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眸大国烟云——评胡燕怀的《大国烟云》

2015-03-28李社教

关键词:烟云张之洞大国

李社教

(1湖北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2湖北理工学院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435003)



回眸大国烟云
——评胡燕怀的《大国烟云》

李社教1,2

(1湖北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2湖北理工学院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435003)

《大国烟云》是中国第一部书写张之洞办铁厂的长篇历史小说,在价值评判上表现出明确的变革取向,对张之洞及其事业的追随者进行了褒扬,通过聚焦式叙事,融真实性与虚构性、传奇性为一炉,反映了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史的一段艰难历程。

胡燕怀;《大国烟云》;张之洞;聚焦式叙事;传奇性

胡燕怀的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历史长卷《汉冶萍三部曲》第一部——《大国烟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其意义不止于文学界又有一部作品新鲜出炉,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当前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在选择题材、叙事方式、作者意图、价值取向、艺术追求等方面的一些新突破、新变化和新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话题。

以汉冶萍的兴衰(汉阳铁厂的兴办)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大国烟云》是第一部,也就是说,胡燕怀第一次用长篇小说的形式书写了一个值得书写的历史题材。要说明的是,马景源的《克虏伯之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当代文学中第一次触摸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长篇小说,但它不是对汉冶萍公司的历史书写,而是以汉冶萍(作品中用“HYP”指称)为素材的虚构之作。

汉冶萍公司是中国最早的跨行业、跨地区的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大型股份制企业,技术之先进、规模之大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洋务运动的标志性成就,为我国重工业、大型联合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探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它的创办,反映了清后期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国梦”。它的兴衰变迁,见证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反映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艰辛,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史上“救亡图强”的主旋律而起伏,折射了当时中国国情、国势、国运的变化。它的价值,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不可替代性。“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段历史值得大书特书。而由于诸多的原因,在文学创作“历史热”的当下,对汉冶萍公司,特别是其最早兴办的龙头企业——汉阳铁厂却无人问津。胡燕怀在创作了电视剧本《总督张之洞》后,意犹未尽,又用长篇小说的形式集中展现了汉阳铁厂兴办的历史。

晚清的历史是丰富的,而选择钢铁工业史为题材,就隐含着胡燕怀不仅钟情于过去,而且还呼应着现实的家国情怀。现代化的基础就是工业化,中国的转型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洋务运动到“四个现代化”、“四化同步”,工业始终是重中之重。但纵览当下的文学创作,不乏各种各样的“热”,工业题材的创作却被有意或无意地冷遇、忽视。《大国烟云》针对了文学对工业产生隔膜、拉开距离的弊端,不仅贯穿了历史、工业与文学,把普遍性的“现代化叙事”转化为“地方性个案”的表现,还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从历史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参照,进行了鼓与呼。

这样的题材选择,既具有历史价值,也不乏现实意义。

中国的历史叙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景式叙事,起自《史记》,用本纪、书、表、世家、列传的体例,力求反映历史全貌;一种是聚焦式叙事,起自《资治通鉴》,围绕“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目的,“举撮机要”。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基于“展现历史画卷”的艺术效应,历来重视全景式叙事,在《大国烟云》中也被沿袭。但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实际效果来看,胡燕怀主要还是选择了聚焦式叙事。

作品取材于光绪十五年至光绪三十二年的一段史实。在这17年的时空内,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但这些载入史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大国烟云》中均只作为背景和铺垫出现。张之洞推行的“湖北新政”,涉及办企业、建铁路、练新军、办教育等诸多举措,作品对此也有所取舍。作者的选材具有明确的意图,在时间节点上,从“两路之争”开始,到卢汉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从表现内容上,以汉阳铁厂的创办为中心。虽然作者坚持宏大叙事,也力图营造作品开阔的器局,表现历史的波澜壮阔,在叙事空间上兼顾中与外、南与北、宫廷与民间,官场与商场,刻画了最高统治者、官商权贵、仁人志士、黎民百姓等一系列众生相,在素材上还添入了官制、梨园、跑冰、娶亲、端午诗会等典故和民俗,尝试赋予历史小说一点文化风情,但着力点始终是张之洞“平地为山”创办汉阳铁厂、百折不饶成就大业的心路和历程。历史小说创作普遍运用的全景式叙事,在胡燕怀这里有所淡化。作者试图在进行一种以点带面、以面衬点的聚焦式叙事,不仅保证了《大国烟云》对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创办的艰难历程和创办人物的凸显,而且也为表现和观照清后期社会的风云变幻、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鼎故革新提供了一个集中的视觉。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说,清后期的历史极具价值,但清后期的历史不好写。为何?和今人的时间距离较近,纠葛太多,科学的认识和全面、客观的评价还是一个问题。囿于朝代变更,政治制度、意识形态、阶级立场、种族感情、发展观念、时空局限等等因素,目前对洋务运动及其代表人物的评价还是否定多于肯定,贬多于褒。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为胡燕怀重新认识历史提供了可能。他明显地立足于当下,在价值评判上表现出明确的变革取向。他视张之洞和其追随者为“以国家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仁人志士”,视他们创办铁厂的事业为实业救国的行动,对他们的抱负和襟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经历进行了褒扬。这种褒扬甚至不乏主观性。

《大国烟云》塑造的张之洞是一个“圆形人物”。他是一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推进中国社会转型的急先锋,也是一个清廷的官僚。他虽视野开阔但也有时代的局限、利益的选择,虽精明能干但也有官场的油滑、狡黠,虽大刀阔斧但也专横跋扈,虽洞幽烛微但也有失察失误,既要干洋务事业也要满足食色之性,多重性格组合于一身。把张之洞塑造成一个“圆型人物”,有利于表现人的全面性、复杂性,更能够体现对历史人物原型的还原。但基于推崇变革的价值取向,胡燕怀还是对张之洞进行了美化,赋予了他理想化的光环。事业上,张之洞与官场的争斗被赋予了克服变革阻碍的正义;他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地要把铁厂选址在省城附近,本是以政治考量代替办企业的规律,是对现代工业生产的无知,小说则通过蔡锡勇,体会其深明国情,洞烛世事,“便观察、止浮言、统布局”的良苦用心。道德上,他是反腐倡廉的模范。督鄂伊始,他便责令“废陋规,免谒见”,不收年节礼;个人清廉如水,身为封疆大吏,家中常常要靠典当才能周转;连与之有官场过节的刘坤一都为其“高风亮节”而心生“敬佩”,让以复仇为人生目标的小桃红都主动替嫁给他为妾的雨儿备办嫁妆。生活情感上:连与小妾们的房事都处理得“阳光,透明”,为复仇而卧底张家的小雨最终被感化,“就想一辈子伺候张大人”。《大国烟云》中的张之洞既是能臣、又是廉吏;既是好官,也是好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张之洞身上必然存在的历史、阶级和人性的局限性。

应该肯定,《大国烟云》超越了狭义的阶级尺度、短视的政治尺度。同时应该看到,由于作者对张之洞及其兴办汉阳铁厂事业的评价有着明确的倾向性,致使作品中隐含着一个“阵营”的尺度。张之洞及其追随者赵凤昌、蔡锡勇等公事私德均无可挑剔,都经得起历史之尺和伦理之天平的量衡。而与张之洞作对的,以翁同龢为首的户部,以奎春、阿济太为首的在鄂官僚,以徐致祥、周锡恩为代表的鄂籍京官,甚至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李鸿章、“红顶商人”盛宣怀,这些人要么是保守顽固,要么是愚昧无知,最起码也是私心作祟、私德有亏。武昌知府同越,断然放弃满人进身渠道和特权,凭真才实学考上进士,为人正直,做官清廉、爱民,“很得老百姓的爱戴”,因为不能与张之洞“物以类聚”,最终给人的感觉不过是一个“庸官”。

《大国烟云》在艺术上试图将真实性与虚构性、传奇性融为一炉。

历史性意味着真实性,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魅力所在,也是历史小说的根本价值所在。“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是中国写史的精神标杆和基本规范,也是胡燕怀的艺术追求。他认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感人的;只有真实的,才是严肃的,而非戏说的。”《大国烟云》注重从历史事实中取材,其主要人物张之洞、李鸿章、盛宣怀乃至赵凤昌、蔡锡勇、辜鸿铭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小说中他们的主要履历也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小说中所展现的清廷为制约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而使张之洞在“两路之争”占得上风;“湖北新政”;针对张之洞的“大参案”;张之洞坚持铁厂官办、并选址汉阳,后推动官督商办;“东南互保”等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事,就连张之洞起居无节、妻子王氏去世后再不立正室,李鸿章建丁香别墅,徐致祥、周锡恩弹劾张之洞、牵连赵凤昌这样的细节,也可稽考。坚持真实性,大关节处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依凭,整体上力求以历史的真面目示人,科学地反映了清末社会变化的趋势和历史的客观规律,这就决定了《大国烟云》能经得起事实的推敲、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历史小说必须忠实于历史,但作为艺术的小说并不等于历史材料本身,不能“只见历史,不见小说”。《大国烟云》中有着大量合情合理的虚构,但不是随意添料、乱搭乱盖,作者为何虚构、何处虚构是围绕创作意图而遵循三条理路进行的:一是服务于小说的情节结构。《大国烟云》的结构是以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为干,以“两路之争”、与保守阵营的冲突、受柳子臣的欺瞒、家庭生活、小桃红复仇等为枝。除了“两路之争”、与保守阵营的冲突有史迹可循(也有细节处的虚构)外,其它枝叶均多虚构。这样的设计就使小说有纲有目,且能纲举目张,枝繁叶茂,既保证了聚焦式叙事,也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开放性。二是添张之洞之难,显张之洞之坚韧和才干。慈禧对他只是利用而少有实际的支持,以翁同龢为代表的势力、在京的鄂籍官员、在鄂的大小官员、内亲柳子臣、小桃红,乃至同属洋务阵营的李鸿章、盛宣怀都是他的“麻烦制造者”,族兄张之万也是袖手旁观者。张之洞办铁厂是亘古未有的创举、平地为山的事业,虽然缺人、缺钱、缺经验、缺理解、缺支持,但“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的张之洞不计得失、不畏毁誉、不避祸福,或革弊政、或出怪招,披荆斩棘,最终使铁厂办成、卢汉通车,孤臣干吏的形象跃然纸上。三是为了塑造张之洞这个圆形人物,使这个人物形象丰满复杂。

历史性与传奇性,分属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二者之间有不相容性。但胡燕怀在忠实于历史的同时,偏偏于虚构中悄悄融入了传奇性。张之洞孤臣干吏形象的不同凡俗,与辜鸿铭的戏剧性相遇、“寡妇桥”风波的峰回路转、王三石煤矿剪彩时矿难发生的巧合等等,都体现了传奇性。另外,小桃红这个人物则更具传奇色彩,她官家小姐出身,十岁时遭遇奇祸,沦落风尘,以复仇为人生的唯一目的,身世颇为奇特;她年纪轻轻寄身娼门,但消息灵通,心机莫测,深谙官场之术,精通驾驭之道,简直不可思议。传奇性的融入并不与历史性题材相抵牾,而是彰显了张之洞的性格特征和情节安排的跌宕起伏,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写史,胡燕怀用《大国烟云》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和回答。

(责任编辑 尹春霞)

Look Back at Moments in China——Review on HU Yanhuai's Moments in China

LIShejiao

(1Normal College,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2Mining and Metallurgy Culture &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

MomentsinChinais the first full-length historical novel about story that ZHANG Zhidong found ironworks. Showing clear revolution orientation, the novel compliments ZHANG Zhidong and his followers. By means of focusing narrative, it reflects a difficult process in the history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modern China, which is full truth, fiction, and legendary.

HU Yanhuai;MomentsinChina; ZHANG Zhidong; focusing narrative; legendary

2014-12-08

李社教(1965—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器物美学、矿冶文化研究。

10.3969/j.ISSN.2095-4662.2015.01.013

I206.7

A

2095-4662(2015)01-0058-04

猜你喜欢

烟云张之洞大国
张之洞的“三不争”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烟云几许著苍山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茶山烟云
张之洞被“教育”
烟云
重九烟云