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刘勰的公文观*

2015-03-28侯迎华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刘勰理论

侯迎华

(华东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1620)



论刘勰的公文观*

侯迎华

(华东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刘勰的《文心雕龙》历来都被当作文学批评著作,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较少揭示其中的公文观点与公文理论。刘勰认识到公文的性质是处理“政事”的实用工具,他重视公文等应用文体的写作,反对“重文轻笔”,主张普及公文写作,在其所论文体中,公文占有极大比重,故而可以说,刘勰具有强烈的公文意识。刘勰的公文体裁论涉及公文的种类、排序及文体的辨析,虽然亦有不足之处,但已充分证明了刘勰具有总结公文理论、批评公文作品的自觉意识。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公文;理论

刘勰的《文心雕龙》历来都被当作文学批评著作,但如果从其论文的对象来看,当是包括了公文在内的一切文章。也就是说,“文心”之“文”,首先是一个“泛文”的观念,刘氏不仅论诗赋等纯文学作品,更多地论及公文等应用文体。这就决定了《文心雕龙》当为一部公文批评巨著。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较少揭示其中的公文观点与公文理论。于此,先详论之,以期对六朝公文批评史研究有所助益。

1刘勰的强烈的公文意识

刘勰把公文看作是一切“文”的基本,重视公文写作,在全书中,公文文体占了绝大多数,处处体现了刘勰的公文观念,反映了强烈的公文意识。

一方面,其文笔观实际上不仅仅是韵文散文的分别,更多的是公文与非公文的差别问题。细究刘勰所论的文、笔,笔大多义指公文。刘勰虽然采取的是“泛文”观念,但在这个泛“文”之内,他又“论文叙笔”,细分为“文”“笔”两类。如《时序》篇所引之“练情于诰策,振采于辞赋,庾以笔才愈亲,温以文思益厚”句,因为上句出现了“诰策”与“辞赋”,则下句的“笔”与“文”相对前面诸例句,似乎有了实指,即“笔”指诏策章表等公文,文指辞赋等文学。《才略》篇“孔融气盛于为笔,祢衡思锐于为文,有偏美焉”句中也是因为孔融为世所公认的公文大家,前面《章表》篇也称扬过他的《荐祢衡表》“气扬采飞”,而祢衡的成就主要在赋,在酒席上写《鹦鹉赋》,不加修改而成。周振甫对这一句的翻译为:“孔融章奏,意气昂扬,祢衡作赋,文思敏捷,各有一方面的优点。”[1]420所以也可以认为该句“笔”指公文,“文”指文学。那么“笔”除了指公文还有没有别的指代呢?综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刘勰称之为“笔”的体裁有史传、说、敕戒、檄、封禅、章表、奏、书记、策等,也即以公文为主,包括史传等其他文章。在刘勰的“笔”论中,公文占了篇幅的绝大多数(十篇中占八篇,共有十六类四十四种)而成为重点。所以刘勰的“笔”论是以公文为重点的。

另一方面,在刘勰的文体论中,“笔”所占比重是远远超过“文”的,尤重公文。据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统计,《文心雕龙》文体论中,“可明确归入文者25种,可归入笔者54种,另有两种界限不明。这81种或属文、或属笔的不同文体,都在他论述的范围之内”[2]265。而在“笔”中,公文又占了绝大多数。《文心雕龙》如此重视公文等应用文体的研究,多年以来却受到现当代许多学人的非议。他们认为:“在文学概念已经比较明确的齐梁时代,刘勰仍把诸子、史传看作文学作品,甚至与文学毫无关系的注疏、谱籍、簿录之类也加以论列,这些都是不恰当的。”[3]412类似的批评还真不少。但事实上,刘勰并没有打算写一部单纯的文学理论专著,他自己明说是“论文叙笔”,刘勰采取的是一种“泛文”的观念,故而他既论文学,也论非文学,《文心雕龙》一书既包含了深刻的文学理论问题,也包含了丰富的公文思想内涵。

再一方面,刘勰反对“重文轻笔”(即重诗赋而轻公文等笔札)的风气。这股歪风,始于汉代官府的文书工作之中。《诏策》篇指出:“和安政弛,礼阁群才,每为诏敕,假手外请”。东汉和帝、安帝时期,负责草拟诏书的尚书省却缺乏文书写作人才。为了拟写诏书、敕书,竟要聘请外人代笔。东汉陈忠推荐周兴的上疏中也提到同样的问题:“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4]1537这种天大的笑话,反映了当时文坛“重文轻笔”的严重问题。对此,刘勰深恶痛绝并为之奔走呼号。《书记》篇明确公文的性质为“政事之先务”,是处理政事时必不可少的联系、沟通,上传、下达的工具。“然才冠鸿笔,多疏尺牍,譬九方堙之识骏足,而不知毛色牝牡也。”但才华卓绝之人,却疏于公文等应用文体的写作,好比能识千里马,却辨不清马的毛色与雌雄这样最基本的东西。刘勰把以公文为主的应用文体的写作看作是最基本的写作,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体现了刘勰对公文性质与功用的正确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勰重视公文等应用文体的写作,具有强烈的公文意识。首先,公文在其所论文体中占有极大比重,可以看出刘勰对公文写作的倾向性;其次,刘勰反对“重文轻笔”,将“文”“笔”(公文)平等看待,强调公文写作为基本写作,突出了公文的重要性;再次,主张普及公文写作,尤其是属文之士,更要首先掌握公文写作;最后,认识到公文的性质是处理“政事”的实用工具。所以,刘勰的公文理论,不同于其同时代的萧统等人,是刘勰有意识探讨、自觉形成的理论大厦。

2关于公文的种类与排序

刘勰的公文体裁论主要包括体裁的种类、排序、辨析和分类,其中提到的公文文体共有十六类四十四种,排序按照先古代、后当代,当代文体则又按照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的顺序排列。刘勰对公文体裁的辨析与分类是其体裁论的重点,他不同于任昉和萧统仅从选目上来体现选家的辨析、分类原则,而是采用理论的形式,通过“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方面,从内到外对公文文体进行辨析,是一种自觉的文体批评。

一方面,刘勰论述的公文体裁完备周详。刘勰《文心雕龙》涉及的公文体裁种类有盟、杂文(对问、典、诰、 誓)、说、诏策(诏、策、戒敕、教、命)、檄移(檄、移、露布)、封禅、章表(章、表)、奏启(奏、启、谠言、封事、便宜)、议对(议、对策、射策)、书记(书、奏记、笺记、谱、籍、簿、录、律、令、法、制、符、契、券、疏、关、刺、解、牒)等十六类四十四种。这些公文体裁,有的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现今已经消亡的,比如典、诰、誓等,但更多的是当时常用的文体。刘勰所指出的公文文体的种类在当时是最多、最完备的。与刘勰同时代的其他几位公文文体论者,比如任昉,在其《文章缘起》中提到的公文种类也很多,但包括重复的种类,也还不到四十种;萧统《文选》则只有十七种。所以从种类数量上来说,刘勰总结的公文文体是当时最多的。体裁论列的完备周详显示了刘勰浓厚的公文意识。

另一方面,在公文文体的排序问题上,刘勰按照先古后今以及公文的行文方向来排序。先是“诏策”类的下行文,然后是“檄移”类平行文,接着是“封禅”“章表”“奏启”“议对”类的上行文。“书记”类包含公文种类众多,既有上行文,也有平行文,故而列于最后。

3刘勰对公文文体的辨析

刘勰对公文文体的辨析与分类有着理论的指导思想,即“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另外,刘勰善于通过比较来辨析相似文体。故而刘勰对公文文体的辨析较之魏晋南北朝的其他批评家,显得更为系统与专业。辨析文体有如此系统的理论做指导,这也体现出刘勰从事公文批评的自觉意识。

一方面,刘勰对公文文体的辨析有着理论的指导思想,即“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不同于魏晋南北朝的其他批评家,刘勰不单单是选择一些篇目作为文体的例证,他还探究公文文体的起源与流变,解释文体名称的意义,探讨该文体的语体特征与写作方法,并举出例证,以此来进行公文文体的辨析工作。比如刘勰将李斯的《止逐客书》和邹阳的《上书吴王》《于狱中上书自明》这三篇上书归入了“说”体,而不是像萧统一样归入“上书”类,就是刘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的结果。

另一方面,刘勰辨析文体善于采用比较的方法,尤其是相近文体之间。有些公文文体尤其是臣下给帝王的上行文,式样繁多,极易相混。刘勰在推溯源流、解释名称、选文举例、总结写作理论之外,还采取同类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进行辨析。比如“笺记”,除了施用对象不同,在写法上同“章表”与“书信”有什么不同呢?因为“笺记”的内容也可以是谢恩、表情、自理、规谏等,刘勰甚至说“笺者,表也,表识其情也”。认为“笺”“表”相似。所以刘勰要进一步辨明“笺记”同相似文体“表”与“书”之间的区别。他采取了比较法,认为笺记在写法上是处于表与书之间的一种体裁,要恭敬而不害怕,简要而不傲慢,风格清丽,文采丰富。

4刘勰对公文文体的分类

刘勰对公文文体的分类也有独特贡献,他丰富了“以体分类”的二级分类法,开创了公文“以题分类”的意识。以往人们对公文文体曾经采用过“以体分类”的二级分类法,比如蔡邕《独断》将皇帝给臣下的下行公文分为策、制、诏、诫敕,臣下给皇帝的上行公文即上书分为章、奏、表、议,这是按照行文方向来进行的分类。任昉的《文章缘起》和萧统的《文选》中则对公文体裁极少进行二级分类。刘勰的二级分类法包括“以体分类”和“以题分类”两种。“以体分类”比如“诏策”类下有诏、策、戒敕、教、命五种文体,“奏启”类下也又分为奏、启、谠言、封事、便宜五种文体等,这比之蔡邕仅仅按照行文方向进行二级分类则又细了一层。“以题分类”比如《诏策》篇中,将诏策类公文又分为授官选贤、优文封策、敕戒恒诰、治戎燮伐、眚灾肆赦、明罚敕法六类[1]181,并分别论述了各自的语体特点。这可说是公文体裁以题细分的首次。

但是刘勰的分类也有其缺陷。比如刘勰将臣下给皇帝的上书分为章表、奏启、议对三大类,其中具体包括章、表、奏、启、议、对策等十种文体。周振甫认为“刘勰把章表、奏启、议对分为三类,是不够明确的。姚鼐在《古文辞类纂》里把这三类总称奏议,则比较恰当”[1]210。章、奏、表、议虽然古代各有侧重,分别承载谢恩、按劾、陈请、执异的内容,但至南北朝时期,实际已无太大的差别。另外,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等篇章归入宋玉《对楚王问》的“对问”类,显然也不合适,因为“对问”属于公文文体,而前此三篇则非公文。

综上所述,总结了刘勰的公文思想和公文文体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虽然采取的是“泛文”的观念,但其区分“文”“笔”,认识到公文的性质是处理“政事”的实用工具,具有强烈的公文意识。刘勰的公文体裁论涉及公文的种类、排序及文体的辨析与分类,虽有微瑕,但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体裁完备、理论系统的文体理论,体现了刘勰强烈的公文意识和自觉地批评意识。

(责任编辑杨文忠)

参考文献:

[1]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 穆克宏.刘勰的文体论初探[C]//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 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On Liu Xie's View of the Document

HOU Ying-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Liu Xie's " Wen Xin Diao Long "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literary works, the present research results, less revealing is the document in view and official document theory. Liu Xie realised that the document is the nature of " political " utility, he takes the document applications such as writing, against" re-light pen ", advocating universal document writing, in the thesis in the document, very large proportion, because this can say, Liu Xie has a strong sense of official documents. Liu Xie's document genre on relates to document types, sorting and stylistic analysis, although also have shortcomings, but it has been fully proved that Liu Xie has summarized official document theory, criticism consciousness of archives work.

Key words:LIU Xie; Wen Xin Diao Long; official documents; theory

中图分类号:H1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15)06-0064-03

作者简介:侯迎华(1973-),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代公文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魏六朝公文批评研究”(13YJC751015)

*收稿日期:2015-08-25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刘勰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刘勰《文心雕龙》论“三曹”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论刘勰辨“骚”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