波动而导致的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这种失业与经济周期性波动是一致的。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企业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而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企业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导致失业。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乏力,加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变化,国内经济出现发展趋缓的状况,社会和市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满足不了毕业生数量发展的速度,从而引发由于社会需求量的不足而导致的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情况[3]。
2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2.1 个人就业选择应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就业环境,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为求职者指明了就业方向。大学生应立足自身条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首先,职业的发展前景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只有对社会的需求有了良好的把握,紧跟社会以及时代发展步伐,求职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其次,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选择职业的同时职业也在选择求职者。毕业生在做职业选择时,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要清楚了解自己的就业优势,适应用人单位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求职时更有针对性[4]。再次,在选择职业时要立足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着个人的主观意愿行事,尤其是不能感情用事,随波逐流,更不能使就业方向偏离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方向。只有将社会与市场的需求与个人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切实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成功就业的希望[5]。
2.2 审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可以带给人们信赖感和前进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暂时的福利待遇较好,也不能使员工有稳定的归属感[5]。所以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理性地对待职业选择问题。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着眼于用人单位以及岗位的发展前景,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景相结合,切忌盲目跟风,求一时之利,更不能好高骛远,追求职业与岗位的尽善尽美。
2.3 通过努力学习,锻造就业实力
要在某个职业的领域里纵横驰骋,实现职业理想,就需要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理性的哲学思维和感性的艺术修养。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是增强认知力、培养完美性格的工程,理性的哲学思维和感性的艺术修养是人生奔向成功的加速剂[6]。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俨然已成为一个事实,如何使自己在就业途中更加具有竞争力?答案就是:不懈的努力与不断积累的实力。一个人如果只具有实力而不去努力拼搏,那么这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只会后继乏力;一个人如果只会努力而没有积累足够的实力,这个人只会在成功的道路上做无用功。只有当努力与实力相辅相成时,成功之路才会离你越来越近。
3 高校扭转大学生非主动放弃就业的策略
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应指导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就业指导工作要实现与社会和市场需求接轨,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使大学生为就业做好心理以及知识技能乃至社会适应力方面的准备。
3.1 高校应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和设置课程
高校应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开设专业和设置课程,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型人才。忽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单一盲目地开办专业,设置课程,会使教育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将会造成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降。高校的教育教学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科学的培养体系,紧随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走势,紧跟时代步伐,按照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要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就业竞争力差的问题[4]。
3.2 高校应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社会和市场需求是时刻变化的,不同的职业与岗位对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能力都不能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就必然会导致高校的人才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因而如果能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为此,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3.3 高校应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选择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努力完善毕业生市场的功能建设,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完善就业市场的信息化程度。通过提供充分而有效的信息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实现优化就业信息资源的目的。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共享不足是影响用人单位选取人才和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关键环节所在,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国家、地方和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共享效率,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和选择。同时还应制订和出台相关的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地发挥市场调控和管理的优势。目前对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还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的市场保障。
3.4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现阶段是一个社会革新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校要解放思想,努力向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就业方向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不断改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打破陈规陋习,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生活观,用新想法、新手段引导毕业生树立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去,到偏远的地方去就业,从而实现人生价值[7]。
4 结语
如果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么大学生毕业就业就像是人生另一端旅途的起点。面对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应努力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就业择业问题,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完善人格,积累社会阅历,做到思想和行动的和谐统一。高校就业工作指导者更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造就业择业条件,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更加光明。
[1]杨玉华.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难度分析[J].先驱论坛,2007,(1).
[2]褚胜杰.应届毕业生如何破解就业难题[J].成才与就业,2010,(4).
[3]白艳晶.关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4).
[4]彭齐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5]王德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6]龙斌.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7,(3).
[7]胡蓉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建议[N].中国青年报,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